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市場生存指南

有人說, 西市場是濟南最充滿故事的購物中心。

也有人說, 西市場是個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

西市場這個名詞, 聽起來像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市場。 但是在濟南這個故事多、歷史文化豐富的城市, 卻沒有像聽起來那麼微不足道, 那麼, 西市場, 是有怎麼樣的魅力和故事呢?

“華聯商廈站到了, 請從後門下車!”西市場的故事就從不管什麼時候坐都人山人海的78路公車開始。

西市場, 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地處濟南老商埠區的西段, 故而得名。 解放前的老濟南有四大商埠(勸業場、西市場、新市場、翠賣場), 兩大商場(大觀園商場、萬紫巷商場)。

1904年5月, 濟南在全國首先自開商埠, 伴隨著膠濟鐵路的開通, 商埠區繁華一時, 眾多商場、老店等在這裡寫下輝煌與傳奇。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西市場, 僅僅是一個破舊不堪的爛場子, 周圍有北大槐樹、碧梧街、永和裡、公慶裡、公益街、魚市口等老市民居住。

時光荏苒, 歷經百年的變遷後, 近20年濟南華聯商業體雄踞濟南西部。 沿經二路自西向東行,

穿過經二緯十二路路口, 就可以看到小商品、書籍、服裝、小飾品、小食品等商鋪林立, 人頭攢動的商鋪裡呈現出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西市場共有三個正門兒和三個小門兒。 西市場的北門通向經一路緯九路, 進入北門沿街的兩邊,

就是祖祖輩輩居住生活在這裡的老濟南人, “一溜兒的小院兒平房, 窄窄的胡同道兒, 大一點兒的家族, 經過幾代人的延續分家後, 也是前屋緊挨著後鄰, 胡同道兒的寬度剛剛能走開地排車。 ”

西市場開業後, 魯西各縣、郊區客商以及全國各地經商者紛紛來此開店經商、落腳營生。 當時,獨開門頭的店面有百餘家,經營範圍無所不有。那時的十一馬路路西邊都是一些老街、老巷、老房,東邊是西市場和一些獨立的門頭店鋪。馬路兩邊以鐵器加工、竹器編制、五金土產、副食調料和集市貿易為主。與西市場經營的商品相比,十一馬路則是拾遺補缺、各具特色。

一時間,“阜成信”棉花行、“泰豐園”飯店、“一間樓”百貨、“瑞蚨祥”綢布店等字型大小聚集在西市場片區,名噪省內外。周邊的居民來濟南,都要到西市場吃上一頓飯,才算是進了一趟濟南城。

圖片:次年五月

舊時的西市場還有三個鮮為人知的“小門兒”。即兩個“小西門兒”和一個“小南門兒”。兩個小西門兒分別在西市場西門的南北兩側,小南門位於南門西邊大約五六十米的地方。小南門兒直通西市場的西門內,中間與西門南側的小西門兒彎轉相通,好似一個三面都有出入口的“T”胡同,胡同裡居住的幾十戶人家都是老濟南人。

圖片:次年五月

北側的小西門兒可供“二百號大院”的市民出入,當時這三個小門兒方便了胡同裡大院裡市民生活出行的需要和便利,他們完全可以不走市場的大門兒,而是走小門兒抄近路到“二大馬路”或“十一馬路”購物。

來過西市場的人都忘不掉西市場的核心片區——華聯商廈,這裡的東西品種繁多、真的很齊全,西市場裡的小玩意兒也是舉不勝數,不管你能想到什麼東西,在西市場總能找到你滿意的對象。

每到過年前的西市場總是人頭攢動,之前上學的時候,經常會跟同學相約來這裡淘東西,不管需要不需要的,總會買回一大堆東西。

隨之時間的變遷,慢慢地來的少了,但是每次路過的時候自然也不會空手。不得不說這裡的東西真的是全,多麼不起眼的東西,似乎都可以淘的到,逛一逛,侃侃價格,也是蠻有意思的。

對於濟南人來說,能讓我們停下的就是西市場的美食小吃了。

舊時的西市場從北門進入西市場,東面是赫赫有名的“馬家館”。“麻醬燒餅”是馬家館的招牌,也是地地道道的濟南名吃。從馬家館向南是民生戲院,轉彎向西依次是和平電影院、振成舞臺、理髮店等,沿著一溜百貨雜貨、煙酒糖茶店再向西,就是西市場西門入口處的百貨大樓。

在西市場內的店鋪外面或者空閒的地段上,就是那些小生意人的天下:修鞋的棚子旁邊是修鋼筆的,賣烤地瓜的近鄰是纏糖稀的,販賣古董的地攤與舊書舊貨緊挨在一起,變魔術的和耍猴的爭地盤,唯有蹦爆米花的會躲在某一個角落裡,但是“炮聲”陣陣,生意很好。

圖片:jun_0314

讓我們一起看看從前到現在的那些西市場特色美食吧~

寶玉米線很大特色就是泡菜和醬,可以給老闆說多加泡菜的要求,但是有一點就是整碗略甜,喜歡的人都喜歡這個甜絲絲的味道。

風波莊是很有特色的一家餐館,作為一個資深吃貨自然也不會錯過這麼好玩的地方,一進店就覺得挺有意思,什麼武林秘笈還有各大門派劃分的桌子,最主要的是菜也做的不錯,菜的名字也充滿了武俠氣息,像大力丸,紫霞神功之類。

一大糕點作為濟南老牌子點心店,也是連鎖。這家是老店,在經三緯六路口處,店不大,但是挺明顯。從附近經過最喜歡進去轉一圈,聞一聞香味特別滿足,點心種類算多的,而且都很好吃,雖然不會特別的驚豔,但也少有難吃的。點心也有無糖的,適合老人和高血糖人群。

收收涼皮和西市場就是標配,來這裡必須要到收收一游,又薄又勁道的涼皮再加上調料,一年四季想起這口都感覺唾液在分泌。這份涼皮也吃出了一種情懷,小時候想吃涼皮了,媽媽就會騎自行車去涼皮攤捎來吃。

民天烤翅是西市場擼串之城的夜生活,這家老字型大小又特色的店面才是擼串的正經事。小道不寬,鋪子不大,車水馬龍,塞的滿滿當當。濃厚的肉香和老城的夜色,食客們各自為戰。

湖南米粉在經一緯九路口處,是家老店,關鍵是24小時營業。這裡的米粉入口即化,愛吃辣的不能錯過的美味。

香酥麻辣串這個店真是童年的回憶,小時候每次來西市場買小玩意,都會吃這個麻辣串,要是能吃上七八串都覺得無比幸福。一晃真是20年了,那時候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美食,覺得這個麻辣串就是最好吃的了。

聯益炸雞也是西商場的老店了,這裡的炸雞吃過以後不想第二家,身為西市場的忠實粉絲,不來品嘗這一家的炸雞,簡直說不過去。

1956年前後,全國範圍內出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全行業的改造高潮,也就是常說的“公私合營”。至此西市場經過多次工商業的梳理整合,出現了合作理髮店、合作委託店、合作飯店、合作文具店以及以集體經濟形式經營的西市場百貨大樓等,某種意義上講,西市場舊貌變新顏和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從此真正地拉開了序幕。

緯十路的文化長廊中,古樸的青磚黑瓦,加上別致的吊腳門樓,並配上百年商埠老照片,仿佛行走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感受百年商埠的悠遠歷史和文化底蘊。歷經百餘年,西市場的老故事仍然沒有講完。

如果可以,請把我留在西市場!

文 / 攻略君

圖 / 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濟南人的品質生活指南,

@濟南攻略,原汁原味,拉拉濟南事兒.

當時,獨開門頭的店面有百餘家,經營範圍無所不有。那時的十一馬路路西邊都是一些老街、老巷、老房,東邊是西市場和一些獨立的門頭店鋪。馬路兩邊以鐵器加工、竹器編制、五金土產、副食調料和集市貿易為主。與西市場經營的商品相比,十一馬路則是拾遺補缺、各具特色。

一時間,“阜成信”棉花行、“泰豐園”飯店、“一間樓”百貨、“瑞蚨祥”綢布店等字型大小聚集在西市場片區,名噪省內外。周邊的居民來濟南,都要到西市場吃上一頓飯,才算是進了一趟濟南城。

圖片:次年五月

舊時的西市場還有三個鮮為人知的“小門兒”。即兩個“小西門兒”和一個“小南門兒”。兩個小西門兒分別在西市場西門的南北兩側,小南門位於南門西邊大約五六十米的地方。小南門兒直通西市場的西門內,中間與西門南側的小西門兒彎轉相通,好似一個三面都有出入口的“T”胡同,胡同裡居住的幾十戶人家都是老濟南人。

圖片:次年五月

北側的小西門兒可供“二百號大院”的市民出入,當時這三個小門兒方便了胡同裡大院裡市民生活出行的需要和便利,他們完全可以不走市場的大門兒,而是走小門兒抄近路到“二大馬路”或“十一馬路”購物。

來過西市場的人都忘不掉西市場的核心片區——華聯商廈,這裡的東西品種繁多、真的很齊全,西市場裡的小玩意兒也是舉不勝數,不管你能想到什麼東西,在西市場總能找到你滿意的對象。

每到過年前的西市場總是人頭攢動,之前上學的時候,經常會跟同學相約來這裡淘東西,不管需要不需要的,總會買回一大堆東西。

隨之時間的變遷,慢慢地來的少了,但是每次路過的時候自然也不會空手。不得不說這裡的東西真的是全,多麼不起眼的東西,似乎都可以淘的到,逛一逛,侃侃價格,也是蠻有意思的。

對於濟南人來說,能讓我們停下的就是西市場的美食小吃了。

舊時的西市場從北門進入西市場,東面是赫赫有名的“馬家館”。“麻醬燒餅”是馬家館的招牌,也是地地道道的濟南名吃。從馬家館向南是民生戲院,轉彎向西依次是和平電影院、振成舞臺、理髮店等,沿著一溜百貨雜貨、煙酒糖茶店再向西,就是西市場西門入口處的百貨大樓。

在西市場內的店鋪外面或者空閒的地段上,就是那些小生意人的天下:修鞋的棚子旁邊是修鋼筆的,賣烤地瓜的近鄰是纏糖稀的,販賣古董的地攤與舊書舊貨緊挨在一起,變魔術的和耍猴的爭地盤,唯有蹦爆米花的會躲在某一個角落裡,但是“炮聲”陣陣,生意很好。

圖片:jun_0314

讓我們一起看看從前到現在的那些西市場特色美食吧~

寶玉米線很大特色就是泡菜和醬,可以給老闆說多加泡菜的要求,但是有一點就是整碗略甜,喜歡的人都喜歡這個甜絲絲的味道。

風波莊是很有特色的一家餐館,作為一個資深吃貨自然也不會錯過這麼好玩的地方,一進店就覺得挺有意思,什麼武林秘笈還有各大門派劃分的桌子,最主要的是菜也做的不錯,菜的名字也充滿了武俠氣息,像大力丸,紫霞神功之類。

一大糕點作為濟南老牌子點心店,也是連鎖。這家是老店,在經三緯六路口處,店不大,但是挺明顯。從附近經過最喜歡進去轉一圈,聞一聞香味特別滿足,點心種類算多的,而且都很好吃,雖然不會特別的驚豔,但也少有難吃的。點心也有無糖的,適合老人和高血糖人群。

收收涼皮和西市場就是標配,來這裡必須要到收收一游,又薄又勁道的涼皮再加上調料,一年四季想起這口都感覺唾液在分泌。這份涼皮也吃出了一種情懷,小時候想吃涼皮了,媽媽就會騎自行車去涼皮攤捎來吃。

民天烤翅是西市場擼串之城的夜生活,這家老字型大小又特色的店面才是擼串的正經事。小道不寬,鋪子不大,車水馬龍,塞的滿滿當當。濃厚的肉香和老城的夜色,食客們各自為戰。

湖南米粉在經一緯九路口處,是家老店,關鍵是24小時營業。這裡的米粉入口即化,愛吃辣的不能錯過的美味。

香酥麻辣串這個店真是童年的回憶,小時候每次來西市場買小玩意,都會吃這個麻辣串,要是能吃上七八串都覺得無比幸福。一晃真是20年了,那時候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美食,覺得這個麻辣串就是最好吃的了。

聯益炸雞也是西商場的老店了,這裡的炸雞吃過以後不想第二家,身為西市場的忠實粉絲,不來品嘗這一家的炸雞,簡直說不過去。

1956年前後,全國範圍內出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全行業的改造高潮,也就是常說的“公私合營”。至此西市場經過多次工商業的梳理整合,出現了合作理髮店、合作委託店、合作飯店、合作文具店以及以集體經濟形式經營的西市場百貨大樓等,某種意義上講,西市場舊貌變新顏和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從此真正地拉開了序幕。

緯十路的文化長廊中,古樸的青磚黑瓦,加上別致的吊腳門樓,並配上百年商埠老照片,仿佛行走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感受百年商埠的悠遠歷史和文化底蘊。歷經百餘年,西市場的老故事仍然沒有講完。

如果可以,請把我留在西市場!

文 / 攻略君

圖 / 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濟南人的品質生活指南,

@濟南攻略,原汁原味,拉拉濟南事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