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將永遠記住這一天,你們捅死了傑克斯派洛船長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 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友情提示:本文不打算對案件真相做任何規避, 未觀影與未閱讀小說者請自行掂量。

東方快車是由巴黎至伊斯坦布爾的歐洲長程列車, 豪華精美的車廂配置, 為貴族與上流人士打造的列車服務, 於東西歐兩座中心城市之間往返的旅程, 途徑阿爾卑斯、威尼斯、南斯拉夫、希臘雅典的風光, 讓這班列車成為工業時代的一個符號, 異國旅行的代名詞。

但當曾經如此風光的列車, 與第一個飛越大西洋的美國飛行員林博多格聯繫起來之後, 謀殺案就成了東方快車最著名的標籤。 以林博多格的女兒綁架撕票案為原型, 向真凶發起的復仇行動, 愛葛莎·克利斯蒂 筆下誕生了《東方快車謀殺案》, 大偵探波洛推理系列中最為耀眼也跳脫的一作, 一如後來很多人都沒意識到《嫌疑人X的獻身》屬於《神探伽利略》系列。

大雪封路, 列車停開, 發生于車廂包房內的殺人案件, 12名乘客的嫌疑人, 教科書般的經典密室環境。 而所有嫌疑人全部都是兇手的謎底, 更是對尋常的謀殺推理故事做出了創造性的顛覆, 同時也是終結。 直到狼人殺流行的今天, 這種爆出全是狼人的設定, 依然能讓人眼前一亮。

作為推理小說女王的傑出代表作, 以及具有範本特質的戲劇模式, 《東方快車謀殺案》常年被改編搬上影視和話劇的舞臺。 隨著時間的推移, 改編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小, 出彩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

這張海報誰做的也是人才, 無形劇透, 最為致命……

最為經典的當然是由《十二怒漢》導演西德尼.呂美特執導, 大牌薈萃的1974年版本。 老時代電影的珠圓玉潤, 略帶誇張的表演方式, 可能在今天的觀眾看來不是特別的適應, 但這一版本的敘事調度幾近完美, 張力十足。 而西德尼.呂美特作為一個傑出的【道德電影】作者, 這部偵探放過12位兇手的電影, 某種程度上與12名陪審團成員澄清冤屈的《十二怒漢》中的形成了鏡像,

在私情與司法的兩端, 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相比於老版中波洛放過乘客們的毫不遲疑, 完人般的陽春白雪, 2010年英國BBC電視臺拍攝的90分鐘迷你劇版本中, 將重點放在了偵探遇到這種特殊行兇案時的內心衝突上。

大衛.蘇切特扮演的波洛,

禿頂造型最為符合原著, 人物形象也是最為深化豐滿的一版。 這個波洛看上去飽經滄桑, 神情疲憊冷漠, 深信法律規則之于人類文明的意義, 當12名乘客以私刑實現公正, 信仰遭遇了巨大衝擊。

最後經過劇烈掙扎, 未將真相告訴員警, 轉身離去風雪之中的眼神與背影, 異常沉重。 在1974版本的高峰之下, 2010版聚焦于兩種正義觀的碰撞, 是走對了一條路子。

日本編劇大師三谷幸喜,在2015年也將這部名作改編為日劇SP,上下兩集五個小時,將背景移至昭和。熟悉日劇,熟悉三穀幸喜那套班子的觀眾,會在這裡看到很多老面孔。但是舞臺化的演出,波洛刻意浮誇的表演,以及事無巨細的片長,可能並不是太容易消受。如果要補課經典,1974年與2010年的版本大概足夠。

中間美國在2001年也拍過一個版本,但是看海報上的演員,有一股莫名的阿三風情。

所以到了2017年,《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又一部電影版,可以發揮的空間已經相當之少,屬於認真拍,觀眾也容易不買帳的情況。在已經熟稔案件走向與謎底的前提下,影片的看點主要就在於導演如何拍攝呈現這個故事,如何調度敘事,以及一種角色的表演。

12個嫌疑人都是兇手的好處在於,各個角色的戲份不會為了單純煙霧彈而浪費了一些篇幅,每個角色都需要圍繞著主線塑造,群戲的發揮空間,想必也是《東方快車謀殺案》能被屢次重演的一個原因。

2017版本的演員陣容同樣星光閃爍,西班牙影后潘娜洛普,M女士裘蒂.丹奇,第一任貓女蜜雪兒·菲佛蜜雪兒,新星戰女主黛茜·雷德利,反派老戲骨威廉.達福,最大名遠揚的還是約翰尼.德普……扮演死者雷切特,阿姆斯壯慘案的真凶卡塞蒂。

上了火車的傑克船長,這回沒躲過老仇家的追殺,早早在劇組殺青。直到變成屍體,都還下意識覺得這貨手上會夾著一枚金幣,突然跳起來說: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將永遠記住這一天,因為你們差點兒就捅死了傑克.斯派洛船長。

但扮演乘客的演員們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除了老貓女扮演的阿姆斯壯夫人的母親,整個計畫的牽頭組織者,其餘角色在這一次的安排調度中都沒太多發揮的餘地。導演給各個人物的增加了一些人設,諸如列車董事布克成了年輕的花花公子,伯爵夫人是一言不合就要揍人的暴力狂……但這些細節也並沒有在後續查案中得到運用。

1974版本的女傳教士一角,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直到影片結束我都沒認出來那就是大美人英格麗褒曼。2017版的這個角色,花落同樣拿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西班牙大美女潘娜洛普,也就是《加勒比海盜4》裡中的傑克船長老情人(她現實中的老公則是第五部的反派),可惜在這一版中存在感太低,不然她捅約翰尼德普那一刀的時候應該會很有意思。

至於導演肯尼斯.布拉納自己扮演的大偵探波洛,不知道是不是受《神探夏洛克》影響,混進了一點卷福和潮爺華生的氣質,推理也是各種玄乎的看一眼就知道怎麼回事,相比通過詳實的對話,利用嚴密的邏輯和知識,去捕捉資訊中的蛛絲馬跡。這樣的推理多少有點輕飄。

這哥們最近的存在感也不低,之前在《敦克爾克》裡扮演英軍指揮官,同檔期的《雷神》系列,第一部的導演就是他。

此番翻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在美術風格上有些靠近《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復古精緻的冬日氛圍,同時加強了喜劇元素,在詢問各位乘客的查案環節,對順序做了調整,將其平行剪輯,加快節奏,並非在車廂之外,把部分問話的地點搬到了車廂外,期間發生了兩場比較畫蛇添足的小型動作戲,這都算是出於現代觀影習慣的改動。

直到最後的揭秘,電影讓所有人都走出車廂,在漆黑的隧道口前擺一張長桌,十二名乘客齊聚,呈《最後的晚餐》之態。晶瑩白雪與幽深黑洞之間,昏黃的燈火下,十二名裝作互不認識的兇手,畫面拍得雖然挺看好的,可作為一部列車密室電影,總覺得這個走出車廂,不是一個特別理想的做法。感覺有點像是為了實現對應《最後的晚餐》的鏡頭,但車廂太小拍不出來,而做的這個選擇。

1976年版本,12名兇手與12人陪審團制度有明確的對應關係,因為法律程式制裁不了真凶,所以引發了相應的復仇犯罪。新版的《最後的晚餐》就比較像是把十二乘客和十二門徒對起來,但既然如此,或許可以把指向再弄得清晰一點,誰是耶穌,誰是猶大,而且現場加上列車董事,其實有14個人……

反倒是全片最需要儀式感的處刑部分,偏偏沒有像前兩作那樣魚貫而入,一人一刀,居然是在閃回中亂刀捅死,這是新版處理最差的地方。

嫌疑人全是兇手的創意一出,後來者再使用都只能打上借用致敬的旗號,基本上也不可能做出變體(當然不排除某些抄襲剽竊金腰帶的文字盜賊原樣照搬,而其受眾由於教養極低一邊買單一邊洗地,譬如…)。1976版直接了當地讓波洛和列車懂事高舉人性的火炬,溫暖大結局。2010年版本另闢蹊徑深化了波洛的內心原則衝突,還增加乘客中的軍人想殺人滅口的黑暗戲碼。

2017版相對折中而模糊,不想和兩位前輩一樣,於是選擇了賦予一些宗教儀式感,來做昇華,但波洛還給了乘客們一把沒子彈的槍做人性測試,因為主謀選擇自己承擔責任,開槍自殺,所以波洛放過了乘客們。

大致上,新版的落點是在希望12名兇手在復仇成功之後,能獲得心靈上的安寧,讓這場私刑謀殺成為過去慘劇的葬禮。莎劇導演出身的布拉納版波洛,最後也用優美的詠歎調臺詞為這樁案件。精美,不溫不火,這大概也就是全片的氣質。

為東方快車殺人事件結案之後,波洛又接到了一樁來自埃及的案件,《尼羅河上的慘案》也許也在翻拍的路上。

雖然這個故事已經翻拍了很多次,但還是很想看到中國什麼時候也能用民國背景拍一版,拉一幫正經演員來過過癮,波洛可以找宋慈提刑或者達康書記,壞人死者雷切特就要找馮遠征,女傳教士找梅婷……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日本編劇大師三谷幸喜,在2015年也將這部名作改編為日劇SP,上下兩集五個小時,將背景移至昭和。熟悉日劇,熟悉三穀幸喜那套班子的觀眾,會在這裡看到很多老面孔。但是舞臺化的演出,波洛刻意浮誇的表演,以及事無巨細的片長,可能並不是太容易消受。如果要補課經典,1974年與2010年的版本大概足夠。

中間美國在2001年也拍過一個版本,但是看海報上的演員,有一股莫名的阿三風情。

所以到了2017年,《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又一部電影版,可以發揮的空間已經相當之少,屬於認真拍,觀眾也容易不買帳的情況。在已經熟稔案件走向與謎底的前提下,影片的看點主要就在於導演如何拍攝呈現這個故事,如何調度敘事,以及一種角色的表演。

12個嫌疑人都是兇手的好處在於,各個角色的戲份不會為了單純煙霧彈而浪費了一些篇幅,每個角色都需要圍繞著主線塑造,群戲的發揮空間,想必也是《東方快車謀殺案》能被屢次重演的一個原因。

2017版本的演員陣容同樣星光閃爍,西班牙影后潘娜洛普,M女士裘蒂.丹奇,第一任貓女蜜雪兒·菲佛蜜雪兒,新星戰女主黛茜·雷德利,反派老戲骨威廉.達福,最大名遠揚的還是約翰尼.德普……扮演死者雷切特,阿姆斯壯慘案的真凶卡塞蒂。

上了火車的傑克船長,這回沒躲過老仇家的追殺,早早在劇組殺青。直到變成屍體,都還下意識覺得這貨手上會夾著一枚金幣,突然跳起來說: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將永遠記住這一天,因為你們差點兒就捅死了傑克.斯派洛船長。

但扮演乘客的演員們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除了老貓女扮演的阿姆斯壯夫人的母親,整個計畫的牽頭組織者,其餘角色在這一次的安排調度中都沒太多發揮的餘地。導演給各個人物的增加了一些人設,諸如列車董事布克成了年輕的花花公子,伯爵夫人是一言不合就要揍人的暴力狂……但這些細節也並沒有在後續查案中得到運用。

1974版本的女傳教士一角,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直到影片結束我都沒認出來那就是大美人英格麗褒曼。2017版的這個角色,花落同樣拿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西班牙大美女潘娜洛普,也就是《加勒比海盜4》裡中的傑克船長老情人(她現實中的老公則是第五部的反派),可惜在這一版中存在感太低,不然她捅約翰尼德普那一刀的時候應該會很有意思。

至於導演肯尼斯.布拉納自己扮演的大偵探波洛,不知道是不是受《神探夏洛克》影響,混進了一點卷福和潮爺華生的氣質,推理也是各種玄乎的看一眼就知道怎麼回事,相比通過詳實的對話,利用嚴密的邏輯和知識,去捕捉資訊中的蛛絲馬跡。這樣的推理多少有點輕飄。

這哥們最近的存在感也不低,之前在《敦克爾克》裡扮演英軍指揮官,同檔期的《雷神》系列,第一部的導演就是他。

此番翻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在美術風格上有些靠近《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復古精緻的冬日氛圍,同時加強了喜劇元素,在詢問各位乘客的查案環節,對順序做了調整,將其平行剪輯,加快節奏,並非在車廂之外,把部分問話的地點搬到了車廂外,期間發生了兩場比較畫蛇添足的小型動作戲,這都算是出於現代觀影習慣的改動。

直到最後的揭秘,電影讓所有人都走出車廂,在漆黑的隧道口前擺一張長桌,十二名乘客齊聚,呈《最後的晚餐》之態。晶瑩白雪與幽深黑洞之間,昏黃的燈火下,十二名裝作互不認識的兇手,畫面拍得雖然挺看好的,可作為一部列車密室電影,總覺得這個走出車廂,不是一個特別理想的做法。感覺有點像是為了實現對應《最後的晚餐》的鏡頭,但車廂太小拍不出來,而做的這個選擇。

1976年版本,12名兇手與12人陪審團制度有明確的對應關係,因為法律程式制裁不了真凶,所以引發了相應的復仇犯罪。新版的《最後的晚餐》就比較像是把十二乘客和十二門徒對起來,但既然如此,或許可以把指向再弄得清晰一點,誰是耶穌,誰是猶大,而且現場加上列車董事,其實有14個人……

反倒是全片最需要儀式感的處刑部分,偏偏沒有像前兩作那樣魚貫而入,一人一刀,居然是在閃回中亂刀捅死,這是新版處理最差的地方。

嫌疑人全是兇手的創意一出,後來者再使用都只能打上借用致敬的旗號,基本上也不可能做出變體(當然不排除某些抄襲剽竊金腰帶的文字盜賊原樣照搬,而其受眾由於教養極低一邊買單一邊洗地,譬如…)。1976版直接了當地讓波洛和列車懂事高舉人性的火炬,溫暖大結局。2010年版本另闢蹊徑深化了波洛的內心原則衝突,還增加乘客中的軍人想殺人滅口的黑暗戲碼。

2017版相對折中而模糊,不想和兩位前輩一樣,於是選擇了賦予一些宗教儀式感,來做昇華,但波洛還給了乘客們一把沒子彈的槍做人性測試,因為主謀選擇自己承擔責任,開槍自殺,所以波洛放過了乘客們。

大致上,新版的落點是在希望12名兇手在復仇成功之後,能獲得心靈上的安寧,讓這場私刑謀殺成為過去慘劇的葬禮。莎劇導演出身的布拉納版波洛,最後也用優美的詠歎調臺詞為這樁案件。精美,不溫不火,這大概也就是全片的氣質。

為東方快車殺人事件結案之後,波洛又接到了一樁來自埃及的案件,《尼羅河上的慘案》也許也在翻拍的路上。

雖然這個故事已經翻拍了很多次,但還是很想看到中國什麼時候也能用民國背景拍一版,拉一幫正經演員來過過癮,波洛可以找宋慈提刑或者達康書記,壞人死者雷切特就要找馮遠征,女傳教士找梅婷……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