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奉獻紅色一萬天

奉獻紅色一萬天

——記桑植縣洪家關光榮院院長賀曉英

文/余曉華 余苗子

千載難逢, 億人嚮往。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 革命老區桑植縣2萬多名共產黨員推選党的十九大代表,

桑植縣光榮院院長賀曉英被大家選入最後一輪。 黨組織徵求她的意見, 她卻平靜地說:“我年紀大了, 還是讓更年輕的同志擔任黨代表吧!”

她的回答出人預料之外, 卻在意料之中。

這麼難得, 這麼光榮, 這麼神聖的機會被賀曉英這麼輕地推掉了。

何止是這一次!

三十一年, 一萬多天, 一輩子, 賀曉英這個普通黨員, 對党的事業忠心耿耿, 默默奉獻, 加強了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熱愛, 增添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

中國共產黨就是依靠這些平凡、質樸、堅韌、忠誠的共產黨員的堅守, 使中國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人們說:她, 奉獻紅色一萬天。

更有人說:她, 奉獻紅色到永遠。

鏍絲人生,

忠誠堅守。 黨把她放在哪裡, 她就像鏍絲一樣忠誠堅守。 她工作31年, 31個春節在光榮院陪老人團年。 她沒有在自己家裡團一次年。

10月的早晨, 秋陽是暖和的, 陽光下幾位老人坐在院子裡, 賀曉英正在給一位老人梳頭。

採訪就這樣開始。

賀曉英於1961年7月26日出生在洪家關。

1986年3月進光榮院工作, 1994年為集體工, 1995年轉為合同工。 她在這裡整整工作了31個年頭, 現在已經退休了。 沒有合適的人接班, 老人離不開她, 她繼續為老人服務。

桑植縣是革命老區, 是賀龍元帥誕生的地方, 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的地方。 大革命時期, 賀龍跟著共產黨, 與敵人在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苦鬥了八年。 全縣僅十萬人口, 有二萬多人參加紅軍, 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一萬多人。

革命勝利了, 先烈的遺霜、親屬, 需要人照顧。 1957年, 洪家關光榮院就成立了。

賀曉英在光榮院先是服務員, 後是院長。 全院最多36個老人, 最少25個老人。 院長服務員共3人, 院長也是服務員。

賀曉英認為:國家就是一台機器, 黨員就是一個鏍絲,

黨把自己放在哪裡, 就要像鏍絲一樣擰得緊緊的, 不偷懶、不挪位, 保證機器轉動。 她的兩個孩子, 大的女兒韋倩3歲, 小的兒子韋堯只有8個月, 就離開了母親, 在20多裡路外的縣城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丈夫韋紹平和她結婚3年後, 患脊椎管畸形壓迫神經症, 半身癱瘓, 坐了30年輪椅, 也是全靠父親母親照顧。

她把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心思都放在照顧老人的身上。 她工作31年, 31個春節, 在光榮院陪老人團年。 她沒有在自己家裡團一次年。 每逢佳節倍思親, 越是過年過節的時候, 越要防老人孤獨, 轉移他們思念親人之情。 千方百計給他們做最好的吃的, 千方百計給他們找快樂幸福的事。

精准盡孝, 震古鑠今。 她是院長, 是服務員, 是閨女。

她為老人洗衣做飯, 端茶熬藥, 接尿摳屎, 托墊肛門。 女兒能做到的和女兒做不到的她都做了。

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我們見到的是久病床前有好閨女。 在這裡工作, 她是院長, 是服務員, 經費不夠, 要自己想辦法。 耕地、種菜、喂豬、喂雞。 老人年紀大了, 給他人洗衣、做飯, 梳頭、洗澡、洗腳、剪指甲;老人們身體和生活食好不一樣, 要分別給他們種菜、做飯, 有的要吃幹, 有的要吃稀。 一家人都不好伺候, 更何況幾十個老人, 難!再難也要讓他們滿意。

伺候病人難, 伺候植物病人和中風的病人難上加難!

復原軍人家屬劉金香成了植物人, 3年時間, 洗衣、洗澡、餵飯、守夜, 一天最多洗4個澡, 你剛轉身她的屎又拉在了床上, 只好又換衣, 換被子, 洗澡;在同一時間, 還有中風的陳峻帒,屎尿自己不能控制,只好幫他穿上大人尿不濕。一天換幾次,洗幾次。這兩個人,幾乎在同時,都是伺候3年!

中國的歷史上,孝順的楷摸有《夢中哭筍》、《王祥臥冰》。這是兒子、女兒孝順媽媽。

我們的主人翁賀曉英伺候烈屬韋運泉,遇到了更大的難題,先是便秘,拉不出屎來,痛苦難當。有時使勁拉,疼得全身冒汗,就是一丁點兒也拉不出。賀曉英就用手指頭摳,常常前面的摳通了,後面的稀屎就噴了出來,往往濺得一臉一身,臭得嘔吐不止!

病是不斷變化的。韋運泉後來患上了脫肛,又痛又苦又無臉見人。賀曉英訪遍了中醫,采來牡丹花葉,用手托著肛門,塗上藥,慢慢幫助復位。韋運泉用被子死死蒙著全身哭。賀曉英輕言細語勸:“伯伯,你就當我是你的女兒,女兒給父親治病,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應該的。”就這樣一回又一回精心治療,韋運泉的病恢復得很好。

生離死別,分擔痛苦。她負責的光榮院先後進124名老人。漫漫長夜,生死相守。她陪91位老說最後一句話,親手為他們洗最後一次臉,親手穿最後一次衣。

人最困難的事不是在生命精力旺盛的時候遇到困難和挫折,而是在生命的盡頭面臨的痛苦和孤獨。

余秀英是紅色赤衛隊隊員賀仕竹的愛人。她曾經無限歡樂過。丈夫賀仕竹舉紅旗,持連槍,鬥地主,鬧翻身,求解放。丈夫走了,她思念無限,得了憂鬱症,和任何人不講話,心裡難受,一拳一拳垂打自己的胸口。賀曉英怕她尋死,就整天形影不離地陪她。勸她吃飯,陪她說話,陪她睡覺。這一陪,就是40多天。余秀英走上天堂的日子,已滿95歲。

賀錦齋是賀龍的左右手,賀龍的堂弟。南昌起義時是二十軍第一師師長,是他帶領部下浴血奮戰,把血染的紅旗插上了南昌江西大酒店鼓樓的城頭,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他被稱為上馬將軍、下馬詩人。南昌起義後,他轉輾到湖北藕池,率先擴大發展紅軍200多人,跟隨賀龍回到桑植,舉行湖南四大起義的桑植起義。

1928年,賀錦齋寫出民歌《馬桑樹兒打燈檯》,是中國最早的革命民歌,是後來《十五的月亮》的姊妹歌。當時,賀錦齋第一個便教給夫人戴桂香唱。他們約定打完了仗,革命勝利了,就一起好好地過日子。

馬桑樹兒打燈檯

寫封書信與姐帶

郎去當兵姐在家

我三五兩年不得來

你個兒移花兒別處栽

馬桑樹兒打燈檯

寫封書信與郎帶

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

你兩年不來我慢慢挨

鑰匙不到鎖不開

賀錦齋犧牲了。戴桂香留在洪家關光榮院,整天回憶丈夫。賀曉英就陪戴桂香收藏馬桑葉,輕唱《馬桑樹兒打燈檯》的歌曲,渡過最艱難的時光。

賀錦齋和戴桂香結婚三年,在一起的日子不到一個月。戴桂香唱著《馬桑樹兒打燈檯》的歌曲,等丈夫打完仗後回來,一直等呀等,等了68年。直到1995年4月,戴桂香95歲。賀曉英拉著戴桂香的手,輕唱著《馬桑樹兒打燈檯》的歌。4天4夜,戴桂香乘著歌聲和夢想與丈夫相約相見,安祥地閉上眼睛……

賀曉英就這樣挨著伴著陪著91位老人,說人生最後一句話,親手給他們說最後一次臉,親手穿最後一次衣……

榮譽面前推讓,痛苦時候分擔,生死離別時守護。這就是賀曉英,這就是共產黨員的本色。

紅色基因,賡續血骨。她從天生質麗的校花,到不可逆轉的老太婆,一輩子,一萬二千多天的堅守密碼,只有四個字:奉獻紅色。

我們看到前面的故事,千萬別誤會,別猜想。賀曉英去光榮院,是不是因為長相不自信,是不是條件差,找不到關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想跳出農門。

錯!大錯特錯!

賀曉英是紅三代。她的父親是桑植縣第一任民政局長,婆家公公是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副局長。自治州民政局局長多次要給賀曉英安排其他更好的工作。

賀曉英讀初中高中的時候,是賀龍中學的校花。學習成績優秀,又是學校田徑、跳遠、籃球尖子隊員。她驕健的身體和長相別說有多好。在運動場上,她到哪兒,全場的目光就在哪兒,掌聲就在哪兒!

校花的回憶讓她的同學至今怎麼都抹不去!

賀曉英崇拜族房的賀龍元帥爺爺,也崇拜自己跟著賀龍打天下犧牲的親生爺爺賀學銳連長。她自己沒有機會親自參加那場偉大的紅色的、改變中國人民命運的革命。她崇拜為那場鬥爭而犧牲的先烈,他們的親屬,他們的遺霜。為他們服務,就是算自己賡續了那場革命的鬥爭,做了些應該做的事。

一切女兒能做的事她做到了。

一切女兒不能做的事她也做了。

一切女人不能吃的苦,她都咽了下去!

父親賀興家是走路時摔死的,她附在父親身上放聲痛哭:“爸爸,我沒照顧到您,我唯一是聽了你的話,照顧好了那些為革命犧牲的軍屬、烈屬的親人。”

賀龍元帥的兒子海軍副司令賀鵬飛回家,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將軍回家,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曉明、賀黎明回家,都會來到光榮院,看望革命老人,都會握著賀曉英的手,緊緊地緊緊地握著,什麼也不要說,什麼也不用說。只有打轉在眼圈的淚水和信任的目光!

賀曉英一輩子,三十一年,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她的青春,她的夢想奉獻給了壯麗的紅色!

賀曉英是我黨一位平凡、普通的黨員。她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為自己的夢想、為黨的事業不息地奮鬥。正是因為我們黨有無數名這樣平凡、普通的黨員不忘初心,為黨的事業誓死奮鬥,我們偉大的黨才走出一次又一次的絕境,創造一次又一次的世界傳奇,中華民族才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賀曉英退休了。

老人離不開她,她離不開紅色。

賀曉英註定堅持一個人長征!

賀曉英註定奉獻紅色到永遠!

還有中風的陳峻帒,屎尿自己不能控制,只好幫他穿上大人尿不濕。一天換幾次,洗幾次。這兩個人,幾乎在同時,都是伺候3年!

中國的歷史上,孝順的楷摸有《夢中哭筍》、《王祥臥冰》。這是兒子、女兒孝順媽媽。

我們的主人翁賀曉英伺候烈屬韋運泉,遇到了更大的難題,先是便秘,拉不出屎來,痛苦難當。有時使勁拉,疼得全身冒汗,就是一丁點兒也拉不出。賀曉英就用手指頭摳,常常前面的摳通了,後面的稀屎就噴了出來,往往濺得一臉一身,臭得嘔吐不止!

病是不斷變化的。韋運泉後來患上了脫肛,又痛又苦又無臉見人。賀曉英訪遍了中醫,采來牡丹花葉,用手托著肛門,塗上藥,慢慢幫助復位。韋運泉用被子死死蒙著全身哭。賀曉英輕言細語勸:“伯伯,你就當我是你的女兒,女兒給父親治病,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應該的。”就這樣一回又一回精心治療,韋運泉的病恢復得很好。

生離死別,分擔痛苦。她負責的光榮院先後進124名老人。漫漫長夜,生死相守。她陪91位老說最後一句話,親手為他們洗最後一次臉,親手穿最後一次衣。

人最困難的事不是在生命精力旺盛的時候遇到困難和挫折,而是在生命的盡頭面臨的痛苦和孤獨。

余秀英是紅色赤衛隊隊員賀仕竹的愛人。她曾經無限歡樂過。丈夫賀仕竹舉紅旗,持連槍,鬥地主,鬧翻身,求解放。丈夫走了,她思念無限,得了憂鬱症,和任何人不講話,心裡難受,一拳一拳垂打自己的胸口。賀曉英怕她尋死,就整天形影不離地陪她。勸她吃飯,陪她說話,陪她睡覺。這一陪,就是40多天。余秀英走上天堂的日子,已滿95歲。

賀錦齋是賀龍的左右手,賀龍的堂弟。南昌起義時是二十軍第一師師長,是他帶領部下浴血奮戰,把血染的紅旗插上了南昌江西大酒店鼓樓的城頭,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他被稱為上馬將軍、下馬詩人。南昌起義後,他轉輾到湖北藕池,率先擴大發展紅軍200多人,跟隨賀龍回到桑植,舉行湖南四大起義的桑植起義。

1928年,賀錦齋寫出民歌《馬桑樹兒打燈檯》,是中國最早的革命民歌,是後來《十五的月亮》的姊妹歌。當時,賀錦齋第一個便教給夫人戴桂香唱。他們約定打完了仗,革命勝利了,就一起好好地過日子。

馬桑樹兒打燈檯

寫封書信與姐帶

郎去當兵姐在家

我三五兩年不得來

你個兒移花兒別處栽

馬桑樹兒打燈檯

寫封書信與郎帶

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

你兩年不來我慢慢挨

鑰匙不到鎖不開

賀錦齋犧牲了。戴桂香留在洪家關光榮院,整天回憶丈夫。賀曉英就陪戴桂香收藏馬桑葉,輕唱《馬桑樹兒打燈檯》的歌曲,渡過最艱難的時光。

賀錦齋和戴桂香結婚三年,在一起的日子不到一個月。戴桂香唱著《馬桑樹兒打燈檯》的歌曲,等丈夫打完仗後回來,一直等呀等,等了68年。直到1995年4月,戴桂香95歲。賀曉英拉著戴桂香的手,輕唱著《馬桑樹兒打燈檯》的歌。4天4夜,戴桂香乘著歌聲和夢想與丈夫相約相見,安祥地閉上眼睛……

賀曉英就這樣挨著伴著陪著91位老人,說人生最後一句話,親手給他們說最後一次臉,親手穿最後一次衣……

榮譽面前推讓,痛苦時候分擔,生死離別時守護。這就是賀曉英,這就是共產黨員的本色。

紅色基因,賡續血骨。她從天生質麗的校花,到不可逆轉的老太婆,一輩子,一萬二千多天的堅守密碼,只有四個字:奉獻紅色。

我們看到前面的故事,千萬別誤會,別猜想。賀曉英去光榮院,是不是因為長相不自信,是不是條件差,找不到關係,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想跳出農門。

錯!大錯特錯!

賀曉英是紅三代。她的父親是桑植縣第一任民政局長,婆家公公是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副局長。自治州民政局局長多次要給賀曉英安排其他更好的工作。

賀曉英讀初中高中的時候,是賀龍中學的校花。學習成績優秀,又是學校田徑、跳遠、籃球尖子隊員。她驕健的身體和長相別說有多好。在運動場上,她到哪兒,全場的目光就在哪兒,掌聲就在哪兒!

校花的回憶讓她的同學至今怎麼都抹不去!

賀曉英崇拜族房的賀龍元帥爺爺,也崇拜自己跟著賀龍打天下犧牲的親生爺爺賀學銳連長。她自己沒有機會親自參加那場偉大的紅色的、改變中國人民命運的革命。她崇拜為那場鬥爭而犧牲的先烈,他們的親屬,他們的遺霜。為他們服務,就是算自己賡續了那場革命的鬥爭,做了些應該做的事。

一切女兒能做的事她做到了。

一切女兒不能做的事她也做了。

一切女人不能吃的苦,她都咽了下去!

父親賀興家是走路時摔死的,她附在父親身上放聲痛哭:“爸爸,我沒照顧到您,我唯一是聽了你的話,照顧好了那些為革命犧牲的軍屬、烈屬的親人。”

賀龍元帥的兒子海軍副司令賀鵬飛回家,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將軍回家,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曉明、賀黎明回家,都會來到光榮院,看望革命老人,都會握著賀曉英的手,緊緊地緊緊地握著,什麼也不要說,什麼也不用說。只有打轉在眼圈的淚水和信任的目光!

賀曉英一輩子,三十一年,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她的青春,她的夢想奉獻給了壯麗的紅色!

賀曉英是我黨一位平凡、普通的黨員。她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為自己的夢想、為黨的事業不息地奮鬥。正是因為我們黨有無數名這樣平凡、普通的黨員不忘初心,為黨的事業誓死奮鬥,我們偉大的黨才走出一次又一次的絕境,創造一次又一次的世界傳奇,中華民族才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賀曉英退休了。

老人離不開她,她離不開紅色。

賀曉英註定堅持一個人長征!

賀曉英註定奉獻紅色到永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