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系統角度解析如何實現供暖的舒適性?

編者按:上期談到, 供暖系統是一套客戶體驗的保障體系, 核心是客戶體驗, 支撐客戶體驗的因素主要包括舒適性、安全性、節能性、穩定性、方便性等幾個方面,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對這些特性的實現, 進一步展開探討。

本期首先探討的是供暖系統的舒適性, 因為舒適性是供暖系統的核心和基礎, 使用者需要供暖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生活的舒適性, 如果偏離了這個主題去談節能和安全等其他問題,

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個概念好像很簡單而且很清晰, 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偏離這個主題。 經常有朋友說目前市場競爭激烈, 客戶貪圖便宜, 只能進行價格競爭等, 沒有把焦點放到客戶的真正需求上。 如果在不保障供暖效果的前提下貪圖便宜, 那麼客戶不安裝供暖系統不就好了。

實際上客戶需要的便宜是指在同樣效果下花最少的錢, 當我們提供的供暖系統所呈現的供暖效果與其他企業沒有區別, 那麼就只能用低價格來滿足客戶對於“便宜”的需求了。

當然, 還可以換一種思路, 比如用同樣的錢讓客戶得到更好的體驗, 或者給客戶提供更多的保障, 這種體驗的差別首先要圍繞舒適性做文章。

“舒適性”的概念

首先, 明確一個觀念:舒適性只能是一個系統層面的概念, 而絕不是產品層面能夠回答的問題。 就像我們不能說自家的壁掛爐或者散熱器就比別家企業的壁掛爐或者散熱器更舒適, 或者說我們不能認為“汽車跑的快慢是取決於輪胎的不同”一樣。

因此圍繞舒適性必須從系統上做“文章”, 而不能停留在產品本身上。

其次, 舒適性是一種主觀體驗, 具有個性化的特點。 客戶滿意才是標準, 並不是簡單的溫度體現。 現在我們探討的是讓大多數人能夠滿意的溫度及對舒適性需求的問題。

按照熱力公司供熱標準室溫只需達到16℃~20℃即可, 那麼這個標準就有點低了, 因為當室溫在15℃時人體就會感覺冷了, 而從實際經驗中得出保持室溫在18℃~22℃時絕大多數用戶才會覺得舒適。

在這裡給大家提一個醒, 不要輕易答應客戶對於溫度過高的要求, 避免因為天氣變化等因素達不到客戶要求而引起投訴, 比如有的客戶要求保證室溫在26℃以上, 甚至還有“奇葩”用戶, 在家中鋪設木地板時要求室溫達到30℃以上,

30℃估計在夏天也需要開空調降溫!

過高的室溫不但不舒適、不健康, 也不利於節能。 按照統計資料, 室溫每升高1℃供暖能耗增加8%~10%, 也就是說如果用戶的室內達到18℃就可以滿足其對舒適性的需求, 那麼當室溫達到26℃時, 則意味著能耗將增加64%~80%。

特別是獨立供暖, 其供暖費用還會大幅度增加, 到時候用戶又該找你投訴說供暖系統太費氣了。 除了室內空氣溫度外, 其實地面溫度、牆面溫度、窗戶溫度等都會影響舒適性, 因為這些地方的表面構成——輻射供暖或者輻射供冷環境, 還有不對稱輻射, 比如地面溫度高, 就會給人體供熱, 使人體散熱減少, 反之窗戶等處溫度較低就會給人體供冷, 使人體加大散熱。

合適的環境及周遭表面的溫度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的舒適性,因此不能簡單的以室內空氣溫度作為標準。

不同供暖方式舒適性的比較

站在供暖系統的角度,舒適性的保障是通過室內周遭環境的溫度來實現的,但不同的供暖方式其體驗也是有差別的。目前,常見的供暖主要有四種方式:

1、採用電油汀等局部供暖的方式。

這種方式形成局部高溫熱點,但整個房間的空氣溫度和牆面、地面溫度都很低,因此不可能提供舒適的體驗,只是臨時過渡性措施。

2、中央空調風盤等。

這種方式主要通過熱空氣強制對流方式加熱空氣溫度,但由於風盤本身在高處,加熱時熱空氣很容易在高空迴圈,為了讓熱空氣能夠向下吹需要用高速的熱風強制迴圈,很容易給人一種頭昏腦漲的感覺;同時這種方式很難讓底部冷空氣向上進行加熱,房間裡的牆面、地面等物品表面溫度也難以升高,因此供暖體驗非常不好,是一種最不舒適的方式。

3、散熱器供暖。

這是一種較早的採暖方式,通過散熱器實現空氣對流,能夠讓底部冷空氣被動加熱,從而讓房間內的空氣溫度被加熱。同時,散熱器也是一個輻射熱源,部分熱量通過輻射的方式直接穿透空氣,作用到人體和牆面、地面等物體上,讓房間的周遭環境溫度比較均勻,供暖體驗遠好於前面兩種方式。

4、地暖供暖。

通過對地面整體進行加熱,讓地面溫度高於房間空氣和牆面等溫度,通過熱輻射方式給人體和其他物體加熱,所提供的周遭環境更適宜一些,舒適性也更好。

關於地暖和散熱器供暖的舒適性比較一直是一個爭議的話題:支持地暖的說地暖頭涼腳熱符合中醫的養生理論,更有利於健康;支持散熱器的說地暖有揚塵,甚至有輻射危害導致寶寶畸形等,各種流言滿天飛,但有很多已經偏離了技術和事實的探討,變成了行銷的“套路”了,而業內很多朋友也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導致謬誤不斷。

在探討舒適性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地暖揚塵的問題,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因為一個良好的地暖系統其地表面溫度只有24℃~26℃,與20℃左右的室溫相差很小,地暖本身不是靠加熱空氣散熱,而是通過熱輻射穿透空氣直接作用到人體和房間牆面上,靠近地面的空氣並不會被過度加熱,並且地面溫度是屬於整體加熱而不是局部加熱,不會出現想像中那種“地面空氣向上飛揚”的現象;相反,散熱器一般採用高溫熱源,主要靠對流加熱房間空氣,表面溫度可達50℃以上,相接觸的空氣被加熱後上升,溫度越高流速越快,同時需要地面底部的冷空氣進行補充,形成室內的空氣迴圈,即空氣流動性遠遠大於地暖,空氣中的灰塵更不容易沉降到地面,這一點散熱器積塵或上方牆面上黑色的灰塵痕跡就是證明。地暖腳熱頭涼式的舒適,是建立在一個良好的地暖控制基礎上,比如室溫在18℃~22℃,地表面溫度在24℃~26℃,一般不超過28℃,可以為客戶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

但是地暖供暖也有太多不舒適的情況發生:室溫超過30℃,家裡要開窗戶散熱降溫;地面溫度達到40℃以上,站在地上時間長了燙腳。這種情況在集中供熱沒有安裝混水的地方很常見,有些地方集中供熱水溫超過80℃直接送到地暖管道中,瓷磚都可能會因熱脹冷縮而開裂,還談什麼舒適性呢?

同時,使用地暖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當用戶在臥室用實木地板,還有落地床、落地衣櫃等傢俱時,臥室地面的熱量很難散發到房間裡,即使供水溫度與其他採用地磚的房間一樣,也會導致臥室較冷,這種情況下採用不受地面影響的散熱器或者在窗戶底部再增加一個散熱器會更好。至於散熱器供暖在室溫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對於保溫良好的房間而言,可以採用低溫散熱器供暖,使房間上下溫差只有1℃~2℃,在人體感知的範圍內不會有明顯的腳涼頭熱現象,散熱器同樣可以實現較好的舒適性。但是如果房間保溫不良,或者散熱器安裝位置不合適,會造成室內溫差較大,降低供暖的舒適性。

另外,還要注意地暖和散熱器的另一個重要差異點:對於濕法地暖而言,由於蓄熱層的存在導致其熱惰性高,也就是無論升溫還是降溫速度都較慢,即使短時間開窗換氣或者停止供暖對房間溫度影響也較小,比較適合間歇供熱的集中供暖用戶,能夠為其提供更好的舒適性體驗。散熱器則蓄熱能力相差很多,停止供暖後房間溫度也會很快降下來,開窗換氣後空氣溫度降低較多,人體會感覺不舒適,對於間歇供暖的集中供熱房間溫度波動過大,不太適宜採用。

當然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像地暖蓄熱量大,但室溫調節的及時性就差了,當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可程式設計溫控器或者互聯網溫控器進行提前操作來改善。而採用散熱器供暖基本可以實現即開即用,回家後半個小時室溫就能明顯改善,對於南方用戶來說壁掛爐+散熱器供暖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但舒適性會差於地暖。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地暖,有過體驗的人也會選擇地暖。

合適的環境及周遭表面的溫度可以大大提高人體的舒適性,因此不能簡單的以室內空氣溫度作為標準。

不同供暖方式舒適性的比較

站在供暖系統的角度,舒適性的保障是通過室內周遭環境的溫度來實現的,但不同的供暖方式其體驗也是有差別的。目前,常見的供暖主要有四種方式:

1、採用電油汀等局部供暖的方式。

這種方式形成局部高溫熱點,但整個房間的空氣溫度和牆面、地面溫度都很低,因此不可能提供舒適的體驗,只是臨時過渡性措施。

2、中央空調風盤等。

這種方式主要通過熱空氣強制對流方式加熱空氣溫度,但由於風盤本身在高處,加熱時熱空氣很容易在高空迴圈,為了讓熱空氣能夠向下吹需要用高速的熱風強制迴圈,很容易給人一種頭昏腦漲的感覺;同時這種方式很難讓底部冷空氣向上進行加熱,房間裡的牆面、地面等物品表面溫度也難以升高,因此供暖體驗非常不好,是一種最不舒適的方式。

3、散熱器供暖。

這是一種較早的採暖方式,通過散熱器實現空氣對流,能夠讓底部冷空氣被動加熱,從而讓房間內的空氣溫度被加熱。同時,散熱器也是一個輻射熱源,部分熱量通過輻射的方式直接穿透空氣,作用到人體和牆面、地面等物體上,讓房間的周遭環境溫度比較均勻,供暖體驗遠好於前面兩種方式。

4、地暖供暖。

通過對地面整體進行加熱,讓地面溫度高於房間空氣和牆面等溫度,通過熱輻射方式給人體和其他物體加熱,所提供的周遭環境更適宜一些,舒適性也更好。

關於地暖和散熱器供暖的舒適性比較一直是一個爭議的話題:支持地暖的說地暖頭涼腳熱符合中醫的養生理論,更有利於健康;支持散熱器的說地暖有揚塵,甚至有輻射危害導致寶寶畸形等,各種流言滿天飛,但有很多已經偏離了技術和事實的探討,變成了行銷的“套路”了,而業內很多朋友也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導致謬誤不斷。

在探討舒適性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地暖揚塵的問題,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因為一個良好的地暖系統其地表面溫度只有24℃~26℃,與20℃左右的室溫相差很小,地暖本身不是靠加熱空氣散熱,而是通過熱輻射穿透空氣直接作用到人體和房間牆面上,靠近地面的空氣並不會被過度加熱,並且地面溫度是屬於整體加熱而不是局部加熱,不會出現想像中那種“地面空氣向上飛揚”的現象;相反,散熱器一般採用高溫熱源,主要靠對流加熱房間空氣,表面溫度可達50℃以上,相接觸的空氣被加熱後上升,溫度越高流速越快,同時需要地面底部的冷空氣進行補充,形成室內的空氣迴圈,即空氣流動性遠遠大於地暖,空氣中的灰塵更不容易沉降到地面,這一點散熱器積塵或上方牆面上黑色的灰塵痕跡就是證明。地暖腳熱頭涼式的舒適,是建立在一個良好的地暖控制基礎上,比如室溫在18℃~22℃,地表面溫度在24℃~26℃,一般不超過28℃,可以為客戶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

但是地暖供暖也有太多不舒適的情況發生:室溫超過30℃,家裡要開窗戶散熱降溫;地面溫度達到40℃以上,站在地上時間長了燙腳。這種情況在集中供熱沒有安裝混水的地方很常見,有些地方集中供熱水溫超過80℃直接送到地暖管道中,瓷磚都可能會因熱脹冷縮而開裂,還談什麼舒適性呢?

同時,使用地暖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當用戶在臥室用實木地板,還有落地床、落地衣櫃等傢俱時,臥室地面的熱量很難散發到房間裡,即使供水溫度與其他採用地磚的房間一樣,也會導致臥室較冷,這種情況下採用不受地面影響的散熱器或者在窗戶底部再增加一個散熱器會更好。至於散熱器供暖在室溫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對於保溫良好的房間而言,可以採用低溫散熱器供暖,使房間上下溫差只有1℃~2℃,在人體感知的範圍內不會有明顯的腳涼頭熱現象,散熱器同樣可以實現較好的舒適性。但是如果房間保溫不良,或者散熱器安裝位置不合適,會造成室內溫差較大,降低供暖的舒適性。

另外,還要注意地暖和散熱器的另一個重要差異點:對於濕法地暖而言,由於蓄熱層的存在導致其熱惰性高,也就是無論升溫還是降溫速度都較慢,即使短時間開窗換氣或者停止供暖對房間溫度影響也較小,比較適合間歇供熱的集中供暖用戶,能夠為其提供更好的舒適性體驗。散熱器則蓄熱能力相差很多,停止供暖後房間溫度也會很快降下來,開窗換氣後空氣溫度降低較多,人體會感覺不舒適,對於間歇供暖的集中供熱房間溫度波動過大,不太適宜採用。

當然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像地暖蓄熱量大,但室溫調節的及時性就差了,當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可程式設計溫控器或者互聯網溫控器進行提前操作來改善。而採用散熱器供暖基本可以實現即開即用,回家後半個小時室溫就能明顯改善,對於南方用戶來說壁掛爐+散熱器供暖也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但舒適性會差於地暖。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地暖,有過體驗的人也會選擇地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