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了這個,再不用擔心快遞“走漏”你的信息了!

“雙十一”之後, 迎來了一波快遞配送高峰。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佈的《中國線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指出, 快遞單已成資訊洩露的重要載體。

而清楚寫明收件人姓名、手機號碼和具體住址的快遞面單, 成為個人資訊洩露的源頭之一。

這一現狀或將得到改變。 今年以來, 順豐、京東等多家快遞企業, 陸續推出隱藏寄收件人全名、部分電話號碼等個人資訊的“隱私面單”。 收送件時, 快遞員需要通過掃描, 才能獲得完整配送資訊。

多家快遞企業表示, 在價格上, 隱私面單與傳統快遞面單沒有區別。 有快遞員坦言, 掃描工作可能會影響配送時間, 但“提升了用戶滿意度”。

專家認為, 隱私面單僅是預防使用者資訊洩露的“第一把鎖”, 快遞企業尚需在流程上嚴加管理, 保護資訊安全。

保護使用者資訊隱私

暴露在傳統面單上的, 除了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姓名、手機號、地址外,

還可能有用戶網名和購物詳情。 把這幾項資訊組合起來, 結合網路“人肉”, 不難分析出個人愛好、家庭成員、經濟情況等私密資訊。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說:“快遞資訊洩露損害了行業, 破壞了相互的信任關係和市場的正常運行。 ”

“雙11”購物節剛過, 快遞派件員比平日更加忙碌。 在北京海澱某社區, 快遞公司的派件員正在用公司配備的掃碼槍掃描快遞單。 據他介紹, 今年8月起, 他負責的區域開始使用隱私面單。 不同于一覽無遺的傳統面單, 隱私面單對寄件人、收件人資訊進行了特殊處理, 部分資訊用條碼、二維碼、星號或表情符號等特殊符號代替, 讓不少人拍手叫好。 有網友說:“不用花時間處理快遞單,

快遞包裝可以想扔就扔了。 ”

10月, 順豐速運宣佈“豐密面單”服務正式上線, 可以實現收寄件人姓名、手機、位址全面隱藏或加密顯示。 順豐收件員或派件員將通過雙向隱藏電話號碼的方式聯繫客戶, 客戶收件時則使用電子簽收功能直接在手持終端上簽收。

順豐快遞單上, 收件人電話號碼被“*”代替

5月, 菜鳥網路聯合EMS、百世快遞、中通、申通、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天天、德邦、圓通、韻達等主要快遞公司, 宣佈正式上線隱私面單, 面單上電話號碼的中間四位將用星號代替。

早在去年6月, 京東集團已經開始試運行“微笑面單”, 隱去使用者的部分姓名和手機號資訊, 用笑臉符號(^_^)代替。 除此之外, 京東還研發了一款專門服務於配送員的手機應用軟體, 派件員需要通過手機軟體才能查詢和聯繫客戶。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快遞單是個人資訊最密集的地方, 資訊很有價值, 獲取簡單直接。 隱私面單主要避免了針對特定物件的資訊盜取。 同時, 這也意味著個人資訊的資料化,

保管在公司手裡的大量使用者資料到底怎麼使用, 還需要給出明確說法。 ”

順豐的“豐密面單”實行已超過兩個月, 如今, 順豐的收發件系統已全面改版, 快遞員使用公司用戶端記錄使用者資訊, 派件時, 同樣需要掃描才能顯示。 一名順豐快遞員說, 雖然增加了工作量, 但“用戶滿意度更高了, 也挺好。 ”

行業需除內鬼紮籬笆

隱私面單的出現得益於快遞資訊電子化, 但推廣起來還有一定困難。 比如, 企業需要開發特定設備和軟體, 商家和網站需要安裝相關元件, 快遞員也需要和新的配送方式磨合。

“隱私面單雖然給投遞聯繫帶來一些不便, 但它畢竟可以保護個人資訊, 是件好事。 ”不少網友留言支援快遞使用隱私面單。

隱形面單雖能防止有心之徒“扒垃圾桶”盜取資訊,卻不能防止快遞公司內部人員監守自盜,避免資訊洩露的關鍵還在於後臺管控。

之前發生的多起快遞企業員工出售客戶運單資訊的事件說明,即使簽署了保密協定,也不能防止個別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這也就意味著,保護個人資訊不能止於“隱私面單”,還要從技術和法律上加以管理。

業內人士指出,想要真正保護用戶隱私,還要進一步完善內部監管。目前,一些上市快遞公司建立了嚴格的資訊監管體系,查詢客戶資訊的人將會被記錄下IP位址、停留時間、查詢內容和方式,查詢到的資訊也無法複製。

另一方面,一些物流、快遞公司不注重資訊安全,常常成為駭客攻擊的對象。在某知名漏洞報告平臺上,可以查詢到一家知名快遞公司在2013至2015年間存在13份和資訊安全相關的漏洞報告,其中9份危害等級為“高”。

阿拉木斯認為,我國的快遞行業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迅猛發展,但相應的業務規範、員工培訓和教育、法制建設等都有欠帳。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不完善;另一方面,快遞行業發展不夠規範,比如加盟店與授權單位之間的法律關係不清晰,員工的培訓教育不扎實,業務規範執行不到位,資訊系統安全保護不夠等。

因而專家認為,隱私面單只是保護個人資訊的權宜之計,是一種防範隱私洩露的技術解決方式,但要從根本上和更大範圍上解決個人資訊洩露的問題,還需要從立法、執法入手,不給竊取、買賣個人資訊留下空子,用法律為公眾的隱私上一把安全鎖。

隱形面單雖能防止有心之徒“扒垃圾桶”盜取資訊,卻不能防止快遞公司內部人員監守自盜,避免資訊洩露的關鍵還在於後臺管控。

之前發生的多起快遞企業員工出售客戶運單資訊的事件說明,即使簽署了保密協定,也不能防止個別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這也就意味著,保護個人資訊不能止於“隱私面單”,還要從技術和法律上加以管理。

業內人士指出,想要真正保護用戶隱私,還要進一步完善內部監管。目前,一些上市快遞公司建立了嚴格的資訊監管體系,查詢客戶資訊的人將會被記錄下IP位址、停留時間、查詢內容和方式,查詢到的資訊也無法複製。

另一方面,一些物流、快遞公司不注重資訊安全,常常成為駭客攻擊的對象。在某知名漏洞報告平臺上,可以查詢到一家知名快遞公司在2013至2015年間存在13份和資訊安全相關的漏洞報告,其中9份危害等級為“高”。

阿拉木斯認為,我國的快遞行業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迅猛發展,但相應的業務規範、員工培訓和教育、法制建設等都有欠帳。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不完善;另一方面,快遞行業發展不夠規範,比如加盟店與授權單位之間的法律關係不清晰,員工的培訓教育不扎實,業務規範執行不到位,資訊系統安全保護不夠等。

因而專家認為,隱私面單只是保護個人資訊的權宜之計,是一種防範隱私洩露的技術解決方式,但要從根本上和更大範圍上解決個人資訊洩露的問題,還需要從立法、執法入手,不給竊取、買賣個人資訊留下空子,用法律為公眾的隱私上一把安全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