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常見乙肝治療的五大誤區要避免

乙肝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傳染病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9300萬名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 幾乎占總人口的7%。 由於人們對乙肝治療的認知有限, 部分患者聽信了誇大宣傳, 亂用藥物導致肝臟損傷加重, 給後續治療帶來了更大的麻煩;所以乙肝在治療上一定避免以下誤區:

常見乙肝治療誤區要避免

1、乙肝可以快速治癒

現有的治療手段均不可能快速治癒慢性乙肝。 號稱快速治癒的非法醫療機構常使用的伎倆包括:

①大量使用降酶藥物, 短期內使轉氨酶下降或轉為正常。 但事實上肝內炎症依舊存在, 乙肝病毒仍在複製, 一旦停藥, 必然反彈;

②利用部分急性乙肝患者自然恢復的特點。 臨床上確實可見有一部分快速治癒的乙肝患者, 但他們很多並不是慢性乙肝, 而是急性乙肝。

2、沒有症狀就不用治療

並不是所有乙肝患者都有症狀。 感染乙肝病毒後,

可表現為不發病, 但又不能清除病毒, 病毒與人體處於和平共處狀態, 成為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 但是因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依然存在, 病毒仍可在肝臟內複製。 多數慢性肝炎患者在轉氨酶輕度升高時並無明顯症狀。 不像感冒發燒或腹瀉, 患者本人不能根據自己的症狀來判斷自己是否應該治療。 因此, 我們常說乙肝病毒是體內潛伏的“特務”,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應該隨時保持警惕, 定期到醫院檢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學指標, 一旦發現異常, 應立即就醫, 根據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抗病毒治療。

3、保肝藥物多多益善

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關鍵, 也是較好的保肝治療。 抗病毒治療的同時一般不建議使用保肝藥物,

因為一旦乙肝病毒得到了抑制, 肝臟的炎症也能得到改善。

ALT(穀丙轉氨酶)明顯升高或肝組織學提示有明顯炎症壞死的患者, 在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可適當選用抗炎保肝藥物, 建議選用1~2種即可, 不宜同時應用多種抗炎保肝藥物, 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和因藥物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應。 因此, 保肝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4、治療期間不需要監測

抗乙肝病毒的藥物是否達到了效果, 是否產生了耐藥, 主要依靠治療期間的監測。 如果治療3個月以上, 患者的HBV DNA滴度未見下降, 說明這種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 就應該更換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如果達到療效, 可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後停藥;如果用藥期間出現HBV DNA和ALT的反跳,

可能是因為病毒發生了變異, 對藥物產生了耐藥。 另外, 有些抗病毒藥物在治療期間可能會發生一些不良反應, 如干擾素可能引起白細胞下降和肝功能異常, 個別患者可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這些不良反應都需要在治療中定期檢查才能及時發現。

5、指標降下來就可以停藥

治療一段時間後, 看到一定療效, 指標降下來後, 也不可以自己隨便停藥。 漏服或自行停藥可能會引起病毒反彈、病情加重甚至肝衰竭而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務必遵照醫囑服藥。 停藥需要和醫生溝通, 即使停藥後仍需定期到醫院複診以監測病情變化。

小編有話說:目前乙肝的治療還是個難題, 醫療工作者還在努力研究更新藥物, 為攻克乙型肝炎開闢了更多的途徑。

當然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避免濫用。 同時定期檢查, 減少不良反應。 除了藥物治療, 生活中也應該注意飲食。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説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