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頤和園裡的這塊巨石為何被稱“敗家石”?

在頤和園樂壽堂前的庭院裡有一塊造型奇特的巨石, 上有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青芝岫”三個字。 此外, 它還有個俗稱, 正如在它圍欄外的標注牌上標注的一樣——“敗家石”。 這“敗家石”的稱呼從何而來, 它為何有如此俗稱?

頤和園樂壽堂

這還得從明朝著名的書畫家米萬鐘說起。 米萬鐘是米芾的後裔, 他除了山水、花竹畫得好, 行書、草書寫得好之外, 平日裡還有好石之癖, 喜歡收藏天下奇石。

當時流傳著“米家有四奇”的說法:米家園、米家石、米家燈、米家童。 而這塊“敗家石”就是米萬鐘收藏的眾多奇石中的一塊, 只不過這塊巨石的經歷有些波折。

當年, 米萬鐘在北京房山的群峰之中發現了這塊奇石, 此石“首仰而俯, 足跂而斂, 濯之則青而潤, 叩之則聲清而越”。 米萬鐘見狀立即爬上石頭頂禮膜拜、讚歎不止, 並決心將這塊石頭運回他在海澱的私家園林——勺園之中。

頤和園樂壽堂庭院裡的敗家石

於是, 米萬鐘不惜財力, 雇用百餘人, 先開山鋪路, 分段引水, 掘水井以待嚴冬, 淘水潑冰。 再打制多輪大車, 用四十匹駿馬拉石滑行運輸。 費了七天時間才將巨石拖出深山, 再驅車五日到達了良鄉。 可因為石塊太大, 此時的米萬鐘已經傾家蕩產,

再無餘力將巨石運回勺園了。

恰在此時, 魏忠賢執掌朝廷, 米萬鐘不肯附逆, 慘遭陷害, 獲罪丟官。 但他不死心, 為大石蓋了一間草房, 將其嚴實地保護起來, 又雇人在此看守, 想將來再運。 為此, 他還寫了一篇《石出山記》, 記載此事始末。

米萬鐘與巨石的故事傳遍京城, 因為這些曲折的經歷, 人們將這塊巨石稱為“敗家石”。 值得一提的是, 當年米萬鐘的好友薛岡曾以大石的口吻寫了一篇《戲代石報書》, 而米萬鐘又回復了一篇《答石見報書》, 韻味深長, 一時傳為佳話。

可這塊敗家石終究沒有被米萬鐘運回勺園, 它在房山一放就放了100多年。 到了清朝, 有一次, 乾隆皇帝去西陵祭祖時發現了這塊敗家石。 他見這塊巨石突兀雄偉, 甚是喜愛, 便命人將巨石運回正在修建的清漪園樂壽堂前。

據說, 皇太后聽聞此事大為不悅, 認為此石“即敗米家, 又破我門, 其名不祥”。 但因乾隆皇帝對此石甚是喜愛, 就採取了各種方式說服太后, 才使皇太后認同此石。 與此同時, 乾隆還根據此石的形狀和潤色,

將此石命名為“青芝岫”, 並吟詩禦題鐫刻于巨石上。

如今, 這塊敗家石完好地橫臥在頤和園樂壽堂院中的海浪紋石座上, 它已成為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奇石之一, 供無數的中外遊客觀摩欣賞。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 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