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慧農業帶領農民走上增收致富路——記蘭州市榆中縣“互聯網+設施農業”發展模式

原標題:智慧農業帶領農民走上增收致富路——記榆中縣“互聯網+設施農業”發展模式

菜農投身智慧農業增收致富

近年來, 榆中縣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延長產業鏈條, 吸引周邊城市居民進行農事體驗、發展休閒消費, 從而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 村民多年的生產模式和經驗從改造提升原有設施農業入手, 逐步探索智慧農業、鄉村旅遊、觀光採摘等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

我市高原夏菜主產區榆中縣大力推進“互聯網+設施農業”模式, 在田間地頭覆蓋WIFI, 實現農產品的全程溯源、智慧監控、標準化管理和社交網路銷售。 據瞭解, 榆中縣目前已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上千畝, 配備了智慧設備的蔬果大棚不僅提高了種植產量和生產效率, 也保證了“舌尖上的安全”。 越來越多的菜農在當地龍頭企業以及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 投身智慧農業, 增收致富。

蔬菜種植住進“高樓”

初冬, 每天每輛30噸位的20餘輛貨車緩緩從榆中縣康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駛出, 滿載新鮮蔬菜的車輛分別發往全國80多個城市。 記者走進榆中縣康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展示廳, 看到平常菜市常見的油麥菜、生菜、西蘭花、青筍等蔬菜就像人們住高樓一樣, 住在了一層層階梯式、盆架式佈置栽培的管道“高樓”上。 據悉, 這是康源現代農業示範園繼鋼架大棚、新型裝配式節能日光溫室、高效連棟溫室等設施為主的綠色蔬菜種植示範園之後的又一創新項目。

2014年康源公司負責人談應勇在三角城鄉三角城村流轉土地200畝, 開始了以鋼架大棚、新型裝配式節能日光溫室、高效連棟溫室等設施為主的綠色蔬菜種植示範園區。

同時, 康源公司積極開展高原夏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及高效鋼架塑膠大棚的建設及推廣工作, 帶動輻射周邊鄉鎮設施種植綠色蔬菜。 一年多時間裡, 已在三角城、夏官營、金崖、清水等7個鄉鎮建立了高效鋼架冷棚試驗推廣點, 大力推廣設施農業蔬菜種植, 並取得了良好的試驗效果。 高效鋼架大棚可以春提早, 秋延後, 錯茬種植綠色蔬菜, 年平均畝產可達到10000公斤以上, 畝收入達到2.2萬元以上, 畝均純收入1.2萬元以上, 深受當地百姓的歡迎, 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互聯網+現代農業在康源現代農業示範園的展示廳裡得到充分展示。 利用合成管道、盆景花架栽培技術種“高樓”蔬菜, 向空中要面積,
將菜園立體化。 這種技術充分利用空間複式模式, 空間利用率是大棚種植的2至3倍, 產量是大棚種植的2.5倍, 是傳統種植的3.5倍。 “管道式立體種植時尚美觀, 操作簡單, 可智慧補水補肥, 而且還能節水省肥。 ”康源現代農業示範園的負責人談應勇說。

在展示廳記者看到, 每一個不同的“高樓”造型前都掛著一個牌子, 就像是每家每戶的一個“房號”。 有的寫著吊柱式氣霧栽培, 有的寫著方形立柱水霧栽培, 還有A字型矩形槽、鏈條式牆體, 不同的名字代表著一種不同的栽培方式。 談應勇說:“像這種霧培技術進行蔬菜種植, 即利用噴霧裝置將營養液霧化為小霧滴狀, 直接噴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

實現蔬菜住‘高樓’的立體栽培。 無土栽培的優點在於原料來源於自然, 比土壤含有更多的礦物質, 同時也避免了土壤給蔬菜帶來的病蟲災害, 有效減少了農藥的使用, 可提高作物產量和空間利用率。 這些蔬菜瓜果長成後, 不僅清潔衛生、口感好, 而且因為生長週期短, 能長時間保持鮮嫩不易老。 ”農業園區內, 耕作從點種到採摘, 整個農業生產通過一台手機“搞定”。 自動噴水、補充光照, 農作物充分吸收大自然的營養, 擺脫對化肥的依賴, 成為真正的“綠色食品”;基於互聯網基礎上的“智慧農業”, 全程記錄農產品的生產、成長過程, 消費者點擊手機APP, 即可全程“溯源”。

邊說邊操作。 談應勇打開手機, 連上網, 手指一動, 大棚頂層的遮陽板就緩緩地合上了。 在高清監控螢幕前,每一個大棚都被看得清清楚楚,滑鼠輕輕一點,你想看哪個大棚,想看哪顆菜的長勢都可以將視頻拉近,近距離觀察。蔬菜的每個包裝袋上都打上了屬於自己的二維碼標誌,消費者可以根據這個查詢到產品的產地及詳細資訊,可瞭解生產綠色蔬菜的整個過程。

今年9月,談應勇帶著自己30多個品種的蔬菜赴廣西南寧參加了由省上組織的東盟產品推介會。“當時榆中的高原夏菜和定西中藥、平涼蘋果一同參展,我們的菜很快就受到國外友人的歡迎。”談應勇說,其中“五朵金花”最受歡迎,他掏出手機翻出照片,記者看到了“五朵金花”的真容,原來是花葉菜、白菜、油菜、紅菜、寶塔菜花5種菜被精心包裝成5種不同顏色的手捧鮮花。當時,新加坡一家蔬菜批發商看到優質的蔬菜非常感興趣,便留下了聯繫方式。半個月後專程從新加坡來到榆中縣進行考察,當即訂下40噸蔬菜發往新加坡。談應勇也受對方邀請于明年3月赴新加坡考察當地蔬菜市場。

“智慧農業”開闢農民增收新路子

初冬,在蔬菜大棚裡“春意盎然”,綠辣椒、紫茄子、每斤25元錢的聖女果……電子屏上溫度、濕度、生長期一目了然!“自從加入公司,跟著技術人員,使用高科技種大棚,幹農活越來越省力了,一點不累,還很輕鬆!以前一年下來掙2萬餘元,現在收入翻番了,生活越來越好了。”種了大半輩子地的村民陳吉寶高興地告訴記者,從今年3月份開始,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入園採摘,老百姓的收入每天都能看得見。

“通過螢幕我們就能看到哪兒缺水了。”李家莊村的技術員金尚科用手機操控著溫室大棚,手指一動,盡在掌控。據他介紹,現在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每個蔬菜大棚裡,安裝了智慧檢測儀器,負責監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以及土地的微量元素,設定好適合蔬菜生長的各種環境指標後,利用物聯網技術,只需一部手機就能把蔬菜大棚管起來,這樣在手機螢幕上我們就能及時瞭解每個大棚是否缺水了、缺肥了,一看就知道,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和物力,節約了生產成本。

“在現在規模的基礎上,示範園還將建設特色小吃街、窯洞住宿、兒童娛樂城等專案,通過吸引農戶入股的方式,不斷擴大其規模,將示範園建設成集旅遊、農業採摘、住宿、餐飲和娛樂的智慧生態文化休閒示範園,目的就是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告訴記者,為充分發揮智慧農業的效能,榆興兩年前從隴東學院、甘肅農大等涉農大中專院校招聘了數10名年輕的大學生組成了一個技術團隊,專門服務智慧農業園的生產與發展。

據瞭解,在榆中縣李家莊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榆中縣康源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園區的示範引領下,當地越來越多的菜農放棄傳統耕作方式,投身到農業物聯網的科技浪潮中。智慧農業已經成為榆中縣現代農業和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實現了新鮮蔬菜全年的均衡上市,更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找到了一條出路。

搶佔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制高點

為了切實做好榆中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工作,今年6月12日,榆中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長任第一副指揮,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分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集財政、農林、發改、國土、規劃以及城關鎮人民政府等17家單位為成員的榆中縣田園綜合體專案建設指揮部,並在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規劃指導組、金融協調組及項目實施組四個小組,具體分工負責試點建設日常工作。為了切實做好李家莊田園綜合體這一核心引領區創建工作,7月16日,從財政局、農林局、城關鎮人民政府、李家莊村委會及榆興公司抽調骨幹力量,成立了榆中李家莊田園綜合體專案指揮部辦公室,常駐李家莊村委會辦公。同時,對試點建設9大板塊25個重點專案進行了梳理和劃分,制定了《關於做好李家莊田園綜合體專案前期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專案的審批、指導、監管、驗收等主體進行了明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步伐。

據悉,榆中縣將重點圍繞在榆中水禾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榆中夏盛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等川東地區10個規模以上合作社中大力推廣榆中縣李家莊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互聯網+設施農業”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受益。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形成了無公害蔬菜、畜牧養殖和中藥材等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和全省冷涼型蔬菜出口創匯基地,也是西北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和蘭州設施農業生產縣。

記者 徐曉君 文/圖

在高清監控螢幕前,每一個大棚都被看得清清楚楚,滑鼠輕輕一點,你想看哪個大棚,想看哪顆菜的長勢都可以將視頻拉近,近距離觀察。蔬菜的每個包裝袋上都打上了屬於自己的二維碼標誌,消費者可以根據這個查詢到產品的產地及詳細資訊,可瞭解生產綠色蔬菜的整個過程。

今年9月,談應勇帶著自己30多個品種的蔬菜赴廣西南寧參加了由省上組織的東盟產品推介會。“當時榆中的高原夏菜和定西中藥、平涼蘋果一同參展,我們的菜很快就受到國外友人的歡迎。”談應勇說,其中“五朵金花”最受歡迎,他掏出手機翻出照片,記者看到了“五朵金花”的真容,原來是花葉菜、白菜、油菜、紅菜、寶塔菜花5種菜被精心包裝成5種不同顏色的手捧鮮花。當時,新加坡一家蔬菜批發商看到優質的蔬菜非常感興趣,便留下了聯繫方式。半個月後專程從新加坡來到榆中縣進行考察,當即訂下40噸蔬菜發往新加坡。談應勇也受對方邀請于明年3月赴新加坡考察當地蔬菜市場。

“智慧農業”開闢農民增收新路子

初冬,在蔬菜大棚裡“春意盎然”,綠辣椒、紫茄子、每斤25元錢的聖女果……電子屏上溫度、濕度、生長期一目了然!“自從加入公司,跟著技術人員,使用高科技種大棚,幹農活越來越省力了,一點不累,還很輕鬆!以前一年下來掙2萬餘元,現在收入翻番了,生活越來越好了。”種了大半輩子地的村民陳吉寶高興地告訴記者,從今年3月份開始,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入園採摘,老百姓的收入每天都能看得見。

“通過螢幕我們就能看到哪兒缺水了。”李家莊村的技術員金尚科用手機操控著溫室大棚,手指一動,盡在掌控。據他介紹,現在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每個蔬菜大棚裡,安裝了智慧檢測儀器,負責監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以及土地的微量元素,設定好適合蔬菜生長的各種環境指標後,利用物聯網技術,只需一部手機就能把蔬菜大棚管起來,這樣在手機螢幕上我們就能及時瞭解每個大棚是否缺水了、缺肥了,一看就知道,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和物力,節約了生產成本。

“在現在規模的基礎上,示範園還將建設特色小吃街、窯洞住宿、兒童娛樂城等專案,通過吸引農戶入股的方式,不斷擴大其規模,將示範園建設成集旅遊、農業採摘、住宿、餐飲和娛樂的智慧生態文化休閒示範園,目的就是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告訴記者,為充分發揮智慧農業的效能,榆興兩年前從隴東學院、甘肅農大等涉農大中專院校招聘了數10名年輕的大學生組成了一個技術團隊,專門服務智慧農業園的生產與發展。

據瞭解,在榆中縣李家莊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榆中縣康源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園區的示範引領下,當地越來越多的菜農放棄傳統耕作方式,投身到農業物聯網的科技浪潮中。智慧農業已經成為榆中縣現代農業和旅遊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實現了新鮮蔬菜全年的均衡上市,更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找到了一條出路。

搶佔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制高點

為了切實做好榆中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工作,今年6月12日,榆中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長任第一副指揮,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分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集財政、農林、發改、國土、規劃以及城關鎮人民政府等17家單位為成員的榆中縣田園綜合體專案建設指揮部,並在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規劃指導組、金融協調組及項目實施組四個小組,具體分工負責試點建設日常工作。為了切實做好李家莊田園綜合體這一核心引領區創建工作,7月16日,從財政局、農林局、城關鎮人民政府、李家莊村委會及榆興公司抽調骨幹力量,成立了榆中李家莊田園綜合體專案指揮部辦公室,常駐李家莊村委會辦公。同時,對試點建設9大板塊25個重點專案進行了梳理和劃分,制定了《關於做好李家莊田園綜合體專案前期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專案的審批、指導、監管、驗收等主體進行了明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步伐。

據悉,榆中縣將重點圍繞在榆中水禾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榆中夏盛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等川東地區10個規模以上合作社中大力推廣榆中縣李家莊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互聯網+設施農業”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受益。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形成了無公害蔬菜、畜牧養殖和中藥材等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和全省冷涼型蔬菜出口創匯基地,也是西北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和蘭州設施農業生產縣。

記者 徐曉君 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