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瀘定縣:綠色產業助推群眾致富增收

(縣委中心報導組 尼胡克布)

“以前的核桃又小殼又硬, 根本賣不上價格。 ”瀘定縣杵坭鄉瓦斯營盤村下松組村徐忠華說, 雖然傳統核桃的產量不低, 每株可以達到一兩百斤, 可是因為品質不高, 一年收入最高也不過四五千元。

民徐忠華在2005年開始種了核桃1000多株, 有一半多掛果, 可在2010年之前, 核桃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收益。

改變發生在2011年開始。 這一年, 全縣高半山群眾積極回應瀘定縣委、縣政府的高半山扶貧開發號召, 縣農牧局邀請核桃技術人員對全縣高半山村開展核桃嫁接培訓。 徐忠華參加了縣上組織的核桃嫁接培訓後,

第一個砍掉自己家的碗口粗的老品種核桃樹並嫁接新的優良品種。 從2014年開始, 徐忠華家嫁接的核桃陸續結果, 雖然產量不高, 但是因為核桃個大皮薄, 價格一下子就上去了。 如今他在幾年前嫁接的2000株新品種核桃已掛果, 今年光是賣核桃的收入就有4萬多。 ”而且徐忠華的大膽探索讓“核桃搖身一變成‘金果果’”, 激發了下松組村民嫁接新品種核桃的積極性, 大量發展核桃矮化嫁接, 收入明顯增加不少。

德威鄉奎武村村民伍玉香是村裡最早種植核桃的, 剛開始也沒什麼經驗, 種植的核桃都是本地品種, 結出的核桃不僅小, 吃起來也不夠香。 後來政府專門組織核桃種植戶到外地學習種植核桃技術,

並引進好的品種, 請來種植能手搞嫁接。 如今奎武村通過種核桃走上了致富道路, 過上了美好生活, 起房蓋屋的人越來越多了。 近十年來, 伍玉香家的核桃樹從開始的幾畝, 逐步發展到現在的200多畝, 種植核桃近2萬株。 談到今天的變化, 伍玉香笑著說:“能過上好日子, 得益於國家政策扶持, 是種核桃帶來的結果。 ”

如今, 核桃產業已成為了瀘定縣高半山群眾增收致富的“致富果”。

徐忠華和伍玉香的核桃產業發展經驗是瀘定縣高半山林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瀘定縣63%的行政村、90%的貧困人口居住在高半山的實際, 過去由於產業結構單一, 經濟發展緩慢, 高半山農民群眾增收不明顯。 面對全縣農民收入失衡的情況, 2011年以來,

該縣縣委、縣政府準確把握縣情“階段性特徵”, 堅持以“成片成帶成規模、出量出品出效益”為指引, 科學編制了《高半山特色生態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按照州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萬畝產業示範帶建設要求, 持續實施以優質核桃、優質魔芋、特色水果“3個五萬畝”和無公害蔬菜示範片、畜禽標準化養殖“兩個基地”建設為內容的“特色生態農業產業發展計畫”, 率先打響“高半山扶貧攻堅戰”。

瀘定縣委、政府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 緊扣農民增收這一目標, 調產業、定思路, 把集中連片發展核桃、花椒基地和低質低效園改造基地作為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來抓, 充分利用當地適宜種植核桃、花椒等特色乾果的區位優勢,

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產業, 助推脫貧致富。

據瀘定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局長馬國琴介紹, 過去高半山群眾有自發種植核桃、花椒的傳統, 但大多在房前屋後零星種植, 形不成規模。 近年來, 瀘定縣抓住全州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萬畝產業示範帶建設及大力推進脫貧攻堅等機遇, 加快發展核桃、花椒等特色乾果產業。

在發展核桃產業過程中, 瀘定縣成立以縣長為組長, 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和相關部門及相關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明確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和工作職責, 把產業基地建設納入年終目標考核的內容之一, 進一步強化了認識、統一了思想, 落實了責任, 明確了任務, 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紅色宜居美麗幸福新瀘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 三分栽七分管。 為進一步利用好該縣現有資源助推脫貧攻堅, 該縣林業局大力引進優質核桃品種, 嫁接改良老品種核桃, 加強對核桃種植農戶在種植、中耕追肥、病蟲害防治、樹體管理等環節的培訓, 提高核桃產量和品質。

據悉, 經過持續5年的奮力發展, 全縣以核桃、花椒等特色乾果為主的面積已達10萬畝, 2016年綜合年產量4294噸, 年產值9340萬元。 全縣當年末農業人口62951人, 人均在乾果業方面收入達1483元。

“下一步, 我們將結合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萬畝產業示範帶建設, 繼續加大對現有產業基地的提質增效投入, 圍繞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目標, 逐步構建林業產業“精而優、優而特”的格局, 唱響“紅城綠谷、康養瀘定”新品牌,扶持帶動全縣廣大農民依靠林果業發展實現自主創業和穩定就業,奮力實現“兩個率先。”馬國琴說。

唱響“紅城綠谷、康養瀘定”新品牌,扶持帶動全縣廣大農民依靠林果業發展實現自主創業和穩定就業,奮力實現“兩個率先。”馬國琴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