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訊技術“督導”學生深入學習

作者:全國“互聯網+數學”自我調整學習研究中心副主任 劉帥輝

2013年至2016年, 全國“互聯網+數學”自我調整學習研究中心對50所縣域省示範重點高中的15萬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問卷調查。 調研結果顯示, 學生勉強跟得上老師進度的占41%, 表示“跟得上, 挺好”的僅27%, 而表示跟不上老師進度的達32%。 這一調查結果與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在《學校轉型》一書中發表的資料調查結果幾乎相同。 這說明大多數學校的老師課堂上關注自己的教學進度, 而不關注學生的“目標達成狀態”, 甚至因為升學壓力, 明知大部分學生沒達標,

依舊加快進度上新課, 為的是確保“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確保有更多的複習時間。 我們走訪一些高三數學考試成績在40-80分的學生, 得到這樣的回答:數學課基本不聽了, 因為聽不懂, 老師作業太難了。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要求一個年級所有的學生, 以相同的時間、相同的路徑, 完成對知識的掌握, 就像是一群人賽跑, 屬於一種“淘汰制”行為, 跟不上的自然就被淘汰了。 進一步的資料顯示, 對老師講過而自己沒掌握的知識點, 會建立目標、自主學習直到完全掌握的學生不足20%。 學校對這一部分學生的情況的掌握及輔導也很不到位。

由此可見, 傳統教學可以解決30%學生學習的問題, 而對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知識掌握目標的學生,

在班額普遍較大的情況下, 教師很難關注到每個個體的情況並進行個性化輔導。 建立自我調整的學習環境, 借助資訊技術, 與學科教學融合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為此, 全國“互聯網+數學”自我調整學習研究中心做了兩項研究, 其結果的對比, 引發了我們對課堂教學資訊化改革的反思。

一是利用資料分析重構輔導課, 讓學習真正發生。

全國“互聯網+數學”自我調整學習研究中心的一個專案組對於資訊化學習環境下所產生的巨大資料庫進行了深入分析。 該項目組在廣西三四線區縣尋找30所學校進行課題研究, 開展了兩個方面的實驗:一是由學校基於資料包告重構輔導課堂, 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班(僅限於每週輔導課、自習課的臨時班)。

比如將年級數學成績50-70分的學生按50人為一個分層班, 固定在週三、週四晚自習集中起來, 由某位老師擔任該班專職輔導課老師。 二是由專案組給每位學生發放定制的智慧學習平板電腦, 資料平臺根據學習分析結果, 給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規劃個性化學習路徑, 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輔導課老師僅管理課堂秩序和負責答疑, 學習行為由學生自主利用平板電腦完成。

實驗結果顯示, 這些措施僅僅可幫助20%-30%的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仍有40%-50%的學生在第一次線上學習失敗後就選擇了放棄;資料顯示, 每個知識點學生平均學習1.5次, 如果依然失敗就放棄。 這也正是眾多家教輔導班無論如何改進教學手段,

仍有50%-60%的學生成績無法提升的原因所在——只提供一次“補救機會”, 沒有人真正在學生補救失敗後研究如何自救。

二是進行目標管理下的自主學習, 讓學生堅持。

2016年10月, 全國“互聯網+數學”自我調整學習研究中心專案小組聯合北京創數教育智慧數學課題組、廣西師範大學智慧數學教室課題組,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10所縣城高中進行實驗, 每所學校挑選100-120名學生、2名教師進入課題實驗, 基於學習分析為每個學生建立“目標管理”計畫, 根據學習者能力資料、知識圖譜為學習者設定各知識模組的個人目標, 再邀請學校教師加入平臺, 除了組織教學, 還擔任教練進行“目標管理”, 資料中心按時向老師分享每位學習者各知識學習進度及掌握狀態、預測其還需付出的“時間”,

用以提升學生“深度學習”頻率。

以高三數學“集合的概念與運算”這一章節的內容學習為例, 針對7312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統計顯示, 通過一次學習後掌握該知識的占26%, 而通過平均4.3次反復學習後掌握的占49%。 對比之前的資料, 學生自學的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調查還顯示, 即使有了教師的目標管理跟蹤, 仍然有12%的學生在3.1次學習失敗後放棄。 而學習一次後放棄的高達21%。

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高級中學, 2016年10月10日, 挑選120名學生進入課題研究, 截至2017年1月(歷時3個月), 61.7%的學生數學排名明顯提升, 其中年級提升名次達200名以上的占20.8%, 提升100個名次以上的達35%。

由此可見, 未來線上教育平臺有兩個可努力的方向:第一是通過更優質資源、更個性化路徑説明學生降低達成目標需要學習的次數;第二是基於“目標管理”,提供更優教師監督方案和學生激發因素,最大限度幫助學生降低“放棄”的可能。

以上課題研究結果說明,課改不能只改進教師課堂內的講課能力,教育資訊化關注點不能只是“提供二次學習機會、傳遞優質資源”,課堂教學改革除了改革課堂內學習,更要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以學習分析為依據,以每個學生的“個人目標”為中心,最終達到教師、資訊化工具等持續圍繞未達標的學生個人目標而優化策略,這是更大限度實現因材施教的途徑,同時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也培養了學生的毅力。

未來線上教育平臺有兩個可努力的方向:第一是通過更優質資源、更個性化路徑説明學生降低達成目標需要學習的次數;第二是基於“目標管理”,提供更優教師監督方案和學生激發因素,最大限度幫助學生降低“放棄”的可能。

以上課題研究結果說明,課改不能只改進教師課堂內的講課能力,教育資訊化關注點不能只是“提供二次學習機會、傳遞優質資源”,課堂教學改革除了改革課堂內學習,更要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以學習分析為依據,以每個學生的“個人目標”為中心,最終達到教師、資訊化工具等持續圍繞未達標的學生個人目標而優化策略,這是更大限度實現因材施教的途徑,同時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也培養了學生的毅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