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這些天,全國人民都在為習近平的一個舉動感動

2017年11月17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親切會見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 期間習近平的一個小舉動, 感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當時, 正準備合影留念時, 習近平看到了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他一把拉開前排的凳子, 扶著老人, 一再邀請老人坐到了自己身邊。 習近平一次次用行動率先垂範, 踐行著尊老敬賢傳統美德。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 尊老敬賢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早在周代, 周文王便以每年舉行“鄉飲酒禮”來彰顯對“正齒位, 序人倫, 敬老重賢, 息事端, 敦睦鄉里”的推崇。

《孟子·告子下》也寫道:“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 ”尊老敬賢一直是歷朝歷代治國之要。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 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習近平也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 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習近平用言傳身教, 引領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風尚。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禮記》記載:“古之道, 五十不為甸徒, 頒禽隆諸長者。 ”說的是, 五十歲的老人不必親自打獵, 但分配獵物時要得到優厚的一份, 表達了對老者、長者的孝敬。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被世代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德。

習近平作為新一代黨中央領導核心, 始終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準則, 身體力行,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尊老、敬老、愛老。 早在80年代初, 在正定縣擔任縣委書記的習近平便因尊老的做法登上了《人民日報》、《河北日報》等官方媒體。 老幹部出行不便, 他便把縣委僅有的吉普車配給了老幹部使用, 自己則常常騎著自行車出行;老幹部沒有活動場所, 他就把縣委和縣政府合用的會議室騰出, 改成了老幹部活動室;有重大事項需要決策, 他便請來老幹部出謀劃策……習近平不僅主動解決老幹部在生活上的困難, 還常常在節假日去他們家中走訪探望。 當時, 他還寫了一篇題為《中青年幹部要“尊老”》的文章, 就如何處理好新老幹部合作與交替提出了合理意見,
借用鄭板橋的詩句“新竹高於舊竹枝, 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龍孫繞鳳池”, 形象描述了新老幹部的關係, 表示“中青年幹部唯有實心實意地尊重老幹部, 才能在新老幹部之間建立起一種真誠融洽的團結合作關係, 從而攜手並肩, 共同把黨的事業推向前進。 ”習近平幾十年如一日, 始終關懷、愛護著老者、長者, 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一握”、“一讓”正是他的愛老、護老、尊老之心的展現。

 功以才成, 業由才廣。 自古以來, 人才是強國興邦之本。 2016年7月1日,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 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他強調了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需要聚集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 但人才自古常難得, 為求得有用之才, 禮賢下士成為招攬人才的必要手段。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成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長期方針。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 ”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 習近平始終保持著愛才之心, 求賢若渴, 發現人才如獲至寶。 他在表彰大會上的舉動, 不僅是“尊老”, 也是“敬賢”, 是對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奉獻一生的人才的尊重與敬佩。

尊老敬賢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屬性, 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傳承美德, 讓尊老敬賢成為全黨全社會共識共為, 在中華大地蔚然成風。 (文/學習大軍, 2017年11月18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