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擇校論 |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大學?一次告訴你!

大家是不是已經開始陸續規劃2018年的申請了呢?

美國高校千千萬, 怎麼挑選一所適合自己又是自己心儀的高校可就是一個大學問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在做選校方案的時候,

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選校分配規劃

選校分為三個檔次:

衝刺(20%):dream school或者高於自己水準以上的學校

主申(60%):50-60%能夠被錄取的

保底(20%):80%以上能夠被錄取的

以總共申請5所學校為例, 就應該是1所衝刺, 3所主申, 1所保底

有了這個大致框架以後, 如何入手呢?

確定專業

未來所選擇的專業是選擇學校時最須要考慮的頭等事情, 所以推薦先確定專業方向, 作為選校的重要因素, 有很多某一專業很好的大學可能排名並不高, 所以找大學的時候也要關注專業方向。

雖然是陳詞濫調, 但是小編還是建議大家, 從排名入手。 那麼下面就是, 我的成績或者我的條件, 大概能申請到什麼水準的學校?

這裡網上有太多參考資料, 不一一評斷, 但是建議大家在參考網上的經驗分享的同時, 一定要去學校官網查詢最新的申請要求和錄取情況。

對照排名表

選校最簡潔的方法是用排名表。 一份專業排名和一份綜合排名是必不可少的。 排名不是絕對的, 還有很多其他要考慮的方面,

但是由於中國學生瞭解美國學校不多, 從排名入手是一條捷徑。

大家對自己能申請的學校範圍有了大概的概念以後, 可以把這個範圍擴大2倍, (比如, 通過資料比對, 我大概能申請到全美排名30-50名的學校, 那我挑選範圍是10-80名的學校), 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初步篩選一個包含20所-30所左右的list進行參考。

進一步篩選

在確定一個相對範圍之後, 大家可以上每個學校的官網, 去查詢自己想要申請的專業的情況, 包括老師、課程設置、學制長短、學分情況、錄取條件等等。 然後排除一些不是特別適合, 或者自己條件不匹配的學校, 把整個list縮小到8-10所的範圍。

這時候大家需要把自己希望選讀的專業也充分考慮在內,

更加關注專業排名而非綜合排名。

其他因素

剩下這8-10所, 在學校的各項條件上應該都是大家比較滿意並且和自己比較匹配的學生了。

但是選校除了學校本身的因素, 還有其他因素需要考慮。 比如當地的氣候情況, 人口情況, 城市規模, 消費水準, 交通便利程度, 工作機會等等。 這需要大家對學校所在的城市的情況有個大致瞭解, 在經過大致瞭解之後, 排除少數自己不喜歡的城市, 就能確定最後的選校list啦~

小貼士:選校中的幾個誤區

1、只看重學校排名

學校排名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學校的綜合水準, 是選校依據。 但排名固然重要, 卻並不能作為選校的惟一標準, 只能把它作為一個參考。 關鍵是它是否是真的適合你。

2、只認大牌教授

留學的目的是要獲得知識, 而不是向別人吹噓你的學校裡有多少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名教授不一定就是好老師, 許多大學裡的教授做研究水準一流, 但對教學卻不屑一顧或不感興趣, 在這樣的名師下學習“有名無實”。

3、不瞭解學校申請流程

包括各校的基本條件的要求、截止日期、材料清單等, 準備過程是費時費力的, 申請者應及早花時間弄清招生程式, 以免延誤。

4、被精美的學校簡介和其他宣傳材料所吸引。

學會把不同的學校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較研究, 深入瞭解每個學校的特點和長處。 看看在漂亮的照片後面是否有掩蓋的弱點。

5、把自己和某個有過申請經歷的朋友或熟人的條件相比, 並以此為標準來選擇學校。

這種用個別例子做標準的做法很危險,只有學校提供的平均統計數字才有可比性。

6、拋開自己選學校

之所以在選校這個環節進入以上誤區,關鍵點是,只想到學校如何,而沒有想清楚自己的條件如何,留學的目的是什麼,這所學校是否適合自己。

選校的事情大致講完啦~

但是其實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

你的申請之路才剛剛開始。

祝大家都能申請到心儀的好學校~

這種用個別例子做標準的做法很危險,只有學校提供的平均統計數字才有可比性。

6、拋開自己選學校

之所以在選校這個環節進入以上誤區,關鍵點是,只想到學校如何,而沒有想清楚自己的條件如何,留學的目的是什麼,這所學校是否適合自己。

選校的事情大致講完啦~

但是其實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

你的申請之路才剛剛開始。

祝大家都能申請到心儀的好學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