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讓十九大精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

為呈現我省各族幹部群眾凝聚智慧和力量、鼓足幹勁努力奮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本報第一時間開設《學貫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西海都市報十九大精神宣講進基層》《百名記者一線行》等欄目, 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醫院……全程記錄一場場激情澎湃的宣講會, 持續掀起學貫十九大精神的高潮, 受到讀者的好評。 本報記者一線蹲點採訪, 本身就是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 是一次轉作風、改文風, 踐行新聞“三貼近”的生動實踐。 大家紛紛表示——

記者在海湖新區工地瞭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本報記者 韓晨琛 攝

記者走進西寧市城西區中華巷社區, 與老黨員一起學習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報記者 祁曉軍 攝

記者專訪党的十九大代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林川鄉黨委書記李占魁 。 本報記者 祁曉軍 攝

記者採訪党的十九大代表、省公路局海東公路總段黃南公路段麥秀工區工區長賀生蘭。 本報記者 祁曉軍 攝

記者採訪青海金訶藏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本報記者韓晨琛 攝

記者前往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採訪。 本報記者 海東 攝

踏上新征程, 踐行新思想, 激發新作為!十九大精神在指引!

這個深秋, 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偉大號召, 同步傳達到青海大地, 高原沸騰了。

這個初冬, 走出人民大會堂的我省黨的十九大代表們精神抖擻。 受本報邀請, 黨代表們走進社區、企業,走上田間地頭,走到黨員群眾身邊,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帶頭宣講十九大精神,讓十九大精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激發各族兒女用新思路謀劃新發展的熱情,高原振奮了。

為圖文並茂呈現我省各族幹部群眾凝聚智慧和力量、鼓足幹勁繼續奮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本報開設《學貫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西海都市報十九大精神宣講進基層》欄目,全程記錄一場場激情澎湃的宣講會,掀起學貫十九大精神的高潮。

11月1日,在湟中縣上新莊鎮,黨的十九大代表、湟中縣共和鎮蘇爾吉村黨支部書記蘇生成用質樸的青海話,講述他參加十九大的經歷和感悟,現場的黨員群眾聽得很認真。

上新莊鎮華山村黨支部書記孔忠生說:“聽了宣講,我對以後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我們將貫徹好十九大精神,用好各項利民惠民政策,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前提下,發展好種植養殖產業,帶領群眾把致富路走寬走好。”

“同學們,十九大是哪一天開幕的?”

“10月18日。”

“十九大報告聽了嗎?報告的最後是說給誰的話?”

“是說給我們青年人的。”

這是黨的十九大代表、青海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冶成福為青年學子宣講十九大精神的開場白,鏗鏘有力的一問一答瞬間點燃了大學生們的激情。冶成福細緻地回答了大學生們關心的科技創新、生態保護、教育政策、從嚴治黨等問題,將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殷殷囑託帶給大學生們。

11月8日起,本報開設《十九大精神在基層·百名記者一線行》欄目,派出八個採訪小分隊深入基層,以務實高效的作風、樸實生動的語言,反映我省各族幹部群眾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加快推進“四個轉變”、全力落實“四個扎扎實實”的生動實踐,用實際行動落實省委書記王國生在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提出的“面向基層、抓好典型”的工作要求。

海東市樂都區蒲台鄉,十年九旱和年輕人的流失讓土地閒置,村民辛小春卻讓撂荒地變成了金土地。踏進蒲台鄉寺溝腦村,本報記者趙俊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正是當歸、黃芪豐收的時候,收割機隆隆作響,七八名村民嫺熟地撿拾黃芪。

趙俊傑說,辛小春的成功帶給當地靠務農為生的村民啟發,在他的引領下,不少村民加入到中藥材種植行列,改變貧窮的生活現狀。從辛小春身上,他看到了轉變發展理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給一個農業村帶來的巨變。

同樣是海東市,記者趙俊傑再次走到了一線。這一次,他看到的是40萬各族群眾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大會戰,誓讓荒山穿上綠裝。趙俊傑感慨,他想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句話,海東市全民總動員的背後,蘊含的正是一座年輕城市對生態的渴望。

參觀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埋在本報記者周建萍心中的 “中藏藥產業如何在短短幾年中年銷售額從百萬元一躍升至數億元”“單品銷售過億元的藏藥遇到全自動智慧包裝線,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等疑問,終於有了清晰的答案。她說,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青海生物醫藥綠色產業集群的發展,印證了這個理念。

一次又一次的園區行,讓周建萍見證了雖身處內陸,但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青海企業家不斷成長,小微企業也好,規模以上企業也罷,他們彙聚起了青海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她認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就是要俯下身子到一線去,探探新路,聽聽故事,長長知識,把最新鮮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最生動、平實的語言將所見所聞傳遞給受眾,讓更多人感受一路向上的青海力量。

11月13日12時,花石峽至久治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本報記者鄭思哲在現場。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對於在平均海拔4000米地區堅守4年的建設者們來說,他們的艱辛和汗水終於有了回報;也正是建設者們的奉獻與堅守,才換來了這條百姓幸福路、發展致富路。

這一次採訪經歷,讓鄭思哲堅信,基層就是一個新聞寶庫。基層有最鮮活的故事,有最可愛的新聞人物,基層也是記者積累採訪寫作經驗的好地方。

……

的確,宣傳十九大精神、采寫十九大精神在基層稿件,對記者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是一次轉作風、改文風,踐行新聞“三貼近”要求的生動實踐。

一次次實地採訪扎實、深入,一篇篇報導接地氣、入人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宣傳效果,讓讀者感受到了躍然紙上的幸福感,感受到了十九大精神的無窮力量,對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充滿期待。

黨代表們走進社區、企業,走上田間地頭,走到黨員群眾身邊,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帶頭宣講十九大精神,讓十九大精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激發各族兒女用新思路謀劃新發展的熱情,高原振奮了。

為圖文並茂呈現我省各族幹部群眾凝聚智慧和力量、鼓足幹勁繼續奮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本報開設《學貫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西海都市報十九大精神宣講進基層》欄目,全程記錄一場場激情澎湃的宣講會,掀起學貫十九大精神的高潮。

11月1日,在湟中縣上新莊鎮,黨的十九大代表、湟中縣共和鎮蘇爾吉村黨支部書記蘇生成用質樸的青海話,講述他參加十九大的經歷和感悟,現場的黨員群眾聽得很認真。

上新莊鎮華山村黨支部書記孔忠生說:“聽了宣講,我對以後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我們將貫徹好十九大精神,用好各項利民惠民政策,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前提下,發展好種植養殖產業,帶領群眾把致富路走寬走好。”

“同學們,十九大是哪一天開幕的?”

“10月18日。”

“十九大報告聽了嗎?報告的最後是說給誰的話?”

“是說給我們青年人的。”

這是黨的十九大代表、青海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冶成福為青年學子宣講十九大精神的開場白,鏗鏘有力的一問一答瞬間點燃了大學生們的激情。冶成福細緻地回答了大學生們關心的科技創新、生態保護、教育政策、從嚴治黨等問題,將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殷殷囑託帶給大學生們。

11月8日起,本報開設《十九大精神在基層·百名記者一線行》欄目,派出八個採訪小分隊深入基層,以務實高效的作風、樸實生動的語言,反映我省各族幹部群眾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加快推進“四個轉變”、全力落實“四個扎扎實實”的生動實踐,用實際行動落實省委書記王國生在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提出的“面向基層、抓好典型”的工作要求。

海東市樂都區蒲台鄉,十年九旱和年輕人的流失讓土地閒置,村民辛小春卻讓撂荒地變成了金土地。踏進蒲台鄉寺溝腦村,本報記者趙俊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正是當歸、黃芪豐收的時候,收割機隆隆作響,七八名村民嫺熟地撿拾黃芪。

趙俊傑說,辛小春的成功帶給當地靠務農為生的村民啟發,在他的引領下,不少村民加入到中藥材種植行列,改變貧窮的生活現狀。從辛小春身上,他看到了轉變發展理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給一個農業村帶來的巨變。

同樣是海東市,記者趙俊傑再次走到了一線。這一次,他看到的是40萬各族群眾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大會戰,誓讓荒山穿上綠裝。趙俊傑感慨,他想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句話,海東市全民總動員的背後,蘊含的正是一座年輕城市對生態的渴望。

參觀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埋在本報記者周建萍心中的 “中藏藥產業如何在短短幾年中年銷售額從百萬元一躍升至數億元”“單品銷售過億元的藏藥遇到全自動智慧包裝線,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等疑問,終於有了清晰的答案。她說,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青海生物醫藥綠色產業集群的發展,印證了這個理念。

一次又一次的園區行,讓周建萍見證了雖身處內陸,但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青海企業家不斷成長,小微企業也好,規模以上企業也罷,他們彙聚起了青海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她認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就是要俯下身子到一線去,探探新路,聽聽故事,長長知識,把最新鮮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最生動、平實的語言將所見所聞傳遞給受眾,讓更多人感受一路向上的青海力量。

11月13日12時,花石峽至久治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本報記者鄭思哲在現場。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對於在平均海拔4000米地區堅守4年的建設者們來說,他們的艱辛和汗水終於有了回報;也正是建設者們的奉獻與堅守,才換來了這條百姓幸福路、發展致富路。

這一次採訪經歷,讓鄭思哲堅信,基層就是一個新聞寶庫。基層有最鮮活的故事,有最可愛的新聞人物,基層也是記者積累採訪寫作經驗的好地方。

……

的確,宣傳十九大精神、采寫十九大精神在基層稿件,對記者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是一次轉作風、改文風,踐行新聞“三貼近”要求的生動實踐。

一次次實地採訪扎實、深入,一篇篇報導接地氣、入人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宣傳效果,讓讀者感受到了躍然紙上的幸福感,感受到了十九大精神的無窮力量,對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充滿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