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視野看渝北」重慶晚報:渝北區龍塔街道紫福路社區 家家都有一本定制檯曆

【重慶晚報】實幹樹形象 實績惠民生 “兩學一做”特別關注 渝北區龍塔街道紫福路社區 家家都有一本定制檯曆

人物素描

張麗萍,

50歲, 2004年入黨。 從1998年到社區工作開始, 先後擔任社區主任、黨委書記十餘年, 2015年任渝北區龍塔街道紫福路社區黨委書記。 任職紫福路社區後, 張麗萍探索社區治理的新模式, 結合社區實際, 先後成立社區鄰里互助會、定期開展社區網格小集市和老年手工坊等活動, 讓社區居民真正動起來。

故事背景

在紫福路社區, 家家戶戶有一本定制檯曆。 這本檯曆和其他檯曆不一樣, 檯曆上不僅有去年社區活動的溫馨圖片, 每頁日曆上還用紅圈標注出了每個月的社區活動。 每頁檯曆的背面還有老年優待證辦理程式, 高齡補貼辦理資料等多達50餘條的辦事流程和政策須知。 小小的日曆, 看似普通, 卻又大有不同, 社區居民都說它很暖心。

人物感言

作為社區工作者很幸運, 為社區居民服務這麼多年我很享受。 我的工作就是將黨的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實現社區居民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殘疾者皆有所養, 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本分。

“要到29號啦, 沒多久我們社區的老夥計們又可以熱鬧熱鬧啦!”11月10日上午, 家住紫福路社區天一華府的殷婆婆拿著手中的愛心檯曆, 正在翻看11月份社區活動日安排。 檯曆上11月7日和11月29日都畫著紅圈, 旁邊備忘錄注明:“7日週二網格小集市”、“29日週三社區60歲以上老人集體生日會”。 殷婆婆說, 再翻一頁今年就剩下最後一個月了, 你看, 上面寫著12月28日社區還有新春聯歡。

今年73歲的殷婆婆是一位獨居的老人。 紫福路社區有一萬餘人,

其中1/3為老人, 像殷婆婆這樣的空巢老人有200多戶。 “人老了記憶力不太好, 定制化的愛心檯曆就是為了方便這一類群體, 讓他們瞭解社區每個月的活動, 主動參與進來。 ”張麗萍說, 檯曆是我們社區自行設計和製作, 檯曆的每一頁正上方均為去年社區策劃的活動照片, 下方則是用圓圈勾畫出的今年舉辦的活動。 “今年年初, 我們向社區居民發放了愛心檯曆2000餘本, 這本檯曆給居民送上的不僅是新年祝福, 更是社區與居民情感溝通的橋樑紐帶。 ”

“小小一本愛心檯曆, 承載了社區的大事小事。 “社區居民張勤芳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以前要辦事都是出門一抹黑, 不知道該帶哪些材料, 現在有了這本檯曆, 我們一目了然,

並且可以輕鬆掌握社區全年的公益活動。 不僅對於社區上了年紀的人, 對年輕人來說也挺實用, 真是一件大好事!“如今, 社區居民的關係更近了, 我們的心更暖了。 ”

【重慶商報】龍溪街道3個“到位” 確保百姓吃得放心

今年以來, 渝北區龍溪街道大力推進食品安全示範街、示範單位創建。

昨日, 該街道辦事處主任王瑞全告訴記者, 在實際工作中, “三個到位”讓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王瑞全說, 首先是認識要到位, 食品安全關乎到千家萬戶每個人的健康, 絲毫馬虎不得。 措施到位則是保證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就責任到位, 王瑞全表示, 龍溪街道各部門、社區、企事業單位、食品經營企業層層簽訂了創建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責任書。 王瑞全告訴記者, 據龍溪街道食藥監所資料顯示, 截至目前, 龍溪街道已建設恒大星光裡示範街, 20餘家示範單位, 10家放心食堂、6家示範小作坊和200餘家明廚亮灶餐飲單位, 轄區食品抽檢合格率100%。

【華龍網】渝北:重拾農耕記憶 木耳鎮小學生體驗傳統農作

石磨磨紅苕粉,打糍粑,打穀子……這些農耕場景你還熟悉麼?14日上午,“農耕文化我傳承 鄉村振興我參與”——渝北區2017年“方圓計畫•成長體驗”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渝北區木耳鎮石鞋小學舉行,通過再現農耕勞作的過程以及展示勞動工具,激發青少年對農村、農業的興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孩子們體驗用風車打穀子。

“我們學校的農耕基地讓我拾起了父輩的足跡,在這裡我學會了除草、灑水、施肥,也認識了扁擔、籮筐、搭鬥。”今年11歲的倪筠倩在石鞋小學讀5年級,她告訴記者,通過學校的農耕基地,她的課餘生活不再只知道玩遊戲,把足跡邁向了田野,體驗農耕的艱辛和樂趣。

記者在啟動儀式現場看到,石磨磨紅苕粉,風車打穀子,舂糍粑,孩子們饒有興致地操作著這些農耕道具;農耕長廊裡展示著豬槽、灰鏟、擂缽等農作工具;而在教學樓背後的農耕基地裡,又有不少孩子在種白菜、除雜草,體驗農作之趣。

農耕基地的菜地裡,孩子們體驗種菜。

據介紹,“方圓計畫”是渝北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區教委聯手打造的未成年人素養提升品牌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開展一系列立德樹魂、培優育才的特色實踐活動,讓青少年樹立理想信念、提升文明素養。

渝北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方圓計畫”已於今年在全區全面啟動,“成長體驗”就是12個子活動之一。未來渝北區各中小學將陸續組織未成人走進基層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各種職業的“酸甜苦辣”。

用石墨磨紅苕粉。

石磨磨紅苕粉,打糍粑,打穀子……這些農耕場景你還熟悉麼?14日上午,“農耕文化我傳承 鄉村振興我參與”——渝北區2017年“方圓計畫•成長體驗”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渝北區木耳鎮石鞋小學舉行,通過再現農耕勞作的過程以及展示勞動工具,激發青少年對農村、農業的興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孩子們體驗用風車打穀子。

“我們學校的農耕基地讓我拾起了父輩的足跡,在這裡我學會了除草、灑水、施肥,也認識了扁擔、籮筐、搭鬥。”今年11歲的倪筠倩在石鞋小學讀5年級,她告訴記者,通過學校的農耕基地,她的課餘生活不再只知道玩遊戲,把足跡邁向了田野,體驗農耕的艱辛和樂趣。

記者在啟動儀式現場看到,石磨磨紅苕粉,風車打穀子,舂糍粑,孩子們饒有興致地操作著這些農耕道具;農耕長廊裡展示著豬槽、灰鏟、擂缽等農作工具;而在教學樓背後的農耕基地裡,又有不少孩子在種白菜、除雜草,體驗農作之趣。

農耕基地的菜地裡,孩子們體驗種菜。

據介紹,“方圓計畫”是渝北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區教委聯手打造的未成年人素養提升品牌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開展一系列立德樹魂、培優育才的特色實踐活動,讓青少年樹立理想信念、提升文明素養。

渝北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方圓計畫”已於今年在全區全面啟動,“成長體驗”就是12個子活動之一。未來渝北區各中小學將陸續組織未成人走進基層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各種職業的“酸甜苦辣”。

用石墨磨紅苕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