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效傑為廣電指明四大發展路徑

2017年11月15日, 第二十五屆媒體融合技術研討會(ICTC2017)在杭州黃龍飯店隆重開幕。

開幕式上,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總工程師王效傑做了“加速智慧廣電建設 促進融合媒體發展”主題演講,

通過分析廣播電視目前遇到的機遇和挑戰, 指出了智慧廣電發展的路徑。

廣電面臨的兩大挑戰

1、廣播電視臺融合媒體制播能力不足。 綜合制播系統尚未建立、各類業務制播系統重複投資嚴重、製作流程複雜、制播效率不高、融合媒體創新能力低。

2、廣電網路融合媒體服務能力不足。 有線電視網路新業務部署緩慢、各地有線電視網路區域分割、廣電網路寬頻雙向化率水準較低、廣電終端尚未實現全國標準、安全保障體系和技術體系未建立。

3、有線網路發展差距較大, 缺乏競爭力。 截至2017年9月底, 全國333個地市中, 超過240個地市有線網完成數位化轉換。 但是有線數字單向使用者還占大部分。

並且2017年3季度與2017年2季度相比, 有線電視使用者總數、有線數位電視使用者數、有線數位化率、數位電視繳費使用者、數位電視使用者繳費率都呈現的是負增長。

廣電發展面臨的機遇

1、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 其中指出,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2、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媒體融合發展, 對媒體融合做出系列戰略部署, 要求媒體融合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 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轉變,

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

“智慧廣電”發展四大路徑

1、廣電融合媒體生產方式智慧化。 構建廣電融合媒體制播雲平臺, 通過融合媒體彙聚、大資料分析、智慧化生產, 實現廣電融合媒體生產方式智慧化;推動融合媒體制播雲平臺人工智慧+微服務化, 支撐在廣電融合媒體生產方式智慧化基礎上實現廣電融合媒體生產方式的開放、融合、協同的可持續創新。

2、廣電融合媒體生產方式智慧化。 構建廣電融合媒體服務雲平臺, 通過收視行為大資料分析、個性化智慧服務, 實現廣電融合媒體服務方式智慧化;推動融合媒體服務雲平臺人工智慧+微服務化, 支撐在廣電融合媒體服務方式智慧化基礎上實現廣電融合媒體服務方式的開放、融合、協同的可持續創新。

3、廣電融合媒體傳輸方式智慧化。 構建天地一體、寬頻交互、互聯互通、智能協同、可管可控的廣電有線無線衛星融合一體化智慧媒體融合網路, 通過構建廣電全IP寬頻網路, 實現廣電融合媒體傳輸方式智慧化;推動智慧媒體融合網路與微服務化的廣電融合媒體制播和服務雲平臺、多形態智慧終端機之間的開放、協同、融合和可持續創新, 支撐實現廣電融合媒體傳輸方式的智慧化發展。

4、廣電融合監管方式智慧化。 構建安全、開放和統一的廣電融合媒體監管雲平臺, 實現廣電融合媒體監管方式的智慧化;推動廣電融合媒體監管雲平臺人工智慧+微服務化, 創新管理方式、再造管理流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