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董明珠:2018到2020年不會倒閉行業有哪些呢?農民工該怎麼活?

個體能獲得財富, 只有兩條管道:出售資源或掌握資本

1. 一個普通人:他能夠出售的資源 = 自己的時間+腦力+體力+(外貌)+ 風險

所以一般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 出售自己的資源, 換來財富。

然而每個人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 能夠出售的時間差不多, 能夠出售的體力也差不多, 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 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腦力資源, 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 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現在文憑帶來的腦力資源價格差別越來越小, 一個普通的一本學生與二本學生已經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反而不如藍翔挖掘機學的好的人附加價值高, 這是因為前者數量多, 後者數量少, 這裡面供需關係決定了價格。

所以,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 要麼通過文憑獲得高的腦力價值,

或者通過善於思考, 會做人, 會做事, 獲得自己的腦力附加值。

另外, 有的人還有一種資源, 就是外貌, 如果長得好, 突出的可以進入演藝圈, 一般的也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 但是外貌只能略親愛的觀眾朋友 很高興您能看到這篇文章, ,我是互聯網住家創業的導師緣章, 看懂互聯網的趨勢, 住家創業, 實現有車有房, 很多學生和五十多歲的網盲阿姨, 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月收入過萬。 如果您也渴望成功, 請加上我的微信一八三一 一七六八七三三, 瞭解不會損失什麼, 拒絕瞭解可能會錯失良機謝謝微提升, 不能本質變化。 王寶強就算是健身+保養+專業造型設計,

也是無法從外貌上超越劉德華的, 所以他是傻根, 華仔是神偷。 不過說來外貌這種資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 王寶強和黃渤的外貌特質也是他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領、職業經理人, 甚至到當年的“打工皇帝”唐駿, 都是這種人。 明星也是這種人。 這種人的特點是, 其獲得財富是有限的:《知音》上面一大把為了供養親人打三份工心酸、職業經理人賺的再多也是有數的、過氣的明星過的不如普通人等。

當然還有最後一條沒有說, 就是出售風險, 如果你願意承擔坐牢、死亡的風險, 去偷、去搶、去騙, 比如混黑社會、開賭場、開黃色網站、進行網路詐騙等, 你獲取的財富也會增加, 但是承擔的風險也會增加。

用知乎流行的一句話說“所有賺錢的方法都在刑法裡寫著呢”。

2. 具有資源的個體:能夠出售的資源 = 其天生擁有的資源

比如某人住在金礦上, 隨便拿鍬挖一下給別人就可以換取財富(在中國不是這樣, 無論天上、地下、水裡的資源都是屬於國家的, 在你家後院埋的沉香木你要是賣了錢也是要上繳國家的);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裡, 其天生獲得了位置的資源, 只要拆遷就可以獲得一大筆財富;再比如某人生下來是某名人的兒子, 其天生獲得的媒體關注就是其資源;或者某人通過努力當上了領導, 其手裡的權力, 就是其可以出售的資源(幾乎所有出售協力廠商賦予的權力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這裡面包括國家賦予一些國企獨佔一些資源的權力,

比如煤和石油的開採權、計程車的運營權等。

官員、當年的煤老闆、現在的拆遷暴發戶都是屬於這類。

這類財富, 可遇而不可求, 只能靠運氣。 這種人的特點就是, 其獲得財富的多少取決於其擁有的資源的多少:煤礦一旦採光馬上就沒了收入、官員一旦退休就不再能獲得財富等等。

3. 資本家:掌握資本

美國(想想中國)實際上是個什麼社會?很多人會說是資本主義, 那為什麼叫“資本”主義呢?為什麼不叫“不平等主義”、“自有市場主義”呢?

因為在這樣的社會, “資本”是度量和決定一切的標準。 在中國的古代, 你富甲一方也沒用, 官員隨時能把你家產抄淨, 你有錢也要去給權力行賄, 去買官。 而你只要有了權力, 哪怕身無分文,一樣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那時是官本位。當今的社會,你有權又如何,還是得想辦法把權換成錢,才有作用。一個月收入五千的局長擠公車都沒人給你讓地方,而你只要肯出錢,卡宴都會上門接你,司機還要跑下來給你開車門。

某訊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挖過來。這就是資本主義。(當然無視智慧財產權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做法是花錢買過來)

如果你有了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一千萬雇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九千萬。而這一切,只因為你有資本,你不需要聰明、不需要有力氣、不需要花時間、不需要長得漂亮。

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所賺到的錢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第3種人賺的就是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就是比第1種人多。

但是世界上並沒有純粹的事情,像民工那種純粹的第1種人和如今的馬雲那樣純粹的第3種人是比較少的,很多人具有上述的混合特點。因為中國建國消滅了資本家,所以中國天生具有資本的人是極少的,大部分第3種人都是從第1種人或者第2種人進化過來的,比如馬雲就是從第1中人進化到第3種人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還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的困難。這就是階級的固化,階級間流動的減少。

而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手機的idea,而且你覺得這個idea可以賺很多錢,那你要問自己,你有沒有這個資金去運作這個idea?同樣的idea,三星華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資金,去雇傭更好的工程師,去更好的推廣,你確定不是去給這些資本擁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條已經無數人走過的死胡同?具體舉個例子,你做軟體發展,天使會不會問你一句話:“如果某訊山寨你怎麼辦?”

去更好的你想開一個淘寶店鋪,你有沒有資本去宣傳?去壓貨?如果你在淘寶上賣一件在阿裡巴巴上買一件,要麼是根本賣不出去,如果你能賣出去,那些更有實力的賣家分分鐘用同樣的產品把你pk掉。

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賺錢的方法千百樣,為何偏偏選擇進廠打工這一種? - 生活。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幹啥?你以為你出來幹別的就能賺錢?幾年前網上瘋傳送快遞賺的多,我就嗤之以鼻,這種沒有門檻的行業是不可能賺的多的。你願意賺1萬幹這個,我分分鐘找一個賺九千就幹的,我再找一個賺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後,無論你是送快遞還是擺攤,無論你是賣肉夾饃還是搞it,你都會被拉到一個門檻平均收入。因為IT需要學習,賺的多一些;快遞比較辛苦,賺的比IT少,可是還是比打掃衛生的多一些,就是這樣。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的想像力和實力的時候了,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知乎上還有給幼稚園攝影的,等等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的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

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準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淨賺1萬;如果雇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淨賺2千。你怎麼選擇?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們沒有成為第3種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郭敬明自己不寫書了,投資拍電影了,從炒菜變成了掌櫃的,所以韓寒說:“郭敬明一個月的收入等於我一年的收入”。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

哪怕身無分文,一樣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那時是官本位。當今的社會,你有權又如何,還是得想辦法把權換成錢,才有作用。一個月收入五千的局長擠公車都沒人給你讓地方,而你只要肯出錢,卡宴都會上門接你,司機還要跑下來給你開車門。

某訊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挖過來。這就是資本主義。(當然無視智慧財產權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做法是花錢買過來)

如果你有了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一千萬雇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九千萬。而這一切,只因為你有資本,你不需要聰明、不需要有力氣、不需要花時間、不需要長得漂亮。

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所賺到的錢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第3種人賺的就是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就是比第1種人多。

但是世界上並沒有純粹的事情,像民工那種純粹的第1種人和如今的馬雲那樣純粹的第3種人是比較少的,很多人具有上述的混合特點。因為中國建國消滅了資本家,所以中國天生具有資本的人是極少的,大部分第3種人都是從第1種人或者第2種人進化過來的,比如馬雲就是從第1中人進化到第3種人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還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的困難。這就是階級的固化,階級間流動的減少。

而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手機的idea,而且你覺得這個idea可以賺很多錢,那你要問自己,你有沒有這個資金去運作這個idea?同樣的idea,三星華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資金,去雇傭更好的工程師,去更好的推廣,你確定不是去給這些資本擁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條已經無數人走過的死胡同?具體舉個例子,你做軟體發展,天使會不會問你一句話:“如果某訊山寨你怎麼辦?”

去更好的你想開一個淘寶店鋪,你有沒有資本去宣傳?去壓貨?如果你在淘寶上賣一件在阿裡巴巴上買一件,要麼是根本賣不出去,如果你能賣出去,那些更有實力的賣家分分鐘用同樣的產品把你pk掉。

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賺錢的方法千百樣,為何偏偏選擇進廠打工這一種? - 生活。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幹啥?你以為你出來幹別的就能賺錢?幾年前網上瘋傳送快遞賺的多,我就嗤之以鼻,這種沒有門檻的行業是不可能賺的多的。你願意賺1萬幹這個,我分分鐘找一個賺九千就幹的,我再找一個賺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後,無論你是送快遞還是擺攤,無論你是賣肉夾饃還是搞it,你都會被拉到一個門檻平均收入。因為IT需要學習,賺的多一些;快遞比較辛苦,賺的比IT少,可是還是比打掃衛生的多一些,就是這樣。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的想像力和實力的時候了,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知乎上還有給幼稚園攝影的,等等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的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

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準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淨賺1萬;如果雇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淨賺2千。你怎麼選擇?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們沒有成為第3種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郭敬明自己不寫書了,投資拍電影了,從炒菜變成了掌櫃的,所以韓寒說:“郭敬明一個月的收入等於我一年的收入”。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