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虛擬實境技術趨向"裸手操控"

新華社三藩市4月5日電如果說眾多頭戴設備上市使2016年成為虛擬實境“元年”, 2017年這些設備已準備拋棄手柄、感測器等外部裝置, 通過“由內而外”的追蹤技術給消費者帶來更為自然流暢的虛擬實境體驗。

美國矽谷公司淩感科技研發“由內而外”追蹤技術解決方案, 吸引業內頗多關注。 淩感已推出3D手勢交互模組Fingo, 號稱是首家在移動端實現26自由度手勢追蹤的公司。

“由內而外”追蹤是指頭戴設備內置跟蹤系統, 無需借助手柄等外部裝置, 就能對使用者的手勢、位移、環境等進行追蹤, 從而獲得更自然的人機交互體驗和更有沉浸感的虛擬實境體驗。

相比之下, 很多現有虛擬實境頭戴設備採用“由外而內”追蹤, 即需要在周圍空間設置外部攝像頭和感測器, 用以跟蹤用戶行動。

行業組織“矽谷虛擬實境”創始人卡爾·克蘭茨說, 淩感3年來一直堅持開創性研發“由內而外”追蹤技術, “據我所知, 他們是最早演示並讓人們體驗這種技術的公司”。

淩感在2013年成立之初, 就確定了手勢識別人機交互技術的研發方向。 主管產品開發的副總裁戎亦文說, 這是基於對行業發展歷史和自身經驗的判斷。 鍵盤催生了工業電腦, 滑鼠和圖形操作介面催生了個人電腦, 多點觸控和蘋果iOS移動作業系統催生了智慧手機, 從中可得出人機交互驅動計算平臺演變的結論。

3D手勢跟蹤和位移跟蹤等人機交互技術將會驅動虛擬實境這一新的計算平臺。

戴上附加了淩感Fingo模組的穀歌虛擬實境頭盔“白日夢”, 伸出雙手擺動, 會發現手勢變化即時出現在虛擬環境中。 通過用於演示的小應用, 可進一步體驗自己的手與虛擬空間的物體交互, 如抓起杯子、拍打籃球、敲響編鐘、握筆塗寫等。

淩感工程師解釋說, Fingo內置兩個紅外攝像頭, 把圖像輸入手機, 電腦視覺演算法可識別雙手22個關節點的位置和旋轉, 追蹤26自由度的手勢。 另外, 還可以對頭部的旋轉和位移進行6自由度位置追蹤。

追捧“由內而外”追蹤的還有不少美國科技大公司。 如英特爾的一體化虛擬實境解決方案Alloy專案、奧克盧斯的一體式虛擬實境頭盔Santa Cruz、HTC最近推出的Vive跟蹤器等都融入了“由內而外”追蹤技術。

如同整個虛擬實境行業一樣, “由內而外”追蹤技術也還處在早期, 尚不成熟。 但HTC主管虛擬實境業務的高級副總裁裡卡茲·斯泰貝說, 這類技術已具備獨特優勢, 未來幾年會看到“由內而外”追蹤技術演進並成為一個解決方案。 克蘭茨相信兩三年內, “我們不再需要其他追蹤技術, ‘由內而外’將是唯一的追蹤技術”。

戎亦文估計, 手勢識別技術未來5年的市場規模大約是300億美元。 目前淩感已與日本埃普森公司達成合作, 後者新款增強現實眼鏡將支持淩感的26自由度手勢交互技術。 此外, 淩感、埃普森、英特爾、HTC等公司邀請開發者在它們的平臺上, 利用“由內而外”追蹤技術開發產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