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浙江醫改|打造樣板:東陽市醫共體建設正式啟動

10月30日, 東陽市召開醫共體建設動員大會, 出臺了《東陽市關於推進城鄉醫療健康服務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 醫共體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東陽市也成為我省第一個將醫共體建設正式落實的縣市。

一、領導重視, 著力形成全市上下聯動的改革局面。 東陽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醫共體建設工作, 今年年初根據東陽市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強、醫院管理水準高、縣域就診率高的實際, 多次召開各部門聯席會議, 專題研究醫共體建設工作, 並專門成立了醫共體管理委員會, 由市委書記、市長同時任主任;認真組織各部門學習領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共體建設的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對東陽全市市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運行現狀開展調研, 廣泛徵求各部門建議和意見;組織相關部門到深圳羅湖、安徽天長、江蘇鎮江等地學習考察醫共體建設情況。

二、資源重組, 著力推動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東陽市立足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整合發展、均衡發展的大趨勢, 綜合分析市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的佈局、設置、特性及群眾需求, 構建了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實現了“三個統一”:即統一機構、統一人員、統一資源, 形成了以東陽市人民醫院為龍頭、其他市級醫院參與, 18家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單位的緊密型醫療集團。 建立“醫共體人才池”, 基層醫療機構所有衛技人員實行“統招共用”;在優先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需要的前提下, 重組整合、優化配置醫共體內所有床位、設備、號源等資源, 優化診療和就醫格局, 形成整合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三、管理重構, 著力實施現代化、集團化的運營管理。 東陽市通過建立管委會、制定醫共體章程等方式, 理清政府、相關部門、醫共體及醫院之間的關係, 明確各個層面的職責許可權和責任義務, 促進緊密型協作關係的建立, 確保了各醫療機構的人、財、物、事能夠最大限度的統起來, 實現集團化運作。 所有基層醫療機構的考核、評價實行一個標準, 都由醫共體管理中心統一實施。 基層醫療機構在經營管理上全部由牽頭醫院負責, 以經營管理為紐帶, 統一資源調配、統一業務管理、統一醫保支付、統一資訊平臺, 實行規章制度、技術規範、品質管制、資訊系統、採購配送、後勤服務等“六統一”管理, 形成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管道和機制。

四、制度重建, 著力完善利益分配和共用機制。 針對醫療、醫保、醫藥多部門管理帶來的體制機制弊端, 東陽市從創新醫療保障管理體制入手, 進一步強化“三醫”聯動, 建立利益共用與分配機制;提高醫保籌資水準, 實行醫保總額管理、差別化的醫保報銷比例和醫保激勵政策等, 實行對醫保基金的統籌管理;重建財政保障機制, 調整財政投入方式、加大投入力度, 明確財政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學科建設、設備購置以及人才培養經費的保障;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總額在現有基礎上每年增長不低於6%;每年出資650萬元設立基層人才培訓專項資金和市級專家下鄉補助專項資金;出資500萬元設立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定向委託培養專項資金;家庭醫生簽約個人繳費部分由市財政補助50%,

提高簽約對象和醫務人員開展簽約服務的積極性。

五、服務重塑, 著力增強廣大群眾的醫改獲得感。 醫共體建設目標是實現群眾就近就醫, 並享受到覆蓋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的醫療衛生服務。 東陽市充分發揮資訊化的作用, 在2015年底建成東陽市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的基礎上, 今年7月完成影像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建設並投入運行, 促進檢查、檢驗互聯共用, 提高基層的檢驗檢查品質, 實現市域內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認共用;組建5個區域消毒供應中心, 提高基層衛生院的消毒物品的品質, 保障病人安全。 同時, 該市將推進醫共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機結合, 為居民提供包括院前預防、院中診療、院後康復在內的全程醫療健康服務。

為居民提供包括院前預防、院中診療、院後康復在內的全程醫療健康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