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潮汕人吃的“乖魚”究竟是不是河豚?為什麼在潮汕可以隨便宰殺

潮汕有一種魚叫做“乖魚”, 很多都認為是河豚。 清光緒《潮陽縣誌》對此是這樣記載的:“河豚, 土人謂之乖魚, 象其形也。 味甘腴, 人爭嗜, 然間有毒, 能殺人。 但是有些卻認為潮汕人的“乖魚”並不是普遍認為的河豚。

潮汕人吃河豚, 與長江流域的河豚文化是有些不同的。 原來河豚屬於那種洄游性的魚類, 河豚的毒素也不像毒蛇那樣與生俱來, 而是在每年春天進行生殖洄游時為了保護後代才通過攝食產生的。 潮汕人因為祖祖輩輩生活在海邊, 對河豚有更深切的瞭解, 他們主要是在夏秋河豚無毒或少毒的季節吃食, 到了“打春”多毒的季節就不吃了。 相反地長江流域的人平時沒見著河豚, 到了春天, 看見成群的河豚遊到河裡來, 以為是天賜的恩物, 還說什麼“春洲生荻芽, 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是時, 貴不數魚蝦”(北宋梅堯臣詩), 殊不知這時河豚溯河產卵, 毒性最大,

最吃不得。 這種差異當然會產生不同的河豚文化:潮汕人吃河豚是認為這個時候的河豚無毒, 煮時連肝、眼等部位都沒有去掉, 還當成是普通魚類來食, 很講究火候;長江口的人吃河豚多數是抱著“拼死”的壯烈心態, 將死生大權交給廚師, 煮時要燒很久, 以為能夠去毒, 還要讓廚師試吃。

當然潮汕人吃河豚還有其他很多講究, 比如主要是吃據說是無毒的新鮮青乖(暗鰭腹刺魨)。 吃乖魚最好是吃手釣會游水的, 退一步也要吃新鮮的, 以確保萬一遇到毒乖時毒素沒有來得及從有毒部位向肌肉等可食部位擴散。 至於烹飪的方法, 達濠一帶多將青乖與芹菜、薑絲、辣椒一起烹煮, 海門一帶則喜歡加入酸梅同煮, 味道也很不錯。 我和林自然大師則講究一些, 常用雞湯和芹菜段、辣椒絲清煮, 如果火候控制得准, 極其鮮嫩美味, 稍老則味同嚼蠟。 我們還喜歡將青乖先用鹽水醃制入味, 再炊成“魚飯”, 涼後放入冰箱, 使形成一層玻璃凍, 這樣吃起來別有風味。

還有一種據說是微毒的沙紋乖(棕斑腹刺魨),

通常先由有經驗的漁民進行加工, 去除肝臟眼睛等有毒部位後曬製成河豚幹才出售。 河豚幹的吃法一般是與豬骨和蘿蔔煮成乖脯菜頭湯, 但用豬腳和醬油香料做成鹵菜也很不錯, 前者取其鮮, 後者則取其香。

對於河豚來說, 宰殺的廚師是需要資格證的, 所以很多人認為“乖魚”並不是河豚。 那麼究竟“乖魚”是不是河豚?美食家蔡瀾同志的博客說我們平時食的“不是河豚, 是巴魚, 樣子像而已, 沒毒”。 “很多漁民剝了皮, 取出內臟來煲湯, 是鮮美的。 巴魚又是什麼東西?

根據一系列的資料顯示, 巴魚也是屬於河豚的一類, 也是有毒的。 巴魚多指淡水養殖的“暗紋東方豚”, 雖然是人工養殖, 但也含有毒素, 主要分佈在肝臟、卵巢、皮膚和血液等部位, 如果貿然食用, 也有中毒的危險。

所以, 夜路走多也會遇到“鬼”,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所以想吃美味也要注意安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