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龍芯打造中國獨立的IT生態體系 力爭實現三分天下有龍芯

"天眼"探空、墨子"傳信"、超算"發威" 、蛟龍深潛 ……中國科技發展舉世矚目。

"千里馬的柵欄沒有了, 科技創業者將成為這個時代的英雄。 " 胡偉武認為, 中國科技創新將進入攻堅階段, 需要耐著性子、靜下心, 以十年、二十年週期為積累, 做出中國自主的核心技術產品。

胡偉武曾是中科院電腦所龍芯研製組的組長, 2010年創業成為龍芯中科的掌門人。 作為最早一批創業的科研人員, 他切身感受到雙創環境的變化:過去科研人員拿成果創業, 800萬以上的專案都需要財政部批復, 現在課題承擔單位可都以直接決定。 現在不僅大幅提升了科研團隊的股權占比。 各大高校、科研機構也出臺了鼓勵 "留職不停薪"等措施。

胡偉武感慨道, "以前如果某個研究員去創業, 無形資產的國有屬性會成為重要的障礙, 現在國家全部放開了。 我感覺很多美國有的激勵政策我們都有, 美國沒有的我們也全面放開了, 這就是把千里馬的柵欄徹底拆掉了。 "

減少科研評價體系中的"草料"

任何的科研都離不開解決經濟和科技"兩張皮"。 隨著近幾年中國科研體制環境的改變, 科研人員的思想也在改變。 胡偉武笑說, "過去單位會認為科研沒那麼優秀的人去創業了, 但現在你看到恰恰是科研院最優秀的人'下海'"了。

不過, 胡偉武也指出, 要真正形成創業氛圍還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 這當中的掣肘是科研行政化的老問題。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並未得到院士頭銜也再次引發了社會對上述問題的關注。

"中國不缺院士專家, 但缺一個像英特爾那樣的企業。 "胡偉武指出, 雖然現在"柵欄"沒了, 但是圈子裡的"草料"還比較豐盛, 有的不願意跑出去, 所以未來應該逐漸減少、弱化"草料"。 比如我們能不能不評院士、不評國家科技獎了, 要讓整體價值觀轉變很難,

但已經在鬆動。

胡偉武說, "過去三十年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是八十年代膽子大的個體戶, 而未來引領時代的典型英雄應該是率先走出科研象牙塔的科研人員。 "

中國科技要瞄準核心技術

隨著中國超算的全球競爭力日益凸顯, 近期西方針對中國的晶片"禁售"政策更加嚴苛。因此,胡偉武認為,中國的科技進入攻堅階段,必須聚焦核心技術。而這當中,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時間試錯。

他說,過去我們的超高技術產品創新,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希望兩三年就見效,所以你看聯想和華為打的是"短平快"。但是,這樣的導向出現了一個現象。中國目前的產業完整程度很高,等於美國加德國加日本,高鐵、飛機我們都能造。但是產品裡核心的物件,幾乎都不造不了,像電腦裡面的CPU、大飛機裡的發動機、高鐵的控制系統。

他以龍芯cpu為例稱,做CPU不是目的,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獨立的IT生態體系。中國的科技發展必須要搬掉兩座大山,一個是國家安全受制於人,一個是產業發展受制於人。

拒絕外企合作 打造龍芯生態

中國自主CPU之路並不容易,龍芯作為第一品牌個中艱辛體會頗深。在近十年的研發道路中,曾有多家外企有意與龍芯合資,都被胡偉武拒絕。胡偉武說,核心技術不可能買來,自主研發一直是龍芯的標籤。目前,龍芯已經應用于國家安全、航太、黨政設備領域。儘管與intel晶片還有不小的差距,但胡偉武認為,技術是難點,但更難的是對市場需求的理解。"會做 CPU 不稀奇,難的是會做生態"。

據悉,中國每年花在進口晶片上的成本高達2000億美元,進口晶片已經超越石油等硬通貨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儘管研發艱難,胡偉武認為,與國外公司合資,晶片性能是會上去的快一些,但中國給出了市場卻掌握不了核心技術。"一旦發生中美貿易衝突,美國很容易攻擊 Intel inside 的設備,卻很難攻擊"龍芯 inside"的設備和系統。"

當下Intel+Windows的模式,已經搶佔了絕大部分市場。龍芯必須在巨頭眼皮底下奮力"折騰"出自己的生態。龍芯的打法是:主攻Wintel生態的薄弱環節;終端和工控領域。終端是指黨政、能源、金融、電信等等行業使用的終端機,偏專用性質;工控是指在工業領域對生產設備進行控制的智慧設備。

龍芯從2015年首次應用於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到如今逐漸走向普通使用者,發展瓶頸正在被打破。在下游客戶中,基於龍芯的軟硬體開發人員已經有上萬人了。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從學院派到做生意,胡偉武做企業的心得和做科研一樣,都是要踏踏實實一步步走下去。

近期西方針對中國的晶片"禁售"政策更加嚴苛。因此,胡偉武認為,中國的科技進入攻堅階段,必須聚焦核心技術。而這當中,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時間試錯。

他說,過去我們的超高技術產品創新,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希望兩三年就見效,所以你看聯想和華為打的是"短平快"。但是,這樣的導向出現了一個現象。中國目前的產業完整程度很高,等於美國加德國加日本,高鐵、飛機我們都能造。但是產品裡核心的物件,幾乎都不造不了,像電腦裡面的CPU、大飛機裡的發動機、高鐵的控制系統。

他以龍芯cpu為例稱,做CPU不是目的,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中國獨立的IT生態體系。中國的科技發展必須要搬掉兩座大山,一個是國家安全受制於人,一個是產業發展受制於人。

拒絕外企合作 打造龍芯生態

中國自主CPU之路並不容易,龍芯作為第一品牌個中艱辛體會頗深。在近十年的研發道路中,曾有多家外企有意與龍芯合資,都被胡偉武拒絕。胡偉武說,核心技術不可能買來,自主研發一直是龍芯的標籤。目前,龍芯已經應用于國家安全、航太、黨政設備領域。儘管與intel晶片還有不小的差距,但胡偉武認為,技術是難點,但更難的是對市場需求的理解。"會做 CPU 不稀奇,難的是會做生態"。

據悉,中國每年花在進口晶片上的成本高達2000億美元,進口晶片已經超越石油等硬通貨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儘管研發艱難,胡偉武認為,與國外公司合資,晶片性能是會上去的快一些,但中國給出了市場卻掌握不了核心技術。"一旦發生中美貿易衝突,美國很容易攻擊 Intel inside 的設備,卻很難攻擊"龍芯 inside"的設備和系統。"

當下Intel+Windows的模式,已經搶佔了絕大部分市場。龍芯必須在巨頭眼皮底下奮力"折騰"出自己的生態。龍芯的打法是:主攻Wintel生態的薄弱環節;終端和工控領域。終端是指黨政、能源、金融、電信等等行業使用的終端機,偏專用性質;工控是指在工業領域對生產設備進行控制的智慧設備。

龍芯從2015年首次應用於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到如今逐漸走向普通使用者,發展瓶頸正在被打破。在下游客戶中,基於龍芯的軟硬體開發人員已經有上萬人了。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從學院派到做生意,胡偉武做企業的心得和做科研一樣,都是要踏踏實實一步步走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