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川大學子斬獲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兩項全球金獎

11月9日至13日,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全球總決賽在美國波士頓海因斯會議中心舉行, 來自全球各高校的313支隊伍進行了激烈的角逐,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隊和華西醫學隊拿下兩項全球金獎。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隊由生命科學學院、吳玉章學院、華西臨床醫學院、物理學院、軟體學院的21名本科生組成, 參賽專案為“Rhythmic Production of Melatonin in E. coli”。 專案將合成生物學的經典工作“抑制震盪子(Repressilator)”與實際生活應用相結合,

設計通過週期性表達的抑制震盪子與人體調節睡眠週期的激素—褪黑素的合成線路在細菌中偶聯, 以期實現在細菌中節律性生產褪黑素的目的。 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隊員們在為期一年的準備中, 認真學習專業知識, 反復推敲, 對課題進行嚴謹的設計和論證。 最終, 在總決賽中拔得頭籌, 斬獲金獎。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隊的12名本科生成員分別來自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口腔醫學院、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吳玉章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電腦學院、華西藥學院, 參賽專案為“控制血中尿酸含量”(Blocking the Urate Storm in the Blood)。 項目針對血中高尿酸將引起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甚至導致難治性痛風(refractory gout), 而臨床實踐中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需要用藥仍存爭議, 且患者依從性差, 其中部分難治性痛風患者對現有藥物抵抗, 因而急需新的治療方法的情況, 通過在益生菌E. coli Nissle 1917中構建完整尿酸鹽代謝通路並將其用於腸道中, 間接降低血尿酸濃度, 並構建一種和工程菌協同使用的類透析裝置來控制血中尿酸含量,

以此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一種適度、長效、非藥物性的治療方式, 同時為難治性痛風患者提供一種終極治療方案。 在為期一年的準備中, 隊員們在華西臨床醫學院及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下, 獨立完成了經費申請、課題設計、實驗操作、專案展示等眾多環節。 最終, 隊伍在全球總決賽中以翔實的社會調研、出色的操作實踐、精彩的現場答辯、出彩的壁報展示, 斬獲金獎。

據悉, iGEM競賽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2003年創辦, 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國際競賽, 涉及生物學、數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 參賽團隊需利用標準生物模組構建基因回路、建立有效的數學模型,

實現對精緻複雜人工生物系統的預測、操縱和測量, 同時還需以社會調研、實踐、現場答辯和壁報展示等完成比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