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格加的治村富民“三步走”

組建生態畜牧專業合作社動員大會現場。 資料圖片

種植小組成員正在進行統一收割。 通訊員 旦正多傑 攝

11月6日, 再一次來到拉乙亥麻村, 華格加依然忙得不可開交。 早上剛剛開會研究了“倒淌河高原第一藏城”專案的規劃, 對於這個總體投資近20億元的大項目, 會上大家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見和想法。 作為拉乙亥麻村的“掌舵人”, 很多細節還要華格加仔細考慮。

華格加,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拉乙亥麻村黨支部書記。

他曾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尕海灘草原上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在辭去公職後, 成為一名優秀的民營企業家;2010年, 面對落後的家鄉和村民們的期盼, 他毅然放棄事業, 選擇再一次回到這片草原, 以一個共產黨人的擔當, 扛起拉乙亥麻村脫貧的重擔。

七年後的今天, 在華格加的帶領下, 拉乙亥麻村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先進村了。

作為村子的帶頭人, 華格加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面對父老鄉親們一張張期盼的臉龐, 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帶領鄉親們同步邁入小康, 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幾個月前, 記者曾採訪了華格加, 他信心滿懷地告訴記者, “這幾年, 牧區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是我們拉乙亥麻村, 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路子。 我也將繼續帶領百姓, 奔向新生活。 ”

幾個月後, 再一次見到華格加時, 身材魁梧的他依然在辦公室裡忙碌, 想要儘快確定好藏城專案。

這次見面, 他的信念更加堅定。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 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作為基層黨員幹部, 我們要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最後一公里’, 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努力的方向。 現在, 我們的藏城項目很快就要啟動了, 這個項目將通過產業扶持, 讓群眾加入到旅遊服務行業, 拓寬就業管道, 轉移勞動力。 ”

接下“燙手洋芋”的第一步

共和縣倒淌河鎮拉乙亥麻村, 是一個“攤開”在草原深處的村子,

以牧為主, 民風淳樸, 和睦相處。 可也沒人說得清是從哪一年開始, 村子裡有了一些變化, 不知不覺中, 拉乙亥麻村的頭頂上, 漸漸多了“賭博村”、“坑人村”、“貧困村”的帽子。

2010年, “臨危受命”的華格加全票當選為拉乙亥麻村新任村黨支部書記。 可算完賬, 華格加的心裡涼了一大截:全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 牧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放牧和種地。

其實, 對於拉乙亥麻村的村民們來說, 綁住他們手腳的還有這樣一條陋習。 “家裡窮得叮噹響, 就是不出去打工, 看別人出去了, 還笑話人家。 ”村民華柏說。

回憶起剛剛接到拉乙亥麻這個“燙手洋芋”時, 華格加頗有些感慨。 對於上任之初的記憶, 華格加停留在“摸索”與“改變”之中。

摸索的是華格加,

改變的是拉乙亥麻。

經過多年發展, 村上還有100戶少畜戶蓋不起新房。 “做好共同富裕這篇文章, 發揮黨組織、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是關鍵。 ”考慮許久, 華格加想讓富裕的村民從自家的專案資金中捐點錢, 湊足300萬, 給困難戶安個家。

“一開始當然不同意。 可書記給我們算了一筆感情賬。 ”老黨員才保笑著說, “華書記說, 他們困難是因為缺少牛羊, 你們的牛羊吃著他們的草, 這麼多年給過他們補償嗎?不想幫忙可以, 那咱們就算算這草場的補償款。 ”幾句“醜話”擺在前面, 30幾個黨員坐不住了, 帶頭表示願意捐款。 接著, 50名村民代表簽字畫押, 就這樣, 村上給貧困戶建起了磚混結構的新房, 使全村告別了住土坯房的歷史。

看著一間間新房,村民從心裡認定這樣的黨支部“靠得住”。

村子要脫貧,黨支部要“靠得住”,村民自己也要“扶得起”。

為了改變村民落後的觀念,2011年,華格加帶頭動員村民去玉樹打工。動員會開了好幾場,看著大家還在猶豫不決,華格加拿著紙筆在村民面前簽下了軍令狀:保證找到工作。

看著村支書拍著胸脯打包票,不少人都願意試一試。放牛放羊沒問題,蓋房子對於他們來說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為了給大家“上課”,華格加從自己的工地上拉來材料,在村裡給大家實地培訓。

蓋了拆,拆了蓋。幾經周折,原本對建築一竅不通的村民們漸漸掌握了一些建築工地的務工門道,華格加和村上的幾個帶頭人組織全村500多個村民赴玉樹災區,一時間,大大小小的工地上都能看到拉乙亥麻村牧民的身影。到了年底,在玉樹打工的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四五萬元。

就這樣,華格加帶領這個“問題村”走上了勤勞致富的正途。

走出第一步之後,華格加的膽子變大了,他的想法也更多了。

實現“華麗蛻變”的第二步

拉乙亥麻村人世代以放牧為生,但草場少、人口多、資源缺的現狀,使這個村子發展缺乏動力,群眾的生活也徘徊在貧困線邊緣。

“拉乙亥麻村要想真正脫貧,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生產方式。”經過多方瞭解調查、摸清村子底細後,華格加提出:“能不能在村上建立合作社,走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將勞動力從土地和牧場中解放出來,擴展牧民的增收管道。”

“幹啥?搞合作社?這不又回到了吃大鍋飯年代了嗎!”

沒想到,成立合作社的想法一提出來就遭到村民的抵制。年近七旬的老書記先公加帶頭反對。

“我們覺得他們的日子過得苦,可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尕海灘的牧民們看不到差距,他們始終覺得自家有些牛羊就夠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拉乙亥麻村致富難的問題,就必須要先解決村民們的思想問題。思想通了,事情也就好辦了。”

看到這種情況,華格加決定帶著60個人的“考察組”到外地長長見識。

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眼前的景象讓從未走出過草原的村民們大開眼界。回到青海後,華格加又帶著“考察組”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參觀。看到當地的合作社搞得風生水起,大家很是羡慕,心頭的顧慮也開始煙消雲散了。

拉乙亥麻村改變面貌的時候,到了。

“華書記總說,要求群眾做的,黨員幹部首先自己要做,而且要做好。村黨支部成員和34名黨員首先帶頭參加合作社。”副書記娘格加如是說。

按照計畫,合作社組建了畜牧業、種植業、牛羊育肥、勞務輸出、二三產業等5個生產經營組,對草場進行集體流轉,對畜群優化組合,對人員進行重新分工,形成了一種參與管理、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管理新機制。

爭取項目資金,集中修建了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的40座畜棚,由合作社提供周轉資金,組織40戶牛羊販運育肥能手,專門從事牛羊育肥和販運工作;

按照企業投資建設、合作社資源入股的方式,開辦了3家砂石料廠、碎石廠,引進資金320萬元,採取企業經營管理、按股份紅的方式進行利潤分配,集體分紅150萬元。

經過產業調整,越來越多的村民從土地和牛羊身邊解放出來,跑運輸、搞建築、販運牛羊、開家庭賓館、開汽車修理廠、做工藝品買賣……拉乙亥麻人在發展致富的路子上邁開大步前行。

今年52歲的土旦太在縣城經營著兩家汽車修理廠和一家機油店,三個店鋪的十幾個工人都是他的老鄉,平均下來每個員工的月工資都能達到3500元左右,而他自己的年收入也已過50萬元。生意能做得這麼好,對於幾年前的土旦太來說,那是“做夢都夢不著的事。”

“那幾年,我在一家汽車修理廠打工,後來就想自己開家店,但家裡困難,空有想法,拿不出錢。”土旦太說。得知他有開汽車修理廠的想法後,華格加和幾個村幹部商量著,向銀行做擔保,貸款35萬元幫助他創業。

這樣的例子在拉乙亥麻村並不是少數。短短幾年間,拉乙亥麻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從2009年的2800元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11244元。

華格加的“第二步”讓這個曾經的“後進村”“賭博村”實現了華麗的蛻變,華格加和拉乙亥麻村也“一夜成名”。

推動“轉型發展”的第三步

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後,華格加將自己的公司委託給他人負責。短短幾年間,累計為村裡捐助了700多萬元,解決了牧民的困難,而公司的發展卻一度舉步維艱。

家裡家外的事情都由妻子環措一人打理。7年來,三個孩子的家長會,華格加從未參加過。11歲的二女兒央金最大的心願,就是爸爸能陪她去趟公園。

在發小索南才讓看來,華格加有文化、有能力、有擔當。如果當年沒有華格加在村上定下村規民約,讓村民戒賭,如今他就不會成為村上的致富帶頭人;

在朋友索巴看來,華格加是個熱心腸,願意幫助別人。“凡事拿不定主意,找他幫忙總沒錯”;

在村民久柏看來,華格加為村民辦的都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在華格加自己看來,幾年來,因為經驗不足,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些欠缺,帶著村民走了些彎路,自己也悟出了不少道理。但這個黨支部書記,不當則已,要當,就得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辦事。

今年5月,華格加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參加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這次重要會議讓華格加對村子今後的發展目標更加清晰了。他心裡暗暗下著決心,就如同7年前他下定決心要改變拉乙亥麻村面貌時想的那樣,“一定要帶著村民幹出個樣子。”

如果說之前華格加對拉乙亥麻村未來的發展之路還不夠明晰、視野還不夠開闊的話,省委提出的“四個轉變”中“加快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迴圈轉變”這一新思路,讓他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對拉乙亥麻的明天充滿了信心。

“報告中提到這種轉變思路,是富民之計,核心是‘三農’轉型發展。這麼一看,我們村的路子走對了!”華格加底氣十足。“未來五年一定要搞好村上的合作社,一定要搞好倒淌河鎮藏城專案!”

方向確定了,擼起袖子加油幹!

“我們的目標就是借助青海湖的旅遊資源優勢,讓拉乙亥麻村搭上旅遊發展的快車。目前,占地近200公頃的倒淌河藏城旅遊景區專案不僅完成了前期規劃的審批工作,而且已經在青洽會上成功簽約。這個項目一旦落地,將帶動全村以及周邊村舍的300多人參與經營。這對於我們拉乙亥麻村來說,又是一次漂亮的轉變!”

華格加的“三步走”讓前來拉乙亥麻村取經的人都稱讚不已,對這個草原上的小村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對於今天拉乙亥麻村的發展而言,華格加起到了關鍵作用。無論是修訂村規民約,還是轉型發展,華格加一直步伐堅定地走在村民前面,成為大家心中,立得住的那面旗。

“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迴圈的轉變,這對我們村來說實在是太實用了。這也是我們村黨支部這幾年一直追尋的目標。”正如華格加所說,對於未來的拉乙亥麻村來說,推動“四個轉變”無疑也是這個草原村莊發展的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到人民這個詞。黨和國家通過各項政策就是要讓我們老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拉乙亥麻的變化離不開黨的政策。看到報告裡提出的“分兩步走”的新目標,我的勁頭更足了,今後繼續當好這個‘領頭羊’,團結牧民群眾,不等不靠不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村裡的各項產業發展好,帶領全村努力向小康生活邁進!”華格加堅定地說。

看著一間間新房,村民從心裡認定這樣的黨支部“靠得住”。

村子要脫貧,黨支部要“靠得住”,村民自己也要“扶得起”。

為了改變村民落後的觀念,2011年,華格加帶頭動員村民去玉樹打工。動員會開了好幾場,看著大家還在猶豫不決,華格加拿著紙筆在村民面前簽下了軍令狀:保證找到工作。

看著村支書拍著胸脯打包票,不少人都願意試一試。放牛放羊沒問題,蓋房子對於他們來說可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為了給大家“上課”,華格加從自己的工地上拉來材料,在村裡給大家實地培訓。

蓋了拆,拆了蓋。幾經周折,原本對建築一竅不通的村民們漸漸掌握了一些建築工地的務工門道,華格加和村上的幾個帶頭人組織全村500多個村民赴玉樹災區,一時間,大大小小的工地上都能看到拉乙亥麻村牧民的身影。到了年底,在玉樹打工的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四五萬元。

就這樣,華格加帶領這個“問題村”走上了勤勞致富的正途。

走出第一步之後,華格加的膽子變大了,他的想法也更多了。

實現“華麗蛻變”的第二步

拉乙亥麻村人世代以放牧為生,但草場少、人口多、資源缺的現狀,使這個村子發展缺乏動力,群眾的生活也徘徊在貧困線邊緣。

“拉乙亥麻村要想真正脫貧,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生產方式。”經過多方瞭解調查、摸清村子底細後,華格加提出:“能不能在村上建立合作社,走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將勞動力從土地和牧場中解放出來,擴展牧民的增收管道。”

“幹啥?搞合作社?這不又回到了吃大鍋飯年代了嗎!”

沒想到,成立合作社的想法一提出來就遭到村民的抵制。年近七旬的老書記先公加帶頭反對。

“我們覺得他們的日子過得苦,可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尕海灘的牧民們看不到差距,他們始終覺得自家有些牛羊就夠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拉乙亥麻村致富難的問題,就必須要先解決村民們的思想問題。思想通了,事情也就好辦了。”

看到這種情況,華格加決定帶著60個人的“考察組”到外地長長見識。

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眼前的景象讓從未走出過草原的村民們大開眼界。回到青海後,華格加又帶著“考察組”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參觀。看到當地的合作社搞得風生水起,大家很是羡慕,心頭的顧慮也開始煙消雲散了。

拉乙亥麻村改變面貌的時候,到了。

“華書記總說,要求群眾做的,黨員幹部首先自己要做,而且要做好。村黨支部成員和34名黨員首先帶頭參加合作社。”副書記娘格加如是說。

按照計畫,合作社組建了畜牧業、種植業、牛羊育肥、勞務輸出、二三產業等5個生產經營組,對草場進行集體流轉,對畜群優化組合,對人員進行重新分工,形成了一種參與管理、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管理新機制。

爭取項目資金,集中修建了總面積達4800平方米的40座畜棚,由合作社提供周轉資金,組織40戶牛羊販運育肥能手,專門從事牛羊育肥和販運工作;

按照企業投資建設、合作社資源入股的方式,開辦了3家砂石料廠、碎石廠,引進資金320萬元,採取企業經營管理、按股份紅的方式進行利潤分配,集體分紅150萬元。

經過產業調整,越來越多的村民從土地和牛羊身邊解放出來,跑運輸、搞建築、販運牛羊、開家庭賓館、開汽車修理廠、做工藝品買賣……拉乙亥麻人在發展致富的路子上邁開大步前行。

今年52歲的土旦太在縣城經營著兩家汽車修理廠和一家機油店,三個店鋪的十幾個工人都是他的老鄉,平均下來每個員工的月工資都能達到3500元左右,而他自己的年收入也已過50萬元。生意能做得這麼好,對於幾年前的土旦太來說,那是“做夢都夢不著的事。”

“那幾年,我在一家汽車修理廠打工,後來就想自己開家店,但家裡困難,空有想法,拿不出錢。”土旦太說。得知他有開汽車修理廠的想法後,華格加和幾個村幹部商量著,向銀行做擔保,貸款35萬元幫助他創業。

這樣的例子在拉乙亥麻村並不是少數。短短幾年間,拉乙亥麻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從2009年的2800元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11244元。

華格加的“第二步”讓這個曾經的“後進村”“賭博村”實現了華麗的蛻變,華格加和拉乙亥麻村也“一夜成名”。

推動“轉型發展”的第三步

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後,華格加將自己的公司委託給他人負責。短短幾年間,累計為村裡捐助了700多萬元,解決了牧民的困難,而公司的發展卻一度舉步維艱。

家裡家外的事情都由妻子環措一人打理。7年來,三個孩子的家長會,華格加從未參加過。11歲的二女兒央金最大的心願,就是爸爸能陪她去趟公園。

在發小索南才讓看來,華格加有文化、有能力、有擔當。如果當年沒有華格加在村上定下村規民約,讓村民戒賭,如今他就不會成為村上的致富帶頭人;

在朋友索巴看來,華格加是個熱心腸,願意幫助別人。“凡事拿不定主意,找他幫忙總沒錯”;

在村民久柏看來,華格加為村民辦的都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在華格加自己看來,幾年來,因為經驗不足,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些欠缺,帶著村民走了些彎路,自己也悟出了不少道理。但這個黨支部書記,不當則已,要當,就得堂堂正正做人,規規矩矩辦事。

今年5月,華格加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參加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這次重要會議讓華格加對村子今後的發展目標更加清晰了。他心裡暗暗下著決心,就如同7年前他下定決心要改變拉乙亥麻村面貌時想的那樣,“一定要帶著村民幹出個樣子。”

如果說之前華格加對拉乙亥麻村未來的發展之路還不夠明晰、視野還不夠開闊的話,省委提出的“四個轉變”中“加快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迴圈轉變”這一新思路,讓他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對拉乙亥麻的明天充滿了信心。

“報告中提到這種轉變思路,是富民之計,核心是‘三農’轉型發展。這麼一看,我們村的路子走對了!”華格加底氣十足。“未來五年一定要搞好村上的合作社,一定要搞好倒淌河鎮藏城專案!”

方向確定了,擼起袖子加油幹!

“我們的目標就是借助青海湖的旅遊資源優勢,讓拉乙亥麻村搭上旅遊發展的快車。目前,占地近200公頃的倒淌河藏城旅遊景區專案不僅完成了前期規劃的審批工作,而且已經在青洽會上成功簽約。這個項目一旦落地,將帶動全村以及周邊村舍的300多人參與經營。這對於我們拉乙亥麻村來說,又是一次漂亮的轉變!”

華格加的“三步走”讓前來拉乙亥麻村取經的人都稱讚不已,對這個草原上的小村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對於今天拉乙亥麻村的發展而言,華格加起到了關鍵作用。無論是修訂村規民約,還是轉型發展,華格加一直步伐堅定地走在村民前面,成為大家心中,立得住的那面旗。

“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迴圈的轉變,這對我們村來說實在是太實用了。這也是我們村黨支部這幾年一直追尋的目標。”正如華格加所說,對於未來的拉乙亥麻村來說,推動“四個轉變”無疑也是這個草原村莊發展的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多次提到人民這個詞。黨和國家通過各項政策就是要讓我們老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拉乙亥麻的變化離不開黨的政策。看到報告裡提出的“分兩步走”的新目標,我的勁頭更足了,今後繼續當好這個‘領頭羊’,團結牧民群眾,不等不靠不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村裡的各項產業發展好,帶領全村努力向小康生活邁進!”華格加堅定地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