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結核病校園爆發!我們該如何發現和預防?

今年8月, 我國桃江縣第四中學發生一起結核病聚集性疫情。 截至11月16日, 共發現29例肺結核確診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 另有38名學生預防性服藥。

肺結核現在聽起來好像挺少見的, 其實不然, 肺結核占了結核病的很大比例, 感染人群比例高, 而且死亡數量也很高, 結核病是 2015 年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它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在中國每年新發肺結核患者多達93萬人, 占全球的10%, 是目前結核病負擔最嚴重的30個國家之一。

一、哪些症狀表明可能患上了肺結核?

肺結核最突出的症狀就是咳嗽久治不愈。

除了咳嗽, 還會出現以下這些症狀:

1、全身症狀

發熱:大多為午後低熱, 多為38℃以下。 重症患者如急性粟粒型肺結核, 體溫可在39℃以上。 病人常感手腳心燥熱, 面頰潮紅。  

乏力:易感到疲勞, 全身無力, 休息後疲勞也不能緩解。

夜間出汗:睡眠時出汗, 以頸部、腋部和陰部出汗較多, 嚴重者可使內衣濕透。

食欲不振及消瘦:由於食欲不振, 影響進食, 故逐漸消瘦, 體重減輕。

月經不調:女患者可出現月經減少, 經期不規則, 甚至閉經。

心煩意亂:植物神經紊亂的相關症狀。

2.呼吸系統症狀

咳嗽、咳痰:血行播散型或輕型肺結核病人表現為乾咳或少量的白色粘痰, 乾酪空洞或損壞型肺結核咳嗽劇烈, 痰量增加, 合併感染時為咳大量膿性痰。

胸痛:當結核病變波及壁層胸膜時, 使胸膜產生炎症或粘連, 即產生胸痛, 胸痛可隨著咳嗽、深呼吸或體位變動而加劇。

咯血:相當多見, 當肺部的任何病變損傷了血管時, 便可出現咯血。 咯血量的多少因血管損傷部位、大小不同而不同:痰中帶血可因炎性病灶的毛細血管損傷所致,

整口血痰是由於小的動靜脈損傷, 大咯血是損傷了大血管特別是肺動脈所致。

呼吸困難:一般病人無呼吸困難, 只有重度胸膜炎或肺部病灶範圍很廣泛時才會出現呼吸困難、氣短或紫紺。

二、哪些人群更易感染肺結核呢?

其實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 不一定發生結核病, 是否感染結核, 主要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結核菌毒力的大小與身體抵抗力高低, 一般結核菌毒力強而身體抵抗力又低則容易被傳染。

幼兒、青春期、老年人和營養不良、塵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術後、慢性支氣管炎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發病率機會較高。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缺損,

抵抗力持續下降, 一旦感染結核菌極易發生結核病。 此外, 一些感染者在長期精神緊張或情緒抑鬱, 工作學習勞累和生活不規則等因素影響下, 也可能造成身體免疫力的下降而發生結核病。

三、我們該如何預防肺結核?

結核病的預防需要從兩方面出發, 一是組織疾病的擴散, 二是在疾病尚未發展到活躍階段時對病人予以早期治療。

對於大部分健康的普通人來說,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

保持通風:由於結核菌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所以保持良好的通風能降低結核菌的濃度, 限制其傳播;另外, 對於易感人群, 要進行少去人口密集處。

增強抵抗力:作息規律、保持充足營養、不吸煙酗酒、加強鍛煉, 這些手段能夠增強體質, 提高對病菌的抵抗力。

適當隔離:傳染性結核病人應將痰咳到衛生紙上以減少細菌擴散, 且對他們予以隔離, 對他們的日用品及周圍的物品進行隔離和消毒處理, 直到不再咳嗽為止。 易感人群儘量不要與患者接觸, 或者在接觸時佩戴口罩。 通常,正確治療幾天後病人傳染性會明顯降低,隔離時間不超過1~2周。

參考文獻

[1]WHO.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4[R].WHO,2014.

[2]衛生部.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08)[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默克診療手冊》大眾版

文/小皮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通常,正確治療幾天後病人傳染性會明顯降低,隔離時間不超過1~2周。

參考文獻

[1]WHO.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4[R].WHO,2014.

[2]衛生部.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08)[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默克診療手冊》大眾版

文/小皮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