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都是大忽悠!“全面屏”這個詞到底緣何而來?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用這句詩來形容全面屏手機的現狀再合適不過。 但是, 全面屏這股春風又是何時飄來的呢?

曲面屏的下一站

自從蘋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來, 現代意義上的智慧手機的形態便被定型, 這種直板式的設計逐漸蠶食了原本屬於翻蓋和滑蓋結構的市場。

智慧手機初期外觀百家爭鳴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

此後的近十年來除了螢幕越來越大外, 智慧手機始終都沒有擺脫這種傳統的佈局。

還好, 全金屬一體化、雙面玻璃材質的出現, 讓智慧手機的檔次和顏值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2.5D螢幕玻璃的普及, 讓手指劃過螢幕邊緣的手感變得無比出色。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 “曲面屏”也不再是三星高端機的專利, 自2016年以來“曲面屏”元素便成為了很多國產高端手機的標杆。

三星第一款曲面屏手機Galaxy Edge

繼“曲面屏”之後, “全面屏”再度成為了高端智慧手機的標籤, 這種元素在不改變智慧手機直板形態的基礎上, 大幅擴寬了“視界”, 以小變化換取了更為震撼的視覺特效。 最關鍵的是, 隨著產業鏈的成熟, 全面屏在成本上也要遠遠小於曲面屏。

小米第一代全面屏手機MIX

然而, “全面屏”從默默無聞到大眾情人的轉變速度太快, 缺乏統一的認證標準, 也因此在手機廠商間引發了無數場論戰。

滿屏都是海報戰

誰也沒想到, 手機廠商用於為新品宣傳的海報, 成為全面屏論戰的導火索。 小米MIX2在發佈前的預熱階段, 官方在網上公佈的海報上格外突出了“全面屏2.0”的字樣,

下面則用一行“進化, 一次趨向完美的進化”小字詮釋了“全面屏2.0”的意義。

隨後, 努比亞也放出了一張宣傳海報, 以“顛覆, 因為不相信完美”為引提出了“全面屏2.1”的概念。 根據努比亞擅長的無邊框設計打法, 所謂“全面屏2.1”的潛臺詞就是將邊框壓縮到極致的2.0。

面對兩個後輩的“挑釁”, 夏普重新製作了一張旗下AQUOS S2手機的宣傳海報, 並打出了“全面屏29.0”標語, 強調AQUOS S2已經是夏普的第29款全面屏手機了, 無論小米、努比亞還是其他品牌的全面屏產品都是“後輩”。

問題來了, 根據經驗, 每一項技術或功能創新, 在宣傳上的標號或者是等級劃分都需要協力廠商權威方進行評判,成為行業上的共識。比如HDMI2.0、USB3.1、SATA3.0、IP67防塵防水等等。

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全面屏怎麼就一下竄到了2.0、2.1甚至29.0了呢?難道這項技術就這麼不值錢,想怎麼標就怎麼標嗎?

是誰創造了全面屏

夏普一直認為自己是“全面屏”的領路人,因為夏普在2014年推出了一款名為AQUOS Crystal的手機,和小米在2016年才推出的MIX非常像。從今天的審視角度來看,AQUOS Crystal的確符合“全面屏”的設計形態。

但可惜的是,夏普在當年卻以(三面)“無邊框”概念作為AQUOS Crystal的宣傳重點,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AQUOS Crystal開創了無邊框手機的歷史。

因此,雖然夏普此前推出了28款無邊框手機,但直到第29款AQUOS S2發佈才讓更多普通用戶得知它們原來也屬於全面屏手機這回事兒。

至於“全面屏”這個名詞,則是2016年10月25日小米在發佈第一代MIX手機時才正式提出的。通過百度指數可見,“全面屏”在2016年10月之前的搜索指數都是0,2016年底才慢慢冒頭,步入2017年才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並在2017年9月因“海報戰”而達到了巔峰。

如果將“全面屏”視為一個宣傳賣點,那小米自然是這個概念的創造者,這沒有任何爭議。對其他品牌而來,如果認可“全面屏”就跟著這個概念一起走;不認可便另起爐灶,換一種概念也沒有問題。

三星就選擇了第二種應對策略,雖然消費者都將Galaxy S8/S8 +/Note 8視為全面屏手機,但三星官方可不是這麼說的,而是將這一設計稱為“全視曲面屏”,具體的定義是超窄邊框、沉浸感視效、雙曲面側屏的顯示幕:在不增大手機體積的前提下擴展螢幕尺寸,重新定義了視覺感官的沉浸式體驗。

反之,拿“全面屏”這個概念調侃小米的做法都是欠考慮的。夏普和努比亞早前都是主打無邊框設計,如果拿“無邊框4.0”或“真無邊”來宣傳無疑可以更加突出自家的技術特色和優勢。畢竟無論是全面屏還是無邊框,都是殊途同歸的兩個概念:為了實現Edgeless。

既然拿“無邊框”宣傳旗下產品,無論是無邊框2.1還是29.0,潛臺詞都是已認可了小米提出的全面屏概念,這本來就是一件跟風的行為。

不過,隨著整個產業都將“全面屏”作為手機未來形態的發展方向,“全面屏”這個詞的背後代表著技術革新,以及消費者對整個(手機)正面都是屏的期待。從這個角度來看,“全面屏”是未來手機的設計標準,應該為整個手機行業的共有。

蘋果iPhone X也使用了全面屏這個概念

沒辦法,除非哪一個廠商提前申請了“全面屏”專利商標且通過實施。

誰是真正的全面屏

拋開“全面屏”概念的歸屬問題,單就從其字面意義來看,什麼樣的手機才符合“全面屏”的身份呢?對此問題,很多業內人士都提出來自己的看法。

在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兼魅藍事業部總裁李楠看來,三星Galaxy S8才是真正意義的“全面屏手機”,因為S8解決了螢幕IC元件的封裝問題。像夏普AQUOS Crystal這樣放棄對稱設計,削掉一頭提升屏占比只是一個ID設計的選擇並非技術突破,充其量只能算是“前・全面屏”。而三星S8引入了下一代螢幕的COF封裝技術,將螢幕下方IC等部分改動了位置並做到了柔性,在根本的技術層面縮減了邊框寬度,再加上18.5:9顯示比例和螢幕上的R角設計,這才是“真・全面屏”。

在夏普看來,像AQUOS S2和iPhone X這種採用“異形全面屏”,在螢幕頂部保留前置攝像頭和感測器的美人尖(劉海)設計才是王道;

在努比亞眼中,現有全面屏手機都是糊弄使用者濫竽充數的,邊框全部都粗大到不忍直視,只有將全面屏+無邊框兩個概念完美結合的,才配得上“全面屏2.1”的稱號。

雷軍在《全面屏的前世今生》一文中也闡述了其對全面屏概念的觀點。在他看來,全面屏手機從外觀上看正面應該幾乎都是顯示幕幕,給用戶帶來更具衝擊力的視覺體驗。其中,最關鍵的創新是突破了Android系統對16: 9的限制,小米通過和穀歌的反復溝通協商,最終才將17:9、18:9等超寬屏比例列入了官網支援範疇,並用102項專利技術實現了第一代MIX的全面屏,再結合懸臂梁壓電陶瓷、超聲波距離感應器、全陶瓷機身等多項技術與工藝才得以上市。

總之,“全面屏”這個標準現在還處於混沌之中。按照業內的共識,18:9(包括18.5:9和17:9)這種比標準16:9更長的螢幕硬體本身就屬於“全面屏”範疇,凡是採用這種超長螢幕的手機就都有資格以“全面屏手機”宣傳。但是,要想獲得“真・全面屏”,則需要借助異形切割、IC部件位置調整優化、針對螢幕邊框的進一步壓縮,將屏占比提升到更高的水準才有資格冠名,至少在短期內想設計出一款100%全是螢幕的手機.....別做夢了!

在宣傳上的標號或者是等級劃分都需要協力廠商權威方進行評判,成為行業上的共識。比如HDMI2.0、USB3.1、SATA3.0、IP67防塵防水等等。

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全面屏怎麼就一下竄到了2.0、2.1甚至29.0了呢?難道這項技術就這麼不值錢,想怎麼標就怎麼標嗎?

是誰創造了全面屏

夏普一直認為自己是“全面屏”的領路人,因為夏普在2014年推出了一款名為AQUOS Crystal的手機,和小米在2016年才推出的MIX非常像。從今天的審視角度來看,AQUOS Crystal的確符合“全面屏”的設計形態。

但可惜的是,夏普在當年卻以(三面)“無邊框”概念作為AQUOS Crystal的宣傳重點,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AQUOS Crystal開創了無邊框手機的歷史。

因此,雖然夏普此前推出了28款無邊框手機,但直到第29款AQUOS S2發佈才讓更多普通用戶得知它們原來也屬於全面屏手機這回事兒。

至於“全面屏”這個名詞,則是2016年10月25日小米在發佈第一代MIX手機時才正式提出的。通過百度指數可見,“全面屏”在2016年10月之前的搜索指數都是0,2016年底才慢慢冒頭,步入2017年才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並在2017年9月因“海報戰”而達到了巔峰。

如果將“全面屏”視為一個宣傳賣點,那小米自然是這個概念的創造者,這沒有任何爭議。對其他品牌而來,如果認可“全面屏”就跟著這個概念一起走;不認可便另起爐灶,換一種概念也沒有問題。

三星就選擇了第二種應對策略,雖然消費者都將Galaxy S8/S8 +/Note 8視為全面屏手機,但三星官方可不是這麼說的,而是將這一設計稱為“全視曲面屏”,具體的定義是超窄邊框、沉浸感視效、雙曲面側屏的顯示幕:在不增大手機體積的前提下擴展螢幕尺寸,重新定義了視覺感官的沉浸式體驗。

反之,拿“全面屏”這個概念調侃小米的做法都是欠考慮的。夏普和努比亞早前都是主打無邊框設計,如果拿“無邊框4.0”或“真無邊”來宣傳無疑可以更加突出自家的技術特色和優勢。畢竟無論是全面屏還是無邊框,都是殊途同歸的兩個概念:為了實現Edgeless。

既然拿“無邊框”宣傳旗下產品,無論是無邊框2.1還是29.0,潛臺詞都是已認可了小米提出的全面屏概念,這本來就是一件跟風的行為。

不過,隨著整個產業都將“全面屏”作為手機未來形態的發展方向,“全面屏”這個詞的背後代表著技術革新,以及消費者對整個(手機)正面都是屏的期待。從這個角度來看,“全面屏”是未來手機的設計標準,應該為整個手機行業的共有。

蘋果iPhone X也使用了全面屏這個概念

沒辦法,除非哪一個廠商提前申請了“全面屏”專利商標且通過實施。

誰是真正的全面屏

拋開“全面屏”概念的歸屬問題,單就從其字面意義來看,什麼樣的手機才符合“全面屏”的身份呢?對此問題,很多業內人士都提出來自己的看法。

在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兼魅藍事業部總裁李楠看來,三星Galaxy S8才是真正意義的“全面屏手機”,因為S8解決了螢幕IC元件的封裝問題。像夏普AQUOS Crystal這樣放棄對稱設計,削掉一頭提升屏占比只是一個ID設計的選擇並非技術突破,充其量只能算是“前・全面屏”。而三星S8引入了下一代螢幕的COF封裝技術,將螢幕下方IC等部分改動了位置並做到了柔性,在根本的技術層面縮減了邊框寬度,再加上18.5:9顯示比例和螢幕上的R角設計,這才是“真・全面屏”。

在夏普看來,像AQUOS S2和iPhone X這種採用“異形全面屏”,在螢幕頂部保留前置攝像頭和感測器的美人尖(劉海)設計才是王道;

在努比亞眼中,現有全面屏手機都是糊弄使用者濫竽充數的,邊框全部都粗大到不忍直視,只有將全面屏+無邊框兩個概念完美結合的,才配得上“全面屏2.1”的稱號。

雷軍在《全面屏的前世今生》一文中也闡述了其對全面屏概念的觀點。在他看來,全面屏手機從外觀上看正面應該幾乎都是顯示幕幕,給用戶帶來更具衝擊力的視覺體驗。其中,最關鍵的創新是突破了Android系統對16: 9的限制,小米通過和穀歌的反復溝通協商,最終才將17:9、18:9等超寬屏比例列入了官網支援範疇,並用102項專利技術實現了第一代MIX的全面屏,再結合懸臂梁壓電陶瓷、超聲波距離感應器、全陶瓷機身等多項技術與工藝才得以上市。

總之,“全面屏”這個標準現在還處於混沌之中。按照業內的共識,18:9(包括18.5:9和17:9)這種比標準16:9更長的螢幕硬體本身就屬於“全面屏”範疇,凡是採用這種超長螢幕的手機就都有資格以“全面屏手機”宣傳。但是,要想獲得“真・全面屏”,則需要借助異形切割、IC部件位置調整優化、針對螢幕邊框的進一步壓縮,將屏占比提升到更高的水準才有資格冠名,至少在短期內想設計出一款100%全是螢幕的手機.....別做夢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