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詩仙李白其實是這麼一個人,簡直看錯他了

1

一個春日的傍晚, 才子李客與妻子在庭院裡賞景, 三歲的兒子在旁邊玩耍。

看著滿院樹木蔥翠、繁花似錦, 李客詩情大發, 禁不住吟誦道:“春國送暖百花開,

迎春綻金它先來。 ”

妻子也是才女, 便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

下句未及出口, 就聽兒子在一旁叫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李客與妻子驚呆了, 喜出望外地看向兒子, 齊聲誇“好”。

“說得非常好, 兒子!”妻子誇獎道。

李客說:“正好孩子還沒起正式名字, 我們就叫他‘李白’吧。 ”

2

西元701年的一個春天, 李白出生在一個叫碎葉的美麗古城。

碎葉位於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 隨朝末年天下大亂, 李白的祖輩為避難, 把家從巴蜀遷到了這裡, 並在此經商。 到李白的父親李客時, 李客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 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富賈。

西元706年, 李客攜全家搬回四川。 這一年, 李白6歲。

李客搬回來的目的, 是想讓兒子李白參加科舉考試, 以成就一番功名, 然而回來才知道, 商人的後代是不允許參加科考的。

於是李客轉變思路, 讓李白遍讀百家奇書, 而且兼修武術, 並親授劍術, 以期使兒子成為奇才, 被朝廷發現並重用。

到18歲時, 李白熟讀了諸子百家、前人詩賦、史籍筆記等, 並習得一流劍術。

李客感到自己無力再教兒子,

就將李白送到了隱士趙蕤(ruÍ)門下。

3

趙蕤別號東岩子, 喜劍好琴, 博學多才, 著有《長短經》, 融合了儒、道、法、兵及陰陽家思想, 論述治國之方略。

趙蕤本不收徒, 但一番交談“面試”後, 發現李白十分聰明, 便破例收下。 李白於是跟隨趙蕤讀書、習字、練劍。

趙蕤對李白很是喜歡, 兩人不僅是師徒, 也是朋友, 經常一起賞花飲酒。

當然, 教徒弟不是為了讓其也做隱士。 趙蕤鼓勵李白學成後匡世濟民。 李白本人也有做魯仲連和諸葛亮的理想。

所以兩年後, 越蕤就讓學有所成的李白出山遠遊, 以尋找機會成就功業。 是年李白20歲。

4

李白生性俠肝義膽, 豪爽慷慨, 遊歷途中經常行俠仗義, 疏財濟貧。

就在20歲出山的那一年, 李白行至北庭時, 在一酒店遇見五個惡少調戲少女, 便挺身而出, 拔劍相救。 在惡戰中, 李白中了對方的劍毒, 後經神醫張待詔醫治, 才保住性命。

25歲時, 李白南遊至洞庭, 遇見吳指南救一跳水自盡的女子。 兩人相互欽佩, 聽說女子是被一富家少爺搶去玷污才自盡的, 都非常氣憤, 一起埋葬女子後, 當天夜裡同去殺了富少。

26歲那年, 李白帶了三十萬貫錢遊至廣陵, 見一窮書生賣字為父治病, 於是慷慨解囊, 送窮書生一萬貫。 後來很多人就都來找他借錢, 但多是有借無還。

所以不到一年, 李白三十萬貫散盡, 以至生病連買藥錢都沒有, 只得寫信向家裡要。

5

病好後,李白繼續遊歷。727年,27歲的李白為了一睹雲夢澤(湖泊,現已消失)的壯觀,來到了安陸縣城。

在一家酒店裡,李白聽老闆說當地住著一位學識淵博之人,就去拜訪。

李白拜訪的這個人,乃是故相許圉(yǔ )師之子,很有才華。他對李白也有耳聞,所以見到李白十分高興。

恰巧當時有許多客人在,客人們亦聞李白詩名,就請李白吟誦幾首自己的詩。

李白不好推辭,且本自負,於是當眾吟誦了《峨嵋山月歌》和《望廬山瀑布》,沒想到被躲在屏風後面的許圉師的孫女聽到。許圉師的孫女因此相中李白。

後來經孟浩然撮合,李白與許氏結為夫妻,招贅在了許家。夫妻感情很好,生有一男一女,兒子叫伯禽,女兒叫平陽。

6

李白在安陸生活了三年。因為不能參加科考,他只能向一些官員寫自薦信,以求施展抱負,但卻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只好求岳父幫忙。岳父將其推薦給在京做官的好友崔宗之和許輔乾。

730年,李白帶著岳父的推薦信北上長安。然而崔宗之與許輔乾都無力相助。不過,他們又把李白引薦給了玄宗皇帝的同母之妹、在終南山修道的玉真公主,也算是幫了點忙。

玉真公主很欣賞李白的才華,有意向皇兄推薦。但當朝駙馬張垍(jì)妒李白之才,搶先在皇上面前詆毀李白,所以玄宗未聽從玉真公主的薦言。

鬱鬱不得志的李白辭別玉真公主,去遊覽了當地著名的太白峰。

太白峰巍峨險峻,山路崎嶇難行。李白結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有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幾個月後,李白返回長安,在崔宗之的介紹下,結識了大自己42歲的賀知章。

賀知章讀了李白的《蜀道難》,大為讚賞,稱李白為“謫仙人”,並表示有機會要向皇帝推薦李白。他在朝廷擔任太子賓客。這是一個輔佐太子的官,有機會見到皇上。

7

辭別崔宗之與賀知章後,李白又開始了漫遊生涯。735年,李白來到太原,拜訪好友元演。期間,李白以劍會友,認識了當時還是一個小軍官的郭子儀。

兩個月後,李白想回安陸與家人團聚,去找郭子儀告別,沒想到郭子儀卻因“怠忽職守”罪被抓了起來,正準備問斬。

李白大驚失色,急忙去找到主帥,替郭子儀求情,救下了郭子儀。此時的李白不會想到,多年之後,郭子儀又反過來救了他。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善因善果吧。

告別了郭子儀,李白回到安陸。這一去就是十年,回來孩子都不認得他了,更不幸的是,許氏重病在床。不久,許氏病故。李白十分悲痛,與孩子們一起安葬了許氏。

過了一段時間,李白從痛苦中走出來,帶著一雙兒女去了山東,拜時稱“天下第一劍”的裴旻(mín)為師學劍。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李白與孔巢父等六位好友,在竹溪一起吟詩玩樂,人稱“竹溪六逸”。

然而李白只是表面上“逸”,內心實則充滿憂愁,憂朝廷奸臣當道、日暗雲昏,愁自己空有才學卻不得施展。

不料就在他借酒澆愁時,卻接到了皇上的一紙詔書。原來,玄宗皇帝下詔訪賢,玉真公主與賀知章等人趁機舉薦李白。玄宗皇帝讀了李白的詩,感其才而召之。

8

742年,42歲的李白奉詔入京。玄宗皇帝在長安宮接見了李白,當場賜湯一碗。玄宗親自用勺子攪了攪,然後端給李白,看著他喝下。

李白被封為翰林院學士。但這並不是官,沒有職權。又由於小人作梗,玄宗一直未重用李白,只把他當成個御用文人專職拍馬屁,比如著名的《清平調》三首就是讚美楊貴妃的。

所以,李白“安社稷”“濟蒼生”的抱負依然無法實現,沒事時還是去酒店借酒澆愁。“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此句寫李白,寫的正是這個時候。

743年,玄宗接見突厥使者。突厥挑釁,奉上一封以突厥文字寫的信,而朝廷無人能識。於是玄宗立傳李白。

李白正在酒店喝酒,被強行帶來上殿,雖然已經大半醉了,但頭腦還比較清醒。他認得突厥文,把信讀給玄宗聽。玄宗大喜,令李白寫《答番書》。

李白這時酒已經醒得差不多了,但依然裝醉,借機整治了幾個小人,令高力士脫靴,讓李林甫磨墨,又故意把紙弄掉叫張垍拾。

玄宗因為高興就護著李白,所以三人不得不從。然而這也為李白自己埋下了禍根。這些人不斷向皇上進讒,詆毀李白。744年,李白終被賜金放還。

9

離開長安後,李白再次漫遊天下。744年春,李白來到了著名的梁園遊玩。

梁園是漢代梁孝王劉武營造的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以鄒陽、嚴忌、枚乘、司馬相如、公孫詭、羊勝等為代表的西漢梁園文學主陣地。

所以李白非常傾慕。在酒店喝過酒後,他思古及己,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在牆上寫下了著名的《梁園吟》,然後搖搖晃晃而去。

之後,一位姑娘來到這裡,看到牆上的題詩非常驚奇,為其氣勢磅礴、情感激蕩而傾倒,一邊欣賞一邊讚歎。但店小二見牆上被寫字很生氣,準備擦掉。姑娘連忙阻止,並高價把牆買下,留下了“千金買壁”的佳話。

不久,李白聽說了此事,遂登門拜訪。姑娘姓宗,其祖父在武則天朝做過丞相。兩人一見如故,幾次交往之後,遂結姻緣。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宗氏還把李白的兒子和女兒接來同住。

同年夏天,李白告別宗氏與兒女,又去漫遊。在洛陽,李白見到了杜甫,中國歷史上兩位最負盛名的詩人終於相遇了。二人惺惺相惜,一起飲酒吟詩,遊玩了好多天。

745年,李白與杜甫在魯郡再次相聚,並一同拜訪了書法家李邕(yōng)。開始時,李邕對李白有點輕視。李白於是寫下著名的《上李邕》,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遂令李邕刮目相看。

10

李白與杜甫分別後,想去看望隱居在鏡湖的賀知章。在鏡湖不遠有天姥山,李白計畫與賀知章去遊天姥山,還沒去,頭天晚上卻先在夢中游了一番,於是一首描繪夢境的奇幻之詩誕生了,這就是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然而,當李白到了鏡湖時,賀知章卻已經於幾天前去世了。李白傷心不已,祭拜之後,就到別處遊歷。

753年,李白遊歷至安徽的秋浦湖,寫下許多相關的詩歌,其中包括著名的寫愁之作《秋浦歌》。年過半百,功名不就,對於一身才華而空懷高志的李白來說,豈一個“愁”了得!

就在李白準備離開秋浦去潯陽時,有一個人出於仰慕,用“十裡桃花,萬家酒店”把李白誆了去。這個人就是汪倫,因為李白而得以名傳千古。

所謂“十裡桃花”,是指他家十裡之外有個桃花潭;所謂“萬家酒店”,是指當地有一家姓萬開的酒店。

但李白並不生氣,反而非常高興。臨別時,感于汪倫踏歌相送之情,李白寫下了著名的《贈汪倫》,成為友情故事之佳話。

11

在李白遊歷天下的這些年裡,國家政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奸相李林甫已死,楊貴妃堂兄楊國忠接任,發動了兩次對雲南少數民族的戰爭,可謂禍國殃民;而楊貴妃乾兒子安祿山則屯兵河北,蠢蠢欲動。

756年,在充分準備後,安祿山終於公然造反,一路殺向長安,勢如破竹。

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殺死奸臣楊國忠,然後逼迫皇上殺死楊貴妃。駙馬張垍留守長安,投降了安祿山。

戰爭向南漫延。李白匆匆回家,接夫人與兒女往江南避難。

不久,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三請李白作幕府。睿智的宗夫人看透李璘請李白的目的,不過是想讓李白為其作些歌功頌德之文。此時太子李亨已經繼位,她擔心李白捲進皇室之爭,所以力勸李白別去,但勸住了前兩次,卻沒能勸住第三次。

當此國難,李白滿腔熱血,懷著匡扶社稷之心,到了李璘幕中。在為李璘謀劃之時,他也確實寫下了一些歌功頌德之詩,這就是組詩《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然而,正當李白熱血澎湃、自信滿滿,跟著永王北進時,太子李亨與永王李璘之間發生了爭位之戰。結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被以造反罪抓起來打入死牢。

12

死罪在身,李白心灰意冷,但在宗夫人的激勵與建議下,還是鼓起勇氣,嘗試著寫信向友人高適求救。高適當時是御史大夫,又兼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和淮南節度使,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可是,高適害怕連累自己,不敢替李白向皇上求情。宗夫人於是又去求負責李白之案的禦史中丞宋若思。宋若思很欣賞李白之才,伸出援手。但肅宗李亨卻堅決要殺李白。

就在這時,曾經被李白救過的大將郭子儀挺身而出,要以自己天下兵馬副元帥(正為李亨)之職換李白之命。

戰爭還沒結束,正在用將之際,肅宗李亨只得做出讓步,免除李白死罪,改為流放夜郎。

758年,58歲的李白在獄官押解下,乘舟前往夜郎,走了一年半,行至白帝城時遇赦。李白立即原路返回,並激動萬分地寫下了千古名作《早發白帝城》。

13

760年,李白到達預章,與家人團聚。此時的李白仍懷一顆報國之心,夢想被朝廷起用。

761年,李白不顧宗氏夫人的勸阻,帶病去參加駐紮在金陵的河南副元帥李光弼的東征軍。

但到軍中不久,李白就病情加重,只得回去。路過當塗時,李白留在了族叔李陽冰家養病。李陽冰為當塗縣令,他令人把宗夫人也接了過來。

762年九月,李白病情惡化。十一月彌留之際,李白把保留下來的詩稿交給李陽冰,並寫下絕筆詩《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一生自比大鵬,然最終未得高飛而折翅,帶著無盡的痛苦與憤恨與世長辭,終年62歲。

在李白的思想中,既有儒家的積極進取、建功立業,又有道家的訪仙遁世、傲視權貴,還有墨家的行俠仗義、功成身退。

但從李白一生求仕來看,佔據其思想主導的,還是儒家的用世精神,而道家的訪仙遁世與墨俠的功成身退,只是其在不得志狀態下的自我麻痹。

只得寫信向家裡要。

5

病好後,李白繼續遊歷。727年,27歲的李白為了一睹雲夢澤(湖泊,現已消失)的壯觀,來到了安陸縣城。

在一家酒店裡,李白聽老闆說當地住著一位學識淵博之人,就去拜訪。

李白拜訪的這個人,乃是故相許圉(yǔ )師之子,很有才華。他對李白也有耳聞,所以見到李白十分高興。

恰巧當時有許多客人在,客人們亦聞李白詩名,就請李白吟誦幾首自己的詩。

李白不好推辭,且本自負,於是當眾吟誦了《峨嵋山月歌》和《望廬山瀑布》,沒想到被躲在屏風後面的許圉師的孫女聽到。許圉師的孫女因此相中李白。

後來經孟浩然撮合,李白與許氏結為夫妻,招贅在了許家。夫妻感情很好,生有一男一女,兒子叫伯禽,女兒叫平陽。

6

李白在安陸生活了三年。因為不能參加科考,他只能向一些官員寫自薦信,以求施展抱負,但卻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只好求岳父幫忙。岳父將其推薦給在京做官的好友崔宗之和許輔乾。

730年,李白帶著岳父的推薦信北上長安。然而崔宗之與許輔乾都無力相助。不過,他們又把李白引薦給了玄宗皇帝的同母之妹、在終南山修道的玉真公主,也算是幫了點忙。

玉真公主很欣賞李白的才華,有意向皇兄推薦。但當朝駙馬張垍(jì)妒李白之才,搶先在皇上面前詆毀李白,所以玄宗未聽從玉真公主的薦言。

鬱鬱不得志的李白辭別玉真公主,去遊覽了當地著名的太白峰。

太白峰巍峨險峻,山路崎嶇難行。李白結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有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幾個月後,李白返回長安,在崔宗之的介紹下,結識了大自己42歲的賀知章。

賀知章讀了李白的《蜀道難》,大為讚賞,稱李白為“謫仙人”,並表示有機會要向皇帝推薦李白。他在朝廷擔任太子賓客。這是一個輔佐太子的官,有機會見到皇上。

7

辭別崔宗之與賀知章後,李白又開始了漫遊生涯。735年,李白來到太原,拜訪好友元演。期間,李白以劍會友,認識了當時還是一個小軍官的郭子儀。

兩個月後,李白想回安陸與家人團聚,去找郭子儀告別,沒想到郭子儀卻因“怠忽職守”罪被抓了起來,正準備問斬。

李白大驚失色,急忙去找到主帥,替郭子儀求情,救下了郭子儀。此時的李白不會想到,多年之後,郭子儀又反過來救了他。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善因善果吧。

告別了郭子儀,李白回到安陸。這一去就是十年,回來孩子都不認得他了,更不幸的是,許氏重病在床。不久,許氏病故。李白十分悲痛,與孩子們一起安葬了許氏。

過了一段時間,李白從痛苦中走出來,帶著一雙兒女去了山東,拜時稱“天下第一劍”的裴旻(mín)為師學劍。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李白與孔巢父等六位好友,在竹溪一起吟詩玩樂,人稱“竹溪六逸”。

然而李白只是表面上“逸”,內心實則充滿憂愁,憂朝廷奸臣當道、日暗雲昏,愁自己空有才學卻不得施展。

不料就在他借酒澆愁時,卻接到了皇上的一紙詔書。原來,玄宗皇帝下詔訪賢,玉真公主與賀知章等人趁機舉薦李白。玄宗皇帝讀了李白的詩,感其才而召之。

8

742年,42歲的李白奉詔入京。玄宗皇帝在長安宮接見了李白,當場賜湯一碗。玄宗親自用勺子攪了攪,然後端給李白,看著他喝下。

李白被封為翰林院學士。但這並不是官,沒有職權。又由於小人作梗,玄宗一直未重用李白,只把他當成個御用文人專職拍馬屁,比如著名的《清平調》三首就是讚美楊貴妃的。

所以,李白“安社稷”“濟蒼生”的抱負依然無法實現,沒事時還是去酒店借酒澆愁。“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此句寫李白,寫的正是這個時候。

743年,玄宗接見突厥使者。突厥挑釁,奉上一封以突厥文字寫的信,而朝廷無人能識。於是玄宗立傳李白。

李白正在酒店喝酒,被強行帶來上殿,雖然已經大半醉了,但頭腦還比較清醒。他認得突厥文,把信讀給玄宗聽。玄宗大喜,令李白寫《答番書》。

李白這時酒已經醒得差不多了,但依然裝醉,借機整治了幾個小人,令高力士脫靴,讓李林甫磨墨,又故意把紙弄掉叫張垍拾。

玄宗因為高興就護著李白,所以三人不得不從。然而這也為李白自己埋下了禍根。這些人不斷向皇上進讒,詆毀李白。744年,李白終被賜金放還。

9

離開長安後,李白再次漫遊天下。744年春,李白來到了著名的梁園遊玩。

梁園是漢代梁孝王劉武營造的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以鄒陽、嚴忌、枚乘、司馬相如、公孫詭、羊勝等為代表的西漢梁園文學主陣地。

所以李白非常傾慕。在酒店喝過酒後,他思古及己,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在牆上寫下了著名的《梁園吟》,然後搖搖晃晃而去。

之後,一位姑娘來到這裡,看到牆上的題詩非常驚奇,為其氣勢磅礴、情感激蕩而傾倒,一邊欣賞一邊讚歎。但店小二見牆上被寫字很生氣,準備擦掉。姑娘連忙阻止,並高價把牆買下,留下了“千金買壁”的佳話。

不久,李白聽說了此事,遂登門拜訪。姑娘姓宗,其祖父在武則天朝做過丞相。兩人一見如故,幾次交往之後,遂結姻緣。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宗氏還把李白的兒子和女兒接來同住。

同年夏天,李白告別宗氏與兒女,又去漫遊。在洛陽,李白見到了杜甫,中國歷史上兩位最負盛名的詩人終於相遇了。二人惺惺相惜,一起飲酒吟詩,遊玩了好多天。

745年,李白與杜甫在魯郡再次相聚,並一同拜訪了書法家李邕(yōng)。開始時,李邕對李白有點輕視。李白於是寫下著名的《上李邕》,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遂令李邕刮目相看。

10

李白與杜甫分別後,想去看望隱居在鏡湖的賀知章。在鏡湖不遠有天姥山,李白計畫與賀知章去遊天姥山,還沒去,頭天晚上卻先在夢中游了一番,於是一首描繪夢境的奇幻之詩誕生了,這就是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然而,當李白到了鏡湖時,賀知章卻已經於幾天前去世了。李白傷心不已,祭拜之後,就到別處遊歷。

753年,李白遊歷至安徽的秋浦湖,寫下許多相關的詩歌,其中包括著名的寫愁之作《秋浦歌》。年過半百,功名不就,對於一身才華而空懷高志的李白來說,豈一個“愁”了得!

就在李白準備離開秋浦去潯陽時,有一個人出於仰慕,用“十裡桃花,萬家酒店”把李白誆了去。這個人就是汪倫,因為李白而得以名傳千古。

所謂“十裡桃花”,是指他家十裡之外有個桃花潭;所謂“萬家酒店”,是指當地有一家姓萬開的酒店。

但李白並不生氣,反而非常高興。臨別時,感于汪倫踏歌相送之情,李白寫下了著名的《贈汪倫》,成為友情故事之佳話。

11

在李白遊歷天下的這些年裡,國家政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奸相李林甫已死,楊貴妃堂兄楊國忠接任,發動了兩次對雲南少數民族的戰爭,可謂禍國殃民;而楊貴妃乾兒子安祿山則屯兵河北,蠢蠢欲動。

756年,在充分準備後,安祿山終於公然造反,一路殺向長安,勢如破竹。

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殺死奸臣楊國忠,然後逼迫皇上殺死楊貴妃。駙馬張垍留守長安,投降了安祿山。

戰爭向南漫延。李白匆匆回家,接夫人與兒女往江南避難。

不久,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三請李白作幕府。睿智的宗夫人看透李璘請李白的目的,不過是想讓李白為其作些歌功頌德之文。此時太子李亨已經繼位,她擔心李白捲進皇室之爭,所以力勸李白別去,但勸住了前兩次,卻沒能勸住第三次。

當此國難,李白滿腔熱血,懷著匡扶社稷之心,到了李璘幕中。在為李璘謀劃之時,他也確實寫下了一些歌功頌德之詩,這就是組詩《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然而,正當李白熱血澎湃、自信滿滿,跟著永王北進時,太子李亨與永王李璘之間發生了爭位之戰。結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被以造反罪抓起來打入死牢。

12

死罪在身,李白心灰意冷,但在宗夫人的激勵與建議下,還是鼓起勇氣,嘗試著寫信向友人高適求救。高適當時是御史大夫,又兼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和淮南節度使,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可是,高適害怕連累自己,不敢替李白向皇上求情。宗夫人於是又去求負責李白之案的禦史中丞宋若思。宋若思很欣賞李白之才,伸出援手。但肅宗李亨卻堅決要殺李白。

就在這時,曾經被李白救過的大將郭子儀挺身而出,要以自己天下兵馬副元帥(正為李亨)之職換李白之命。

戰爭還沒結束,正在用將之際,肅宗李亨只得做出讓步,免除李白死罪,改為流放夜郎。

758年,58歲的李白在獄官押解下,乘舟前往夜郎,走了一年半,行至白帝城時遇赦。李白立即原路返回,並激動萬分地寫下了千古名作《早發白帝城》。

13

760年,李白到達預章,與家人團聚。此時的李白仍懷一顆報國之心,夢想被朝廷起用。

761年,李白不顧宗氏夫人的勸阻,帶病去參加駐紮在金陵的河南副元帥李光弼的東征軍。

但到軍中不久,李白就病情加重,只得回去。路過當塗時,李白留在了族叔李陽冰家養病。李陽冰為當塗縣令,他令人把宗夫人也接了過來。

762年九月,李白病情惡化。十一月彌留之際,李白把保留下來的詩稿交給李陽冰,並寫下絕筆詩《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一生自比大鵬,然最終未得高飛而折翅,帶著無盡的痛苦與憤恨與世長辭,終年62歲。

在李白的思想中,既有儒家的積極進取、建功立業,又有道家的訪仙遁世、傲視權貴,還有墨家的行俠仗義、功成身退。

但從李白一生求仕來看,佔據其思想主導的,還是儒家的用世精神,而道家的訪仙遁世與墨俠的功成身退,只是其在不得志狀態下的自我麻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