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子《道德經》:為什麼至柔能治剛呢?

老子的“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智慧, 我們其實並不難於理解:天上的風是最柔的, 但是卻能通過肌膚, 拔堅倒屋, 再小的孔隙也能通過;電是最柔弱的, 但它能通過金石, 透過鋼鐵。

為何能至柔治剛呢?從物理的角度來看, 剛性越大, 物體的脆性就越大, 抗打擊的能力也就越低, 鑽石的確是自然界最硬的東西, 但又有誰注意到, 鑽石甚至比玻璃更易碎呢?而硬度極差的鉛, 柔韌性卻極好, 你甚至可以用錘子把它砸的像紙一樣薄, 但仍然不能將它砸為兩半。

有個成語叫:“四兩撥千斤。 ”講的正是以柔克剛的道理。 俗語說:“百人百心, 百人百性。 ”——有的人性格內向, 有的人性格外向, 有的人性格柔和, 有的人則性格剛烈, 各有特點, 又各有利弊。 然而縱觀歷史, 我們不難發現, 往往剛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 太過於囂張的民族, 往往越容易被低調的民族所征服。

冒頓是匈奴單于頭曼的太子, 頭曼後來又喜愛別的妻子生的小兒子, 想廢掉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 冒頓便殺掉頭曼, 自立為單于。

當時東胡強盛, 聽說冒頓弑父自立, 內部形勢不穩定, 乘機挑釁, 派使者到冒頓那裡, 索要頭曼的一匹千里馬。

冒頓問左右大臣, 大臣們都說:“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 絕不能送給他。 ”

冒頓沉吟著說:“東胡索要千里馬不過是個藉口, 假如我們不給, 他就有理由攻打我們, 就要發生戰爭。 ”

左右大臣都攘臂憤慨地說:“寧可和他們拼一生死, 也絕不可示弱送馬。 ”

冒頓說:“打起仗來就要損失幾千幾萬匹馬了,

人死得更要多, 不值得為了一匹千里馬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況且都是鄰國, 在乎一匹千里馬也顯得過於小氣。 ”冒頓便派人把千里馬送給東胡。

過了不久, 東胡又派人來索要單于的一個閼氏(單于的妻子稱為閼氏), 冒頓又問左右大臣。 左右大臣都義憤填膺, 說:“東胡太沒有道義了, 竟敢索要閼氏, 是可忍, 孰不可忍, 請您下令發兵攻打他。 ”

冒頓說:“為了一名女子和鄰國大動干戈, 損失人馬牲畜無數, 太不值得了, 況且和人家鄰國友好, 何必吝惜一名女子。 ”便又把東胡索要的閼氏送了出去。

東胡王見所求輒獲, 意氣驕橫, 根本瞧不起冒頓單于, 又派使者見冒頓, 說:“你我兩國邊境之間有塊空地, 有一千多裡, 你匈奴也到不了那裡, 把這塊地送給我吧。 ”

冒頓又問左右大臣該如何。 左右大臣們說:“這本來就是塊無用的土地, 給他也可以, 不給也可以。 ”

冒頓聞言大怒, 說道:“土地是國家的根本, 怎麼能把土地送給別人?”凡是說可以把地給東胡的大臣都被他斬首, 然後下令國中,集中兵馬,有敢遲到者一律斬首,便親率大軍襲擊東胡。東胡素來輕視匈奴,全然不加防備,冒頓一舉消滅了東胡,把東胡的百姓和牲畜占為己有。

冒頓弑父自立,雖屬自保,也顯露出他兇猛殘忍的天性,然而面對東胡的無理要求,卻一忍再忍,而且忍常人所不能忍,這是因為他要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業。

當時東胡最為強大,東胡敢於提出無理至極的要求也是倚仗自己的實力,索要千里馬和閼氏不過是想挑起事端,以便自己出師有名,假如此時冒頓不答應請求,正式開戰,一定占不到上風。

冒頓偏偏都忍住了,要馬給馬,要人給人,就是不給你開戰的理由。另外也以謙卑懦弱的姿態達到驕敵、愚敵、痹敵的目的,同時用所受到的恥辱來激發國內鬥士的血性,“知恥近乎勇”,恥辱常常會增強鬥志。

東胡見所求無不獲,心滿意足,既不把匈奴放在眼裡,也不屑出兵攻打了,卻不知“驕兵必敗”,在表面的勝利中,已經輸掉了最關鍵的戰爭要素。

冒頓戰勝東胡的智慧,正是以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為指導思想才成功的,或者說是一種退一小步而進一大步的勝利。倘若東胡是一塊巨石的話,那麼冒頓就必須要讓自己成為一堆棉花,而不是同樣硬的岩石,因為棉花與巨石相碰,則會很輕鬆地將其包在裡面。而如果巨石與巨石相碰,必然會兩敗俱傷。

至柔治剛的智慧並非讓我們在面對強者時一味退縮、忍讓,而是讓我們適時地避開鋒芒,與別人巧妙的周旋,最終達到制勝的目的。歷史上最有名的以柔克剛的事例莫過於《將相和》——藺相如正是善於使用柔術,不但避免了窩裡鬥,還使廉頗自己認識到錯誤、主動請罪的。

陽剛是年輕人的標誌,然而處事過於陽剛就不明智了。遇到問題應該以冷靜的心態去對待,在某些不能直接解決的問題上不妨退一步,以一種柔弱的態度轉到另一個方向去解決,這就是那些會辦事的人的做法。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然後下令國中,集中兵馬,有敢遲到者一律斬首,便親率大軍襲擊東胡。東胡素來輕視匈奴,全然不加防備,冒頓一舉消滅了東胡,把東胡的百姓和牲畜占為己有。

冒頓弑父自立,雖屬自保,也顯露出他兇猛殘忍的天性,然而面對東胡的無理要求,卻一忍再忍,而且忍常人所不能忍,這是因為他要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業。

當時東胡最為強大,東胡敢於提出無理至極的要求也是倚仗自己的實力,索要千里馬和閼氏不過是想挑起事端,以便自己出師有名,假如此時冒頓不答應請求,正式開戰,一定占不到上風。

冒頓偏偏都忍住了,要馬給馬,要人給人,就是不給你開戰的理由。另外也以謙卑懦弱的姿態達到驕敵、愚敵、痹敵的目的,同時用所受到的恥辱來激發國內鬥士的血性,“知恥近乎勇”,恥辱常常會增強鬥志。

東胡見所求無不獲,心滿意足,既不把匈奴放在眼裡,也不屑出兵攻打了,卻不知“驕兵必敗”,在表面的勝利中,已經輸掉了最關鍵的戰爭要素。

冒頓戰勝東胡的智慧,正是以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為指導思想才成功的,或者說是一種退一小步而進一大步的勝利。倘若東胡是一塊巨石的話,那麼冒頓就必須要讓自己成為一堆棉花,而不是同樣硬的岩石,因為棉花與巨石相碰,則會很輕鬆地將其包在裡面。而如果巨石與巨石相碰,必然會兩敗俱傷。

至柔治剛的智慧並非讓我們在面對強者時一味退縮、忍讓,而是讓我們適時地避開鋒芒,與別人巧妙的周旋,最終達到制勝的目的。歷史上最有名的以柔克剛的事例莫過於《將相和》——藺相如正是善於使用柔術,不但避免了窩裡鬥,還使廉頗自己認識到錯誤、主動請罪的。

陽剛是年輕人的標誌,然而處事過於陽剛就不明智了。遇到問題應該以冷靜的心態去對待,在某些不能直接解決的問題上不妨退一步,以一種柔弱的態度轉到另一個方向去解決,這就是那些會辦事的人的做法。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