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不要再“手機陪睡“了,有致癌風險!

【 歡迎關注頭條號“豫說健康”, 宣傳醫學科普提供諮詢。 】

45歲的莊女士特別愛玩手機, 睡覺時也放在枕邊。 今年中秋前, 莊女士感到頭暈、噁心嘔吐、手發麻, 血壓一度到180/110mmHg, 甚至動一動就要暈倒。 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後得知, 顱內有占位病變, 有待進一步確診。

莊女士這些症狀與平日經常看手機真的有很大關係嗎?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表明:有關係!

那麼……

來聽一聽

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一病區主任高啟龍博士

怎麼說

手機陪睡的危害

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東西和你最親密, 一刻不離?稍微想想,

是手機!陪吃、陪喝、陪工作、還陪睡, 入睡後手機也放在枕邊, 一天24小時, 只有手機和你寸步不離。 即使偶爾忘帶都要排除萬難找回來隨身帶著, 否則這一整天心裡都會空落落的, 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手機成了時下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 一旦離開手機我們就會缺少安全感。

但作為大眾日常生活、工作、交流等所不可或缺的工具, 手機真的有這麼“危險”嗎?毫不誇大地說, 有的人從早到晚拿著手機, 可以沒目標, 絕不能沒手機。 但假如手機一向”陪你睡覺”, 損害頗大, 也許會對身體多個部位構成不可逆的損傷。

所以, 我們在享受手機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 也要警惕它帶來的危害。 尤其是帶手機上床, 不僅僅是傳說中的“輻射”, 還有你不停“玩它”, 導致的五大損害。

1、傷眼

假如你想成為”四眼怪”, 在床上玩手機是一個好辦法。 臥床玩幾個月手機, 近視度數能漲200度, 還另”送”散光。 長期眼部酸痛、乾澀, 嚴重的會誘發乾眼症。

摸黑玩手機還可能間接導致青光眼。 躺著玩手時機令眼壓迅速增加,

長期這樣可能轉為青光眼的, 有此家族病史的人更需注意。 手機螢幕光源的部分光譜與對眼睛產生傷害的紫外線是臨界光, 長久刺激會傷害眼睛, 誘發白內障。

2、傷臉

一直沉浸在手機帶來的樂趣中, 夜深了也不捨得放下。 晚睡的後果是肌膚狀況必定差。 或是長痘痘、脂肪粒, 或是臉色暗沉無光澤, 都會讓你看起來老幾歲哦。 長時間低頭盯著手機看, 會讓下巴和脖子處皺紋明顯增多。 經常眯著眼睛看手機上很小的字也會引起眼部的魚尾紋增多。

3、慢性肌肉勞損

躺著玩手機, 不管哪種姿態, 都不舒服, 保持不了多久就得換。 這樣常常替換姿態, 確實能夠削減一些損傷, 但慢性肌肉勞損仍然存在。 不正確的姿勢對人體頸椎、肩背部以及腰椎都有不良影響,

還會誘發如頸椎病、肩周炎之類的病。 手指生硬、疼痛, 主要體現在關節處, 這在醫學上稱為拇指腱鞘炎。

4、影響睡眠

一旦養成臥床玩手機的習慣, 睡前玩玩, 結果玩到樂不思睡;睡著時也許被電話、微信驚醒, 睡眠品質受影響, 構成惡性循環:夜裡不想睡, 早上起不來。 身體素質與工作效率一起下降。 醫學調查顯示, 手機的輻射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機能性障礙, 引起記憶力減退、多夢、脫髮等症狀, 嚴重的還會導致失眠。

5、增加腦瘤風險

如果長期手機不離身, 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嚴重的話還會對生命造成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中心明確表示, 使用手機可能增加某種腦瘤的風險,

用手機超過10年, 患腦瘤風險多2倍!並且手機已和鉛一樣, 已經被列入“2B級致癌物”。 即與手機使用相關的射頻電磁輻射是“對人體可疑致癌的”。

這項結論是來自於14個國家31位元科學家根據2708名神經膠質瘤患者和2972名健康人群進行的對照研究, 認為神經膠質瘤的發生與手機使用有相關性。 輻射強度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只要輻射強度足夠大, 電磁輻射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手機輻射是惡性腦瘤的危險因素!

睡前玩手機, 困了便將其放在枕邊, 這是當下很多人的習慣。 然而, 這種習慣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臨床統計原發性惡性腦腫瘤發生率逐年遞增, 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 惡性腦腫瘤發生率平均增加2倍。 老高發現,臨床上患神經膠質瘤的患者日趨增多,而這些患者有很多都有長期使用手機的習慣。

近30年來,腦腫瘤的發病率持續升高,而這30年恰恰是手機普及率井噴的一段時期。對國際上有關手機使用與腦腫瘤發病關係的論文進行總結和分析,結果發現:

1、同側、長時間的手機使用與腦膠質瘤患病風險密切相關;

2、在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群中,低級別膠質瘤發生率明顯升高;

3、20~29歲是腦膠質瘤的高發人群,這一結果與國際癌症研究署主張的“將射頻電磁場定義為人類可能的致癌劑”不謀而合。

兒童腦瘤發病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僅次於白血病,成為兒童第二大腫瘤。現在的少年兒童正在越來越多的接觸手機,未成年人的神經系統更易受到手機輻射的影響。長期使用手機確實能引起未成年人的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還容易引發易怒、煩躁等症狀。由於青少年的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們在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如果長期高強度使用手機,更可能增加患腦瘤的風險。

什麼是腦瘤?

腦瘤是顱內腫瘤的簡稱,常造成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通常人們所稱的“腦癌”,泛指大腦惡性腫瘤,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一種腦癌。大腦良性腫瘤“性情”比較“溫和”,生長較為緩慢,手術能夠根治,復發率比較低;大腦惡性腫瘤“性情”比較“殘暴”,通常需要手術切除配合放療和化療等,難以根治。

健康小貼士:腦膠質瘤篩查方法

頭顱CT是篩查顱內病變的“第一道屏障”,快速、便捷,各大醫院門診均能開展。但是,CT僅僅能夠幫助發現顱內病灶,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判斷病灶的性質,甚至會遺漏一些微小病灶。通常,在CT發現異常情況後,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頭顱磁共振(MRI)檢查。目前認為,MRI是確診腦膠質瘤的主要檢查手段。若MRI仍然難以確診,PET/CT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檢查措施。

出現頭疼症狀要留神,腦腫瘤頭疼與一般的頭疼是不一樣的,腦瘤頭疼一般是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就開始疼痛,而且疼痛沒有辦法得到減緩。其次,出現肢體偏癱、性格改變或者視力下降、單側耳鳴、認知障礙等等,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就醫治療。

如何克服手機依賴症?

手機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打電話、聊天、流覽網頁、購物和預定生活服務等,全部都可以使用手機來搞定,因此也就使一部分人產生了手機依賴症。老高給您一些建議,長期堅持就可能戒掉手機依賴症。

1、將生活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大家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1/3的人走路時會發微信、聽音樂、打電話;八成人開車時會打電話或發微信,這些行為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高出4倍。

也許微信等已經深入了每一個智慧手機依賴者的靈魂,是智慧手機用戶主要的交流管道。要想真正擺脫智慧手機依賴症,就必須有節制的利用網路社交工具,從網路的虛擬世界中走到真實的生活當中,多和朋友聚會,過真實的人生。

2、試著不帶充電器。你可以嘗試不帶充電器,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有意識地把手機放到一邊,等我們慢慢戒除對手機的過分依賴,它自然就會回歸“工具”的角色。換一個非智慧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的手機,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3、勤動腦、勤思考。智慧手機給人帶來的一個不好的問題就是讓我們不再那麼愛動腦子。電話號碼、日常事件、甚至是路途資訊,智慧手機都能很好的記下、提醒我們、甚至規劃我們的生活。這大大削減了思考的能力,讓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因此,儘管有了智慧手機,我們也要勤動腦,勤思考,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你就是手機的主人。

5、沒事找事做。沒事找事,是擺脫手機依賴症最好的一個方法。吃完飯沒事做,去幫家人洗洗碗或面對面聊天,而不是低頭玩手機,既愉悅了身心,又增進了親朋好友的感情。坐著低頭看手機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慧很方便,但不能成為人類的主人。如果自己意志力不夠,可以讓親朋好友監督,大家一起努力克服智慧手機依賴症。

最後,高啟龍博士建議大家睡覺時儘量關閉手機。別把手機帶進臥室,更不要置於枕邊或在臥室充電。手機充電時爆炸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果做不到,睡覺時也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邊,最好放到床頭櫃等與身體有一定距離的地方。

專家簡介:

高啟龍,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獲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博士學位,從事腫瘤治療臨床工作20餘年,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副主任、一病區主任,河南省腫瘤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病分會腫瘤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會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肺、胃、食管、肝、腸、乳腺、淋巴等全身各部位原發癌、轉移癌、復發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尤其擅長肺肝骨腦淋巴結轉移癌、胸腹腔積液及心包積液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三級醫師、醫療組長、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免責聲明:本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老高發現,臨床上患神經膠質瘤的患者日趨增多,而這些患者有很多都有長期使用手機的習慣。

近30年來,腦腫瘤的發病率持續升高,而這30年恰恰是手機普及率井噴的一段時期。對國際上有關手機使用與腦腫瘤發病關係的論文進行總結和分析,結果發現:

1、同側、長時間的手機使用與腦膠質瘤患病風險密切相關;

2、在長時間使用手機的人群中,低級別膠質瘤發生率明顯升高;

3、20~29歲是腦膠質瘤的高發人群,這一結果與國際癌症研究署主張的“將射頻電磁場定義為人類可能的致癌劑”不謀而合。

兒童腦瘤發病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僅次於白血病,成為兒童第二大腫瘤。現在的少年兒童正在越來越多的接觸手機,未成年人的神經系統更易受到手機輻射的影響。長期使用手機確實能引起未成年人的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下降,還容易引發易怒、煩躁等症狀。由於青少年的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們在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如果長期高強度使用手機,更可能增加患腦瘤的風險。

什麼是腦瘤?

腦瘤是顱內腫瘤的簡稱,常造成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通常人們所稱的“腦癌”,泛指大腦惡性腫瘤,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一種腦癌。大腦良性腫瘤“性情”比較“溫和”,生長較為緩慢,手術能夠根治,復發率比較低;大腦惡性腫瘤“性情”比較“殘暴”,通常需要手術切除配合放療和化療等,難以根治。

健康小貼士:腦膠質瘤篩查方法

頭顱CT是篩查顱內病變的“第一道屏障”,快速、便捷,各大醫院門診均能開展。但是,CT僅僅能夠幫助發現顱內病灶,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判斷病灶的性質,甚至會遺漏一些微小病灶。通常,在CT發現異常情況後,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頭顱磁共振(MRI)檢查。目前認為,MRI是確診腦膠質瘤的主要檢查手段。若MRI仍然難以確診,PET/CT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檢查措施。

出現頭疼症狀要留神,腦腫瘤頭疼與一般的頭疼是不一樣的,腦瘤頭疼一般是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就開始疼痛,而且疼痛沒有辦法得到減緩。其次,出現肢體偏癱、性格改變或者視力下降、單側耳鳴、認知障礙等等,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就醫治療。

如何克服手機依賴症?

手機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打電話、聊天、流覽網頁、購物和預定生活服務等,全部都可以使用手機來搞定,因此也就使一部分人產生了手機依賴症。老高給您一些建議,長期堅持就可能戒掉手機依賴症。

1、將生活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大家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1/3的人走路時會發微信、聽音樂、打電話;八成人開車時會打電話或發微信,這些行為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高出4倍。

也許微信等已經深入了每一個智慧手機依賴者的靈魂,是智慧手機用戶主要的交流管道。要想真正擺脫智慧手機依賴症,就必須有節制的利用網路社交工具,從網路的虛擬世界中走到真實的生活當中,多和朋友聚會,過真實的人生。

2、試著不帶充電器。你可以嘗試不帶充電器,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有意識地把手機放到一邊,等我們慢慢戒除對手機的過分依賴,它自然就會回歸“工具”的角色。換一個非智慧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的手機,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3、勤動腦、勤思考。智慧手機給人帶來的一個不好的問題就是讓我們不再那麼愛動腦子。電話號碼、日常事件、甚至是路途資訊,智慧手機都能很好的記下、提醒我們、甚至規劃我們的生活。這大大削減了思考的能力,讓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因此,儘管有了智慧手機,我們也要勤動腦,勤思考,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你就是手機的主人。

5、沒事找事做。沒事找事,是擺脫手機依賴症最好的一個方法。吃完飯沒事做,去幫家人洗洗碗或面對面聊天,而不是低頭玩手機,既愉悅了身心,又增進了親朋好友的感情。坐著低頭看手機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慧很方便,但不能成為人類的主人。如果自己意志力不夠,可以讓親朋好友監督,大家一起努力克服智慧手機依賴症。

最後,高啟龍博士建議大家睡覺時儘量關閉手機。別把手機帶進臥室,更不要置於枕邊或在臥室充電。手機充電時爆炸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果做不到,睡覺時也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邊,最好放到床頭櫃等與身體有一定距離的地方。

專家簡介:

高啟龍,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獲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博士學位,從事腫瘤治療臨床工作20餘年,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副主任、一病區主任,河南省腫瘤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病分會腫瘤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會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肺、胃、食管、肝、腸、乳腺、淋巴等全身各部位原發癌、轉移癌、復發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尤其擅長肺肝骨腦淋巴結轉移癌、胸腹腔積液及心包積液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三級醫師、醫療組長、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免責聲明:本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