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山打造中國美麗鄉村“升級版”——寫在全省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召開之際

靜佇青山綠水間, 遠村近寨勝詩篇。 隨心所望皆陶醉, 風送幽香身自閑。

深秋的江山, 迎來了一年當中最美的季節, 也吸引了從全省四面八方趕來參加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的貴賓們。

作為浙江省首批6個美麗鄉村示範縣之一, 近年來, 江山全市上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厚植優勢、補齊短板, 按下了美麗鄉村發展的“快進鍵”, 打造軟硬結合、內外兼修的中國美麗鄉村升級版, 探索走出了一條“標準引領、特色推進、文化鑄魂、產業支撐、共建共用”的景區化鄉村建設之路。

得益於推進農業“兩區”建設, 壯大村集體經濟, 抓實土地流轉, 發展特色農業、來料加工等“一村一品”經濟, 加快家庭農場發展, 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挖掘農業的生態文化、休閒觀光功能, 促進鄉村休閒旅遊經濟發展, 江山的鄉村奔跑“富裕起來了”, 農民創業增收的成就感增強了;

得益於推進城鄉社會事業的均衡化發展、社會保障的一體化覆蓋, 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農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居家養老和銀齡互助、農村中小學“五項工程”工作的逐一落實, 江山的鄉村讓人“滿意起來了”, 農民的民生保障安全感增強了;

得益於推進農村鄉土文化的個性化展示、農民素質的現代化培育, 抓好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挖掘和弘揚特色鄉土文化, 繁榮發展村歌文化, 推進文化禮堂建設, 江山的鄉村漸漸“文明起來了”, 農民的精神文化愉悅感增強了;

得益于推進“五水共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房改造、異地搬遷、中心村建設等工作, 鐵腕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河道非法採制砂、“三改一拆”、“兩違”整治、“四邊三化”等專項行動,

一批最迫切、群眾最關心的發展難點問題得以有效破解, 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持續優化, 江山的鄉村瞬間“美麗起來了”, 農民的居住環境舒適感增強了;

得益於開展基層黨組織“五項規範”建設, 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 深入實施“幸福江山連心服務”工程, 強化民情資訊網格化管理網路和基層綜治維穩網路, 有力夯實農村社會穩定基礎, 江山的鄉村慢慢“和諧起來了”, 農民的民主管理信任感增強了。

因多年來美麗鄉村建設成績斐然, 江山市連續7年被評為浙江省新農村建設優秀單位, 2011年獲浙江省首批“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榮譽稱號, 2012年獲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市”稱號,

2013年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2015年獲得“全球綠色城市”和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稱號, 2016年獲得全省首批美麗鄉村示範縣。

而今, 放眼望去, 一個生態為基、旅遊為王、文化為魂的美麗鄉村已經日漸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一個個“富裕、滿意、文明、美麗、和諧”的精品鄉村, 正在成為提升農民幸福指數的最好載體。

江山打造中國美麗鄉村“升級版”

——寫在全省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召開之際

衢報傳媒集團記者 周星宇 報導組 薑偉鋒

就在幾天前, 一批從湖州過來的太極愛好者來到賀村鎮永興塢村、新塘邊鎮日月村參觀遊覽。 只見村道兩邊綠樹成蔭、農舍庭院錯落有致、門前屋後美不勝收。 站在水光瀲灩的蓮心湖、日月塘前, 大家讚不絕口、流連忘返。

這些遊客有所不知, 像永興塢村、日月村這樣的AA級美麗村莊, 在江山比比皆是。 從去年10月份江山市成為全省首批美麗鄉村示範縣並啟動美麗鄉村創建以來, 全市上下建強“指揮部”, 繪實“指揮圖”, 用嚴“指揮棒”,以重整山河和翻篇歸零的姿態,本著提升擴大“示範”成效的決心,把美麗鄉村作為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江山“大花園”的基本支點,圍繞打造“花園式、景區化”鄉村目標,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向美麗村景轉變。

鄉村生態環境改造是當務之急。信守“不把污泥濁水、違章建築、髒亂差帶進全面小康”的莊嚴承諾,堅守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的底色和底線不動搖,江山人主動抬高生態標杆,堅定不移打好“五四三”等轉型升級組合拳,鐵腕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堅決消滅農村“六亂”現象。特別是創新推行生豬養殖“4+1”管控模式,全市所有保留豬場實現“零排放”養殖,消除了江山最大污染源,成功奪得“大禹鼎”,相關做法在全省推廣。

在此基礎上,突出把景色打造作為實現鄉村環境升級的重要抓手,制訂具有江山特色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及景區村”建設標準,堅持點、線、面立體化推進,扎實開展“一村萬樹”彩色村莊建設行動,深入實施農村環境再造“六個一”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扮靚美麗庭院鄉村基本細胞,精心扮靚提升鄉村顏值,培育視覺清新、生機盎然的潔淨村莊,著力建設“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百姓新家園。

目前,全市已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31個,A級景區村18個,AA級景區村11個,省3A級景區村莊12個,6個村榮膺國家3A級景區。

建設美麗鄉村,關鍵看支部。江山人始終堅持以党的建設引領和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以黨建促發展,以發展強黨建。

近年來,江山牢固樹立美麗鄉村建設必須以黨建為統領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深入開展“黨建+好班子、+好門路、+好鄉風、+好服務、+好山水”的“黨建5+”建設行動,選優配強村級領頭雁和班子隊伍,著力構建了各級領導聯鄉掛村、“黨員五帶頭”、千名黨員聯組包戶等系統完備的基層黨建制度體系,有效實現美麗党建和美麗鄉村建設融合共促,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強大保障。“党建5+”建設入選全國基層党建創新優秀候選案例,全市湧現出32名“省千名好支書”,數量居衢州市第一。

切實強化基層管理模式創新,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鄉鎮“四個平臺”建設,全力打造“三民工程”升級版,健全完善以“全科網格”為紐帶的基層服務網格,組建了規模龐大的 “助跑團”隊伍。創新開發了服務群眾的E掌通APP,鄉村治理體系和管理水準得到有效加強。全市共設網格長306名,網格員2000多名,著力構建了“135服務圈”。

党建強,產業則強。在“一切工作到支部”引領下,秉承“讓美麗鄉村帶來美麗經濟,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在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江山人積極深挖“金銀”效益,全力培育現代特色產業,壯大綠色高效農業,加快推進蜂蜜、獼猴桃、茶葉等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引導生豬退養戶向湖羊養殖、蛋雞養殖等生態牧業轉型,讓山更青水更綠的同時,農民群眾也更富了。

目前,全市共有各類農家樂經營戶463家、民宿床位9000多張;蜂蜜、獼猴桃等特色農業產值超40億元,直接帶動農民戶均增收近萬元。攜手阿裡巴巴集團打造農村電商服務網路,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網點205個,居衢州市之首。

長台的楓葉、鼇頂的柿子、興墩的紅豆杉、箬山的梯田……深秋時節,迷人的景致總能勾起人們不顧一切跑進鄉村、跑進秋天的欲望,無處不在的美景,讓江山顯得更加“多嬌”。

而這一幅幅絕美的秋日鄉村畫卷,恰是江山市把生態作為最大的賣點,依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有效轉化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最好體現。

近年來,江山市牢牢把握全域旅遊和後“5A時代”旅遊發展新機遇,依託高品質的美麗鄉村環境,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經濟,推動美麗鄉村串珠成鏈、連線成片。

精心打磨推出世遺江郎風采、古鎮養生風韻等6條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暢通美麗風景微循環。以“仙霞古道世遺江郎”為主線,聯動推進“古道溯源、最江南、世遺江郎、光伏小鎮、七彩保安、古鎮養生”六大核心景觀片區的美麗鄉村風光帶建設。

為克服“千村一面”“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傾向,江山市堅持走差異競爭、特色生存發展之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深入挖掘村莊的自然地理、歷史遺存、風土人情、產業特色等特點,因村制宜、因勢利導,從生態、形態、文態、業態等方面進行個性化改造提升,著力打造各類有味道、有品位、有特色的美麗鄉村,切實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發展局面。全市已先後培育了幸福大陳、書香清漾、古韻潯裡、秀美耕讀、養生興墩、哲學勤儉和森林龍井等一批風格迥異、富有韻味、個性十足的美麗鄉村景區村。

不僅如此,江山市還做精做特“旅遊+體育”文章。積極引進一批文旅融合、農旅互促、商旅互動的精品項目和新型業態。成功吸引了2016全國新年登高、全國重陽登高健身、全球戶外休閒旅遊大會以及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等一批重要節會、賽事落戶江山。

而今,鄉村休閒旅遊已經成為江山全域旅遊發展的“主要引擎”和百姓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今年以來,全市鄉村休閒旅遊完成接待遊客突破600萬人次,實現收入30億元,同比增長48%和39%。

隨著2017全省美麗鄉村現場會進入倒計時,在江山宣傳部的組織下,全省百余名記者率先走進江山美麗鄉村,親身體驗幸福鄉村升級版的獨特魅力。

首站便是大陳村。秋日的大陳,鄉間的青石路,掛滿瓦片的爬山虎、厚重的汪氏祠堂、淳樸的村民……無不透出幸福沉澱的味道。大陳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帶著上百位村民,站上了汪氏祠堂的戲臺,唱響了屬於他的村歌。從《那裡有個名叫江山的地方》到《媽媽的那碗大陳面》,現場記者的激情被瞬間點燃。

如果說北部大陳鄉大陳村通過村歌文化展現江山鄉村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那麼中部的石門鎮清漾村則用濃郁古樸的書香氣息傳遞出江山鄉村深厚的文化人文底蘊,還有南部的廿八都鎮潯裡村,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江山鄉村別具一格的形態文化和致富業態。

幸福大陳、書香清漾、古韻潯裡……江山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美麗鄉村的創建過程中,化作潤物細無聲的隱形力量,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成為鄉村的“靈魂”。

多年以來,江山市一直注重保留村莊原始風貌,並尋找歷史和現代的結合點,繼承創新雅俗共賞、相容並蓄的鄉土文化,全面開展“千村故事”編撰及“千村檔案”建設工作,充分挖掘各歷史文化村落的不同特色,建立村級各類農耕、民俗等博物館20多家,成為一張張彰顯文化實力的靚麗“名片”,讓鄉村更有生命力、吸引力。

以“一座禮堂,一首村歌”模式推進文化禮堂建設,切實把農村文化禮堂建成百姓文化的“精神座標”,把村歌作為唱響百姓幸福生活的“同心曲”,賦予鄉村更多的內涵和靈氣。目前,全市292個村已建成文化禮堂134家,建成數量和品質處於全省前列;創作村歌163首,江山村歌先後唱進省人民大會堂、北京人民大會堂,並入選G20杭州峰會國禮,被譽為“中國村歌發祥地”。

禮堂文化、村歌文化已經成為江山美麗鄉村在全省美麗鄉村版圖中獨樹一幟的“品牌標識”和“魅力元素”。

用嚴“指揮棒”,以重整山河和翻篇歸零的姿態,本著提升擴大“示範”成效的決心,把美麗鄉村作為發展全域旅遊,建設江山“大花園”的基本支點,圍繞打造“花園式、景區化”鄉村目標,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向美麗村景轉變。

鄉村生態環境改造是當務之急。信守“不把污泥濁水、違章建築、髒亂差帶進全面小康”的莊嚴承諾,堅守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的底色和底線不動搖,江山人主動抬高生態標杆,堅定不移打好“五四三”等轉型升級組合拳,鐵腕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堅決消滅農村“六亂”現象。特別是創新推行生豬養殖“4+1”管控模式,全市所有保留豬場實現“零排放”養殖,消除了江山最大污染源,成功奪得“大禹鼎”,相關做法在全省推廣。

在此基礎上,突出把景色打造作為實現鄉村環境升級的重要抓手,制訂具有江山特色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及景區村”建設標準,堅持點、線、面立體化推進,扎實開展“一村萬樹”彩色村莊建設行動,深入實施農村環境再造“六個一”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扮靚美麗庭院鄉村基本細胞,精心扮靚提升鄉村顏值,培育視覺清新、生機盎然的潔淨村莊,著力建設“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百姓新家園。

目前,全市已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31個,A級景區村18個,AA級景區村11個,省3A級景區村莊12個,6個村榮膺國家3A級景區。

建設美麗鄉村,關鍵看支部。江山人始終堅持以党的建設引領和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以黨建促發展,以發展強黨建。

近年來,江山牢固樹立美麗鄉村建設必須以黨建為統領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深入開展“黨建+好班子、+好門路、+好鄉風、+好服務、+好山水”的“黨建5+”建設行動,選優配強村級領頭雁和班子隊伍,著力構建了各級領導聯鄉掛村、“黨員五帶頭”、千名黨員聯組包戶等系統完備的基層黨建制度體系,有效實現美麗党建和美麗鄉村建設融合共促,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強大保障。“党建5+”建設入選全國基層党建創新優秀候選案例,全市湧現出32名“省千名好支書”,數量居衢州市第一。

切實強化基層管理模式創新,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鄉鎮“四個平臺”建設,全力打造“三民工程”升級版,健全完善以“全科網格”為紐帶的基層服務網格,組建了規模龐大的 “助跑團”隊伍。創新開發了服務群眾的E掌通APP,鄉村治理體系和管理水準得到有效加強。全市共設網格長306名,網格員2000多名,著力構建了“135服務圈”。

党建強,產業則強。在“一切工作到支部”引領下,秉承“讓美麗鄉村帶來美麗經濟,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在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江山人積極深挖“金銀”效益,全力培育現代特色產業,壯大綠色高效農業,加快推進蜂蜜、獼猴桃、茶葉等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引導生豬退養戶向湖羊養殖、蛋雞養殖等生態牧業轉型,讓山更青水更綠的同時,農民群眾也更富了。

目前,全市共有各類農家樂經營戶463家、民宿床位9000多張;蜂蜜、獼猴桃等特色農業產值超40億元,直接帶動農民戶均增收近萬元。攜手阿裡巴巴集團打造農村電商服務網路,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網點205個,居衢州市之首。

長台的楓葉、鼇頂的柿子、興墩的紅豆杉、箬山的梯田……深秋時節,迷人的景致總能勾起人們不顧一切跑進鄉村、跑進秋天的欲望,無處不在的美景,讓江山顯得更加“多嬌”。

而這一幅幅絕美的秋日鄉村畫卷,恰是江山市把生態作為最大的賣點,依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有效轉化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最好體現。

近年來,江山市牢牢把握全域旅遊和後“5A時代”旅遊發展新機遇,依託高品質的美麗鄉村環境,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經濟,推動美麗鄉村串珠成鏈、連線成片。

精心打磨推出世遺江郎風采、古鎮養生風韻等6條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暢通美麗風景微循環。以“仙霞古道世遺江郎”為主線,聯動推進“古道溯源、最江南、世遺江郎、光伏小鎮、七彩保安、古鎮養生”六大核心景觀片區的美麗鄉村風光帶建設。

為克服“千村一面”“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傾向,江山市堅持走差異競爭、特色生存發展之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要求,深入挖掘村莊的自然地理、歷史遺存、風土人情、產業特色等特點,因村制宜、因勢利導,從生態、形態、文態、業態等方面進行個性化改造提升,著力打造各類有味道、有品位、有特色的美麗鄉村,切實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發展局面。全市已先後培育了幸福大陳、書香清漾、古韻潯裡、秀美耕讀、養生興墩、哲學勤儉和森林龍井等一批風格迥異、富有韻味、個性十足的美麗鄉村景區村。

不僅如此,江山市還做精做特“旅遊+體育”文章。積極引進一批文旅融合、農旅互促、商旅互動的精品項目和新型業態。成功吸引了2016全國新年登高、全國重陽登高健身、全球戶外休閒旅遊大會以及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等一批重要節會、賽事落戶江山。

而今,鄉村休閒旅遊已經成為江山全域旅遊發展的“主要引擎”和百姓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今年以來,全市鄉村休閒旅遊完成接待遊客突破600萬人次,實現收入30億元,同比增長48%和39%。

隨著2017全省美麗鄉村現場會進入倒計時,在江山宣傳部的組織下,全省百余名記者率先走進江山美麗鄉村,親身體驗幸福鄉村升級版的獨特魅力。

首站便是大陳村。秋日的大陳,鄉間的青石路,掛滿瓦片的爬山虎、厚重的汪氏祠堂、淳樸的村民……無不透出幸福沉澱的味道。大陳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帶著上百位村民,站上了汪氏祠堂的戲臺,唱響了屬於他的村歌。從《那裡有個名叫江山的地方》到《媽媽的那碗大陳面》,現場記者的激情被瞬間點燃。

如果說北部大陳鄉大陳村通過村歌文化展現江山鄉村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那麼中部的石門鎮清漾村則用濃郁古樸的書香氣息傳遞出江山鄉村深厚的文化人文底蘊,還有南部的廿八都鎮潯裡村,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江山鄉村別具一格的形態文化和致富業態。

幸福大陳、書香清漾、古韻潯裡……江山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美麗鄉村的創建過程中,化作潤物細無聲的隱形力量,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成為鄉村的“靈魂”。

多年以來,江山市一直注重保留村莊原始風貌,並尋找歷史和現代的結合點,繼承創新雅俗共賞、相容並蓄的鄉土文化,全面開展“千村故事”編撰及“千村檔案”建設工作,充分挖掘各歷史文化村落的不同特色,建立村級各類農耕、民俗等博物館20多家,成為一張張彰顯文化實力的靚麗“名片”,讓鄉村更有生命力、吸引力。

以“一座禮堂,一首村歌”模式推進文化禮堂建設,切實把農村文化禮堂建成百姓文化的“精神座標”,把村歌作為唱響百姓幸福生活的“同心曲”,賦予鄉村更多的內涵和靈氣。目前,全市292個村已建成文化禮堂134家,建成數量和品質處於全省前列;創作村歌163首,江山村歌先後唱進省人民大會堂、北京人民大會堂,並入選G20杭州峰會國禮,被譽為“中國村歌發祥地”。

禮堂文化、村歌文化已經成為江山美麗鄉村在全省美麗鄉村版圖中獨樹一幟的“品牌標識”和“魅力元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