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蒙山大佛為何會神秘“失蹤”600年 佛像去哪兒了?

蒙山大佛論高度, 是世界第二大佛, 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蒙山大佛生於北齊551年, 1千5百多歲, 比四川樂山大佛早162年, 它高66米, 比已炸毀的西方公認“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 時間還要久遠100多年。 就這麼一尊大佛卻從人們的視野中神秘消失600年。 蒙山大佛為何會神秘“失蹤”600年?佛像哪去了?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 據史籍載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齊時的西元551年, 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元代以後, 蒙山大佛神秘“失蹤”。 直至六百多年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

才被山西太原當地一個叫王劍霓的老人發現。

網路配圖

佛像全高六十多米, 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 比已炸毀的西方公認“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 時間還要久遠100多年, 比四川樂山大佛低, 但比其建造時間早162年, 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在《北齊書》“幼主恒紀”中記載著“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 一夜燃油萬盆, 光照宮內。 ”這個“宮”就是指歷史上著名的晉陽宮, 遺址在晉源鎮古城營村九龍廟一帶。 晉陽西山在哪裡, 《北齊書》中並未講明。 晉陽西山即太原西山, 這裡的天龍山天龍寺、龍山童子寺、蒙山開化寺三處都有大佛, 到底哪處才是“西山大佛”呢?

當年武則天曾專門為大佛製作了碩大的袈裟, 可見其興盛, 然而隨著朝代的更替, 飽受戰火摧毀和自然侵蝕的大佛在元末時佛頭崩落, 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間。 1983年時, 一位叫“王劍霓”的太原人, 在普查地名時, 重新發現了蒙山大佛。 發現當時還有一處地名叫做大肚崖, 覺得非常奇怪。

北朝時期,

太原已是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遊牧文明衝撞交匯的前沿, 隨著三個少數民族主體性政權在並州地區的確立, 太原逐漸成為多民族融合與北方貿易的中心區域。 而這一階段, 北朝這個異族統治的開放、創新、萌動的執政狀態, 也正是佛教在山西境內迅速發展的動因。 著名高僧佛圖澄, 得到後趙石勒政權的大力支持, 在山西境內弘揚佛法、廣收門徒, 以致魏晉時期佛門高師名僧多出其門下。

與釋道安齊名的高僧法濟、支曇、慧遠、法顯等都是山西人氏。 其中雁門樓煩人慧遠, 與鳩摩羅什一起被後世佛界奉為泰山北斗。 而平陽人法顯則是中國歷史上赴印度、斯里蘭卡訪學的第一人, 著有《佛國記》一書。 東魏時期代縣僧人曇鸞是淨土宗的開山鼻祖之一, 東魏孝靜帝稱其為“神鸞”, 日本佛界稱其為本師, 並尊山西交城玄中寺為祖庭。 佛教的繁榮直接推動了寺廟建築的發展, 有關資料顯示, 北魏、東魏、西魏皇室出資籌建寺院約47處, 王公大臣籌建寺廟約830餘處, 民間出資籌建寺廟約三萬餘處。

這一時期的佛像, 多廣額高鼻, 長眉豐頤, 很似北魏鮮卑人的體征。 體態衣紋多勁直, 形象肅穆, 身軀雄偉健壯, 顯示出遊牧民族粗獷、豪放的氣質風貌。

東魏、北齊是太原地區佛教傳播和寺廟興建的高潮階段。 北魏永熙元年(西元532年), 高歡滅爾朱榮, 在晉陽建丞相府, 坐鎮晉陽前後15年。 遷鄴以後, 晉陽仍然是高氏政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 高歡父子篤信佛教, 在晉陽城周邊地帶興建了許多規模宏大的寺院和石窟群落。 東魏末年, 高歡攝政時在天龍山開鑿了數孔佛窟。 高洋稱帝后, 在晉陽周邊大造佛像寺廟, 從天保二年(西元551年)到皇建二年(西元561年)之間, 先後興建了晉陽開化寺、崇福寺、童子寺等, 多依山刻石, 緣岩鑿室,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這一時期,包括太原地區在內的北方佛像群雕,往往呈現出一幅皆大歡喜的理想化,和諧美景的創作主題。統治階級正是借助了宗教及其藝術作品,來催眠人們的主體意識,使其淡忘現實的苦難,順從所謂“天命”的安排,心甘情願地面對人生的一切痛苦與不幸,並把所有希望寄託于來世的輪回和石雕所描繪的西方淨土。事實上,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及其石雕藝術,的確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發揮了精神麻醉的作用,幫助了人數上不佔優勢的鮮卑、羯、氐等遊牧部族在黃河流域的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這或許也是魏晉南北朝佛教長盛不衰、佛雕石窟層出不窮的奧秘所在吧。

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

緣岩鑿室,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這一時期,包括太原地區在內的北方佛像群雕,往往呈現出一幅皆大歡喜的理想化,和諧美景的創作主題。統治階級正是借助了宗教及其藝術作品,來催眠人們的主體意識,使其淡忘現實的苦難,順從所謂“天命”的安排,心甘情願地面對人生的一切痛苦與不幸,並把所有希望寄託于來世的輪回和石雕所描繪的西方淨土。事實上,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及其石雕藝術,的確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發揮了精神麻醉的作用,幫助了人數上不佔優勢的鮮卑、羯、氐等遊牧部族在黃河流域的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這或許也是魏晉南北朝佛教長盛不衰、佛雕石窟層出不窮的奧秘所在吧。

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