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匿名爆料風波中的脈脈,依靠什麼拿下7500萬美元?

11月15日上午8點18分, 一封名為《堅持、信任和夢想, 讓我們走的更遠》的公開信出現在脈脈全體員工的公司郵箱中, 寄件者正是脈脈CEO林凡。

信的開篇, 林凡便以驕傲且充滿自信的口吻, 公佈了獲得7500萬美元C輪融資的消息。 隨著融資金額的公開, 投資方也揭開面紗。 本輪融資由DCM領投, IDG資本、晨興資本持續跟投, 並引入智聯招聘作為戰略投資方。

林凡在信中強調:這是職場社交領域史上最大的一筆融資,

既是資本市場對實名職場社交價值的充分肯定, 也是對所有脈脈人4年艱苦付出的充分肯定。

林凡說的沒錯, 資本的確看好實名職場社交的價值, 且有例可援。

用戶層級高, 職場中堅力量全面覆蓋

根據易觀智庫曾發佈的一份職場社交報告中的資料可知, 在使用者組成方面, 職場社交用戶以青年男性用戶為主, 集中分佈在一二線城市,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滲透率較高, 用戶集中在高收入、高學歷雙高人群, 收入結構超過8000元的占比近40%, 超過12000元及以上占比達26.4%, 具有本科、碩士及以上等教育程度的群體規模最大, 占比超過50%。

也正因此, 矽谷巨頭LinkedIn、Facebook旗下職場社交產品Facebook at Work紛紛瞄準職場社交市場, 甚至連阿裡旗下的釘釘也嘗試切入職場社交通話服務。

由此可見, 中國最大的實名制職場社交平臺——脈脈, 此次獲得資本青睞實屬必然。

所以, DCM董事合夥人曾振宇在此次融資中才會說, 脈脈將實名職場社交平臺變成了滿足職場人成長需求的最佳場所, 是中國職場社交領域最具價值的網路。

商業模式多樣化

在此次融資中, 光源資本CEO鄭烜樂表示,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調整的大環境, 增強了職場人士的焦慮感, 伴隨而來的是日益旺盛的職場社交需求。 商業社交是跨越用戶職業生命全週期的, 具備極高的用戶價值。

由此可見, 相較于國際巨頭LinkedIn提供人才解決方案、行銷解決方案與付費帳戶的商業模式, 根植於中國本土的脈脈在當下特殊的歷史時期,

商業模式方面將具有更多想像力。

在商業合作方面, 脈脈進行多維度的商業模式探索。

對於融資需求量較大的創業公司, 脈脈針對性的推出諮詢等投融資撮合交易服務, 脈脈經紀人可協助搭建, 更高效便捷地打通線上到線下的職場人脈, 並按時收取諮詢服務費用;

針對招聘, 不管是主動招聘還是被動求職, 無論是否錄取, 企業都需要為應聘者的應聘時間付費, 脈脈從中抽取傭金服務費;

在諮詢培訓方面, 脈脈通過線上線下推出商業諮詢服務。 如“大佬的咖啡時間”活動, 每期活動邀請一位高知名度的企業大佬參加, 就其想瞭解或解決的問題, 在脈脈平臺招募數名合適的“諮詢顧問”, 由大佬向諮詢顧問按時間付費。

除此之外, 脈脈的收入更有大部分來自廣告收入。 虎嗅曾於今年2月發文分析脈脈:在脈脈的收入構成中, 80%來自品牌廣告(開屏廣告、Feed流廣告、直播廣告等)、20%來自會員服務。 林凡將招聘業務收入歸結到品牌廣告中, 但只占10%。

而以上所有這些商業價值, 都是基於跨界人脈網路的搭建所帶來的爆發效應。 而無論是2C還是2B, 移動職場社交平臺所彙聚的大量優質會員的真實資訊, 將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 圍繞會員所產生的周邊需求, 如婚戀、出行、教育、房產……等等, 也將創造更大的商業回報。

可以說, 是這巨大的想像空間讓脈脈在資本市場中保有較高的吸引力。

匿名爆料該存在還是滅亡

但是, 說到脈脈激增的職場用戶數, 就不得不提令脈脈飽受爭議的“匿名爆料”。

匿名爆料是脈脈在上線初期就確定的功能,脈脈的註冊用戶通過該功能可以匿名發表公司的內部八卦,或小道消息,並參與討論。該功能在上線之初便被寄予厚望,作為脈脈中最活躍的功能之一,匿名爆料能夠不斷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並形成廣泛傳播。

成立4年,脈脈用實踐證明了匿名爆料具有巨大價值,2014年8月B輪融資時,脈脈僅有80萬用戶。而如今,脈脈已經擁約3000萬職場用戶。並且,這些用戶中有49%來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但匿名爆料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在為脈脈吸引大量用戶的同時,也為其引來了麻煩。

日前,因脈脈上一名自稱ofo員工爆料公司內部貪腐現象,引發ofo起訴脈脈涉嫌侵權。類似的官司還有很多,匿名爆料讓脈脈陷入麻煩,但卻不足以令脈脈放棄此功能。

脈脈的營收增長依靠其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匿名爆料無疑是脈脈吸引用戶的殺手鐧與利器。因此,縱使官司纏身,麻煩不斷,脈脈對匿名爆料這一功能也沒有大規模改版,而是進行了優化。

現在的“業問”,是匿名爆料的升級版,更有針對性,話題只面向首批12家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公司開放,回答人必須來自公司內部,並且身份通過人工審核。

而創始人林凡顯然對此沒有過多擔心,此前在虎嗅對“匿名爆料會不會引起各方不滿?”的採訪中,林凡表示,被爆料的公司一定會有意見,但也沒法做什麼——公司是沒有辦法禁止員工註冊脈脈、審核認證以及匿名發言的。

然而筆者認為,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匿名爆料在帶來麻煩的同時也為脈脈快速贏得了市場與用戶,如果未來脈脈能夠通過監管、審核、技術等措施善加利用,該功能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商業價值,至於是否能如筆者所希望的,脈脈的未來還需在這方面多費心力。如林凡信中所訴,堅持、信任與夢想讓脈脈走到今天,而未來,脈脈是否能不忘初心,堅持夢想,擔負起更大的責任,我們拭目以待!

首席內容指導:投資家網蔣東文(曾用名:蔣冬文)

就不得不提令脈脈飽受爭議的“匿名爆料”。

匿名爆料是脈脈在上線初期就確定的功能,脈脈的註冊用戶通過該功能可以匿名發表公司的內部八卦,或小道消息,並參與討論。該功能在上線之初便被寄予厚望,作為脈脈中最活躍的功能之一,匿名爆料能夠不斷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並形成廣泛傳播。

成立4年,脈脈用實踐證明了匿名爆料具有巨大價值,2014年8月B輪融資時,脈脈僅有80萬用戶。而如今,脈脈已經擁約3000萬職場用戶。並且,這些用戶中有49%來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但匿名爆料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在為脈脈吸引大量用戶的同時,也為其引來了麻煩。

日前,因脈脈上一名自稱ofo員工爆料公司內部貪腐現象,引發ofo起訴脈脈涉嫌侵權。類似的官司還有很多,匿名爆料讓脈脈陷入麻煩,但卻不足以令脈脈放棄此功能。

脈脈的營收增長依靠其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匿名爆料無疑是脈脈吸引用戶的殺手鐧與利器。因此,縱使官司纏身,麻煩不斷,脈脈對匿名爆料這一功能也沒有大規模改版,而是進行了優化。

現在的“業問”,是匿名爆料的升級版,更有針對性,話題只面向首批12家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公司開放,回答人必須來自公司內部,並且身份通過人工審核。

而創始人林凡顯然對此沒有過多擔心,此前在虎嗅對“匿名爆料會不會引起各方不滿?”的採訪中,林凡表示,被爆料的公司一定會有意見,但也沒法做什麼——公司是沒有辦法禁止員工註冊脈脈、審核認證以及匿名發言的。

然而筆者認為,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匿名爆料在帶來麻煩的同時也為脈脈快速贏得了市場與用戶,如果未來脈脈能夠通過監管、審核、技術等措施善加利用,該功能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商業價值,至於是否能如筆者所希望的,脈脈的未來還需在這方面多費心力。如林凡信中所訴,堅持、信任與夢想讓脈脈走到今天,而未來,脈脈是否能不忘初心,堅持夢想,擔負起更大的責任,我們拭目以待!

首席內容指導:投資家網蔣東文(曾用名:蔣冬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