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最好騎”的小藍也倒閉了!你的押金退了嗎?共用單車能熬過這個冬天嗎?

赤橙黃綠青藍紫, 色彩斑斕的共用單車去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街頭。 但好景不長, 今年9月以來, 已有3Vbike、悟空單車、酷騎單車、小鳴單車、町町單車等相繼停止運營。 而近日, 號稱“最好騎”的小藍單車也傳出公司總部人去樓空, 拖欠供應款而被圍堵的消息。 16日晚, 其創始人李剛發表聲明致歉, 正式宣告了行業“第三名”黯然退市。

創始人致歉宣佈倒閉 折射行業困境

“辜負了各位, 對不起。 ”在小藍單車倒閉的消息發酵了一天后, 其創始人李剛于昨日晚間在某科技媒體上發來了公開信, 並稱未來將由“拜客單車”全權代理小藍單車未來的運營。

作為業內綜合排名第三、素來以“體驗好、管理精細”自居的一家單車公司, 它的停擺折射了整個行業的困境。

△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

欠款高達2億 用戶押金難退

有媒體報導, 目前小藍單車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 涉及70余家供應商, 大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在100萬元左右, 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高達800萬元。

而押金問題, 始終是共用單車行業的焦點問題。

今年3月22日, 小藍單車推出了半年特權卡, 費用為199元, 只要在有效期內6天有騎行記錄且未退押金, 180天后即可全額返現;

9月末, 特權卡進入返現期, 但有不少網友表示小藍單車突然強制升至全年特權卡, 將用戶提現時間推遲半年。

10月20日, 小藍單車曾發佈公告, 用戶於2017年10月30日之前的退款申請, 將於2017年11月10日前退還完畢。 但這一承諾並沒有兌現, 不少“受害者”的押金至今還處於凍結狀態。

號稱“最好騎、用戶體驗最好”的小藍單車, 因為押金難退, 位列投訴排行榜第一。 截止10月30日, 全國投訴量達到了2810件, 解決率僅為20.5%。

目前, 針對公司解散、用戶退押金難的問題, 李剛等小藍管理層尚未有公開表示。

曾經的行業“第三”何以走到今日的潦倒境地?共用單車的“凜冬”來了嗎?大浪淘沙最後誰能屹立不倒?

央視評論

彩虹易逝, 黃橙堅挺。 畢竟資本偏好會帶來市場的馬太效應, 共用單車領域中領先的兩家公司已經拿錢到手軟, 剩下的共用單車卻對B輪融資都望穿秋水, 最後消失在絕望的等待中。

對於“彩虹系列”的共用單車來說, 凜冬將至並不僅僅是文學作品裡的臺詞, 而已經是殘酷的現實。 資本的寒流讓一些公司斷了糧草, 在寒風中轟然倒下。

另闢蹊徑才能突出重圍

號稱打造“最佳騎行體驗”的小藍, 雖然照搬了先行者的成功運營模式, 但卻錯過了窗口期。 隨著一些大城市行業規範的陸續出臺, 共用單車的數量被凍結, 這就意味著“彩虹系列”的行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拿出新的運營模式、盈利模式,那麼被領先者碾壓和被資本拋棄是必然的結局。

監管政策需保護用戶信心

從監管的角度看,共用單車的行業洗牌也帶來新的問題。為讓共用單車這朵共用經濟之花更好綻放,政府一方面鼓勵創新經濟模式,一方面也在“摸著石頭過河”中陸續出臺監管政策,有針對性地逐步解決侵佔公共資源亂停亂放、大量損毀等問題。

但隨著一些共用單車公司退出市場,押金退款難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相關保護騎行者權益的措施也需及時跟上,避免出現“資本盛宴落幕,用戶被迫買單”的情況。畢竟如果用戶信心受損,那麼對整個共用經濟都會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失。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

當然,小藍單車等“彩虹系”單車的離場並不意味著共用單車乃至共用經濟的失敗,畢竟行業龍頭已經都已經成長到“獨角獸企業”的規模。共用單車借助移動互聯技術打造出“說走就走”的綠色出行方式,已經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走出國門,進入世界其他市場,體現出了創新的活力。

市場的力量既會帶來群雄並起,也會形成一枝獨秀的局面,讓其它的競爭者黯然離場,之前網約車市場中曾經上演的巨頭並購的情節也可能在共用單車行業重現。這些變化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都會讓最終留在賽道上的玩家更加堅韌。

凜冬將至,春亦不遠。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拿出新的運營模式、盈利模式,那麼被領先者碾壓和被資本拋棄是必然的結局。

監管政策需保護用戶信心

從監管的角度看,共用單車的行業洗牌也帶來新的問題。為讓共用單車這朵共用經濟之花更好綻放,政府一方面鼓勵創新經濟模式,一方面也在“摸著石頭過河”中陸續出臺監管政策,有針對性地逐步解決侵佔公共資源亂停亂放、大量損毀等問題。

但隨著一些共用單車公司退出市場,押金退款難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相關保護騎行者權益的措施也需及時跟上,避免出現“資本盛宴落幕,用戶被迫買單”的情況。畢竟如果用戶信心受損,那麼對整個共用經濟都會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失。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

當然,小藍單車等“彩虹系”單車的離場並不意味著共用單車乃至共用經濟的失敗,畢竟行業龍頭已經都已經成長到“獨角獸企業”的規模。共用單車借助移動互聯技術打造出“說走就走”的綠色出行方式,已經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走出國門,進入世界其他市場,體現出了創新的活力。

市場的力量既會帶來群雄並起,也會形成一枝獨秀的局面,讓其它的競爭者黯然離場,之前網約車市場中曾經上演的巨頭並購的情節也可能在共用單車行業重現。這些變化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都會讓最終留在賽道上的玩家更加堅韌。

凜冬將至,春亦不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