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又見炊煙 作者:王善明

不見炊煙已經好多年了, 炊煙已經變成遙遠的回憶。

由於開展精准扶貧, 我住在離洋縣城 60公里的桑溪鎮金華 村, 每天早晨或黃昏,

散落在山嶺河邊的農舍煙囪裡悠悠地 冒出一縷縷青煙, 時斷時合, 難分難舍, 一派仙風道骨的模 樣。 一縷縷炊煙勾起我童年的記憶。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期, 中國經濟雖然說取得了很大 進步, 但還是十分落後, 物資相當匱乏, 不象現在有錢就可以買到想要的生活用品, 不論是實體店還是網店, 商品眾多, 應有盡有, 那時候有錢還不行, 好多生活用品憑票供應, 買油得有油票, 賣肉得有肉票, 那是一個憑票的年代。 我們姊妹四個, 上有姐姐哥哥, 下有妹妹, 平時的衣服也是老大穿了, 老二穿, 老二穿了, 老三穿, 以次類推, 衣服上面補丁摞補丁, 直到洗的發白, 不能再補的時候, 心靈手巧的母親還要剪下來給我們做鞋墊, 往往是一件衣服穿幾個人,

直到它千瘡百孔的時候, 才讓它退役, 特別是褲子就不分男孩女孩, 姊妹幾個都要穿。

到八十年代初期, 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中國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農村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廣大農民的潛能得到空前激發, 農民生產的糧食除自己吃之外, 還能用餘糧賣錢, 農民的手頭活泛了, 我父親由於當過民辦 教師, 在農村也算文化人, 頭腦靈活, 除種莊稼外, 還種煙葉, 這也是我們家的主要致富項目, 當時的萬元戶是農村人的最高奮鬥目標, 這時候我們才沒有穿補丁衣服了, 每年至 少做三次衣服, 春天、夏天、冬天, 記得我已經上初中了, 我們村裡有個裁縫就成了大忙人, 過年做衣服還得排隊。

那時候好像啥都缺, 吃飯也是問題, 經常覺得肚子餓, 我記得我是八歲才上的小學, 每天下午放學特早, 作業也很 少, 主要是尋豬草, 剩下就是玩, 不象現在的娃玩得那麼有檔次, 什麼遊戲機之類的東西, 男娃就是亂跑, 上樹陶鳥窩, 下河摸魚、捉螃蟹, 夏秋時節, 誰家門上有果樹就是我們襲擊的目標, 往往是一兩個人放風, 另外幾個人實施行動。

記得有一次我們去摘鄰居家的棗子, 大娘聽到動靜出來吆喝, 我們的一個小夥伴差點掉到尿坑裡, 有時候陶鳥窩還有碰到 蛇的時候, 嚇得臉色蒼白, 瘋跑一陣, 肚子咕咕叫的時候, 就是看家裡的煙囪冒煙了沒有, 如果冒煙說明母親開始做飯 了, 我們也就結束活動, 各回各家吃飯。

想想那時候我們的煩惱少啊, 雖然有時候吃不飽穿不暖, 沒有電腦, 沒有網遊, 可是我們玩得很接地氣, 也是純 天然的玩法, 有時也很危險, 可是很快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