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殲20服役 日本心神夭折 日本航空落後中國20年

日本“心神”驗證機項目, 在完成32次試飛後可能就此停止。 這一消息一經公佈, 引起外界格外關注。

之前, 日本信誓旦旦把“心神”列為防衛省重點研發專案, 甚至揚言其性能要超過俄羅斯的T50和中國的殲-20, 儘管首飛一再推遲, 但在2016年4月22日, "心神"驗證機還是成功完成了首次飛行。 這著實讓日本興奮了一陣子, 可是隨後的試飛試驗並不順利, 在僅完成32次試飛後就宣佈停止, 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日本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 投入了數百億日元, 為何會輕易停止這一重點專案呢?這背後又隱含著什麼樣的隱情?

“先進技術驗證機”X-2“心神”首飛畫面

謀求自主研發由來已久

日本一直想要借助各種機會恢復戰機的設計和製造能力, 但由於美國的限制打壓, 導致日本目前只具備戰機的組裝能力, 其核心技術及設計和製造能力存在較大差距。 自上世紀90年代日美結盟以來,

日本依靠美國的援助扶持, 不斷加大新武器裝備的進口及引進生產許可, 以大幅度提升自衛隊的戰鬥能力。 近年來, 美國對日本出口的武器裝備佔據日本海外進口武器的90%以上, 包括F-15戰機、“全球鷹”無人機、“愛國者”導彈以及F-35戰機等。

2017年6月5日,

第一架美國授權日本組裝的F-35A在三菱重工小牧南工廠, 並舉行開光儀式。

日本在裝備發展上不僅僅滿足於引進, 而是更注重於獲取生產許可。 許多先進裝備在引進的同時也獲得了在日本國內的生產許可, 這樣一來, 自衛隊不僅可以訂購自行生產裝備, 還可以使日本企業保持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 美日聯合研發的F-2戰機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儘管是聯合研發, 但也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戰機之一。 顯而易見, 日本因此而獲取了生產F-16C飛機的先進技術。 實際上, 日本正是通過與美國的這種合作來獲取更為先進的核心技術。

戰後, 日本一直試圖利用一切機會恢復其軍工生產能力, 但日本不能明目張膽的發展軍事工業, 為此日本採取逐步突破的策略, 使其一直保持著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

早在上世紀80年代, 日本就謀求自己研製FSX支援戰鬥機, 但這一項目遭到美國的阻撓。

X-2地面滑行測試。

意欲完善寓軍於民的軍事工業體系

二戰後, 在和平憲法的制約下, 日本不再有獨立的官方軍工廠, 但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 卻建立起門類齊全寓軍於民的軍事工業體系, 武器裝備的生產, 則通過防衛廳委託私營企業來完成。 主要軍品生產企業有三菱重工業公司、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川崎重工業公司、富士重工業公司、三井造船公司、住友機械公司等。

由於日本的工業水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具備強大的軍工產品製造潛力。經過戰後的重建與完善,日本已經能夠獨立研製和生產飛機、坦克、火炮、導彈、艦艇、電子設備等武器系統。特別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其獨立研製生產的F-2飛機曾在亞太地區一度達到領先水準。自行研製的戰術導彈、坦克、艦艇和電子化作戰指揮系統也接近世界先進水準。與此同時,日本還注重發展航太工業,隨著H-2大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日本不僅建立起軍事衛星偵察系統,而且也在積極發展核工業,並已具備研製戰略導彈核武器潛力。

H-2火箭

縱觀戰後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進程,不難發現日本的軍事工業始終著眼於戰略,並且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向前推進。

從陸戰裝備來看,二戰後,日本共發展了四代坦克,即:61式、74式、90式、以及10式。而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的坦克代數也不過兩到三代。如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儘管是坦克的“強國”,但在戰後也只發展了兩代:豹-1和豹-2。世界軍事第一強國的美國也只不過發展了三代:M-48、M-60、和M-1。而日本作為一個戰敗國和島國,卻不遺餘力的發展了四代,背後的玄機就是為了維繫日本軍事工業的持續發展。

10-式坦克

從水面裝備來看,日本在發展常規艦艇的基礎上,一直在暗中發展航母或類航母。

在別的國家只能裝載一架直升機時,日本研製的護衛艦卻裝載3架,為了避嫌,卻稱其為“載機護衛艦”。在後續的研製過程中,這個平臺不斷擴大,並發展到可以通甲板了,實際上已經是一艘輕型的航母了。問題不在於日本增加幾艘這樣的艦艇,而在於通過這種漸進擴展,使得日本造船業積累了建造航空母艦的巨大潛力。

海上自衛隊“榛名”號直升機護衛艦(DDH-141),日本第一艘可以搭載3架SH-60J反潛直升機的軍艦。

榛名-白根-日向-出雲,最終的成果就是滿排2.7萬噸的“加賀”號(DDH-184),和舊帝國聯合艦隊的“加賀”號航母的標排差不多大。

從空中裝備來看,日本一直致力於獨立研發自己的航空裝備,

F-1戰鬥機

如今,日本已經從美國買到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戰機之一F-35,可是日本一直堅持自己研發“心神”驗證機,儘管日本自己把“心神”捧上了天,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與F-35相比。那麼為什麼日本甘於舍高就低呢?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自主研製,力求突破高端戰機技術瓶頸,進而完善本國的航空工業體系。二是通過自主研製,增加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並通過引進F-35生產線來獲取其核心技術。

F-2戰鬥機

由此可見,日本仍然是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最大程度的保持日本軍事工業的基本設計製造能力的完整性,這才是日本甘於主動放棄“心神”專案的真實目的。

由於日本的工業水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因此具備強大的軍工產品製造潛力。經過戰後的重建與完善,日本已經能夠獨立研製和生產飛機、坦克、火炮、導彈、艦艇、電子設備等武器系統。特別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其獨立研製生產的F-2飛機曾在亞太地區一度達到領先水準。自行研製的戰術導彈、坦克、艦艇和電子化作戰指揮系統也接近世界先進水準。與此同時,日本還注重發展航太工業,隨著H-2大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日本不僅建立起軍事衛星偵察系統,而且也在積極發展核工業,並已具備研製戰略導彈核武器潛力。

H-2火箭

縱觀戰後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進程,不難發現日本的軍事工業始終著眼於戰略,並且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向前推進。

從陸戰裝備來看,二戰後,日本共發展了四代坦克,即:61式、74式、90式、以及10式。而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的坦克代數也不過兩到三代。如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儘管是坦克的“強國”,但在戰後也只發展了兩代:豹-1和豹-2。世界軍事第一強國的美國也只不過發展了三代:M-48、M-60、和M-1。而日本作為一個戰敗國和島國,卻不遺餘力的發展了四代,背後的玄機就是為了維繫日本軍事工業的持續發展。

10-式坦克

從水面裝備來看,日本在發展常規艦艇的基礎上,一直在暗中發展航母或類航母。

在別的國家只能裝載一架直升機時,日本研製的護衛艦卻裝載3架,為了避嫌,卻稱其為“載機護衛艦”。在後續的研製過程中,這個平臺不斷擴大,並發展到可以通甲板了,實際上已經是一艘輕型的航母了。問題不在於日本增加幾艘這樣的艦艇,而在於通過這種漸進擴展,使得日本造船業積累了建造航空母艦的巨大潛力。

海上自衛隊“榛名”號直升機護衛艦(DDH-141),日本第一艘可以搭載3架SH-60J反潛直升機的軍艦。

榛名-白根-日向-出雲,最終的成果就是滿排2.7萬噸的“加賀”號(DDH-184),和舊帝國聯合艦隊的“加賀”號航母的標排差不多大。

從空中裝備來看,日本一直致力於獨立研發自己的航空裝備,

F-1戰鬥機

如今,日本已經從美國買到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戰機之一F-35,可是日本一直堅持自己研發“心神”驗證機,儘管日本自己把“心神”捧上了天,但無論如何也無法與F-35相比。那麼為什麼日本甘於舍高就低呢?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自主研製,力求突破高端戰機技術瓶頸,進而完善本國的航空工業體系。二是通過自主研製,增加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並通過引進F-35生產線來獲取其核心技術。

F-2戰鬥機

由此可見,日本仍然是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最大程度的保持日本軍事工業的基本設計製造能力的完整性,這才是日本甘於主動放棄“心神”專案的真實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