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最多十年就能坐上無人車,自己開車反倒最危險?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在16日的2017百度世界大會上, 李彥宏說, 自從大家知道他7月坐著無人車去參加會議的事情後,

很多人都問他, “你坐無人車上五環有沒有吃到罰單?”

他承認, 確實收到了一張罰單, 他還說, 無人駕駛罰單已經來了, 無人車量產還會遠嗎?

本來, 業界普遍認為, 無人車實現量產的時間點在2020年, 可李彥宏卻透露, 百度將在2018年7月底就推出無人駕駛量產車。 而這款量產車為百度阿波羅與金龍客車合作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 名字叫做“阿波龍”

小巴一想到眼前的狀態, 擁堵的馬路, 充滿尾氣的空氣, 刺耳的喇叭聲;再想想無人車時代, 打開手機App一鍵叫車, 幾分鐘後車就停在社區樓下, 上車後想幹嘛就幹嘛, 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到了目的地直接下車付費。 這種感覺想想都很爽。

甚至, 有英國專家預言, 為了讓交通更安全, 最多再過25年, 人類將被禁止開車, 全部都由無人駕駛全面取而代之, 因為無人駕駛比人類開車更安全。

但是, 無人車真的能實現量產嗎?真的能上路嗎?未來人類真的會被禁止在馬路上開車?實在太好奇了, 小巴採訪了幾位大頭, 來聽聽他們的觀點。

劉興亮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互聯網學者

最多十年, 無人車時代就會到來

可隨意乘坐無人車, 自己開車反而很危險

就目前我們看到的, 比如7月李彥宏參加百度AI開發者大會路上所坐的無人車, 駕駛座還有人坐著, 還是得人機混合駕駛, 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車,

應該稱之為輔助駕駛或自動駕駛。 而我所理解的無人車是不需要人開車, 甚至不需要方向盤。

其實, 無人車時代的到來, 技術已經不是障礙了。 更重要的是, 交通、道路、法律法規的問題。 也就是說, 那時候所有的交通規則、交通設施、相關法律都得改。

大家都看得到, 無人駕駛就是未來的趨勢, 誰都無法阻擋, 只是什麼時候才能上路, 何時才能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問題罷了。 國家層面也非常支援並積極推動相關的進展。

一旦無人駕駛成為現實, 今後交通事故率將會降得非常低, 甚至接近於零。 路上無人車井然有序, 非常通暢, 將大大改善堵車問題。

更大的顛覆是, 未來我們都不需要再買車和開車, 甚至也不能再開車了。 就如今天的馬路, 如果騎著馬在路上走, 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未來, 我們自己開車上路反而成了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今後, 無人車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我們只要付費就好。

有人會問, 我喜歡開車怎麼辦?那就跟今天騎馬去馬場一樣, 以後開車去車場, 體驗駕駛的樂趣。

而這樣顛覆性的時代,最多十年就會到來,因為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快。

餘建約

建約車評創始人

無人車不能上路是不可能的

無人車首先會在3萬美金以上的汽車上佈置

目前無人車的發展面臨以下幾個挑戰:

① 技術挑戰

目前無人車的技術還在初期,成熟的技術應用還需要幾年時間。

② 產品化的挑戰

以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的首款無人駕駛量產車“阿波龍”為例,2018年實現小規模量產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目前無人車的執行機構、電腦構、傳感機構等很多東西不能大規模量產。所以,到了2022年左右,情況會比較明朗,很可能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價格方面,軟體是免費的,主要成本在於晶片和傳感設備。我估計在無人駕駛初期,無人車首先會在3萬美金以上的汽車上佈置,這樣比較合適一些。但隨著車輛開始量產,晶片的價格會很快下降,車價也會有所下降。

③ 商業模式的挑戰

目前,大公司層面如百度、穀歌、GM、特斯拉、福特、英特爾等,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

而初創公司此時吸引投資的難度在加劇,因為巨頭加大投資力度,產業格局趨向清晰,初創企業又沒有找到確定商業模式。

整個無人駕駛生態系統有分工,只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才能融到資進入到這個領域。

④ 人們心理接受度的挑戰

人們對無人車這種新事物的適應和培訓,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好在中國人非常勇於接受新事物。

⑤ 政策法規的挑戰

無人車不能上路,是絕對不可能的,但要真正上路,需要修改法律法規。如美國目前已經進展到參議院投票和審核的階段,而中國大概會在明年6月有一些考慮和措施。

首先是允許測試車上路,再是對未來的無人車上路進行相應的管理。無人車上路必須得遵守各種交通規則,同時也是為了確保安全,畢竟汽車涉及到社會公共安全問題。

常東嶽

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杭州)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

無人車要上路

必須在法律層面解決兩個問題

科技追求進步的特質和法律天然的滯後於科技的屬性之間必然會有衝突,就無人駕駛汽車計畫而言,想真正落地實施,並符合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必須先從法律適用層面解決以下兩個繞不開的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合法性問題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應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且規定了一系列駕駛人駕駛過程中應遵守的細則。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本意可知,駕駛人當然應為自然人。

在這一規定未被調整和廢止之前,無人駕駛汽車因為沒有駕駛人,能否上路,上路後如何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關於駕駛規則的調整,這是個很現實的亟需解決的法律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對應的責任劃分問題

不管現在的有人駕駛的車輛還是百度提出的無人駕駛汽車,一旦上路行駛,必然要解決發生交通事故或者交通違章等,對應的責任劃分問題。

現行的法律框架下,交通違章和交通事故都是駕駛人或車主擔責,在無人駕駛情形下,一旦發生交通違章,該怎麼處分,處分誰;發生交通事故了,怎麼分配責任,責任分配給誰,這都是問題。

事實上,關於無人駕駛汽車在法律適用層面的障礙,都能且只能通過立法修法的層面來解決。

從立法的層面看,無人駕駛汽車本身對應的品質控制標準界定、上路行駛涉及的身份確認,是對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運輸條例、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現行法律法規的顛覆性的挑戰。

如何讓無人駕駛汽車計畫落地,從立法的角度看,也任重道遠。

體驗駕駛的樂趣。

而這樣顛覆性的時代,最多十年就會到來,因為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快。

餘建約

建約車評創始人

無人車不能上路是不可能的

無人車首先會在3萬美金以上的汽車上佈置

目前無人車的發展面臨以下幾個挑戰:

① 技術挑戰

目前無人車的技術還在初期,成熟的技術應用還需要幾年時間。

② 產品化的挑戰

以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的首款無人駕駛量產車“阿波龍”為例,2018年實現小規模量產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目前無人車的執行機構、電腦構、傳感機構等很多東西不能大規模量產。所以,到了2022年左右,情況會比較明朗,很可能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價格方面,軟體是免費的,主要成本在於晶片和傳感設備。我估計在無人駕駛初期,無人車首先會在3萬美金以上的汽車上佈置,這樣比較合適一些。但隨著車輛開始量產,晶片的價格會很快下降,車價也會有所下降。

③ 商業模式的挑戰

目前,大公司層面如百度、穀歌、GM、特斯拉、福特、英特爾等,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了。

而初創公司此時吸引投資的難度在加劇,因為巨頭加大投資力度,產業格局趨向清晰,初創企業又沒有找到確定商業模式。

整個無人駕駛生態系統有分工,只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才能融到資進入到這個領域。

④ 人們心理接受度的挑戰

人們對無人車這種新事物的適應和培訓,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好在中國人非常勇於接受新事物。

⑤ 政策法規的挑戰

無人車不能上路,是絕對不可能的,但要真正上路,需要修改法律法規。如美國目前已經進展到參議院投票和審核的階段,而中國大概會在明年6月有一些考慮和措施。

首先是允許測試車上路,再是對未來的無人車上路進行相應的管理。無人車上路必須得遵守各種交通規則,同時也是為了確保安全,畢竟汽車涉及到社會公共安全問題。

常東嶽

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杭州)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

無人車要上路

必須在法律層面解決兩個問題

科技追求進步的特質和法律天然的滯後於科技的屬性之間必然會有衝突,就無人駕駛汽車計畫而言,想真正落地實施,並符合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必須先從法律適用層面解決以下兩個繞不開的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合法性問題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應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且規定了一系列駕駛人駕駛過程中應遵守的細則。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本意可知,駕駛人當然應為自然人。

在這一規定未被調整和廢止之前,無人駕駛汽車因為沒有駕駛人,能否上路,上路後如何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關於駕駛規則的調整,這是個很現實的亟需解決的法律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對應的責任劃分問題

不管現在的有人駕駛的車輛還是百度提出的無人駕駛汽車,一旦上路行駛,必然要解決發生交通事故或者交通違章等,對應的責任劃分問題。

現行的法律框架下,交通違章和交通事故都是駕駛人或車主擔責,在無人駕駛情形下,一旦發生交通違章,該怎麼處分,處分誰;發生交通事故了,怎麼分配責任,責任分配給誰,這都是問題。

事實上,關於無人駕駛汽車在法律適用層面的障礙,都能且只能通過立法修法的層面來解決。

從立法的層面看,無人駕駛汽車本身對應的品質控制標準界定、上路行駛涉及的身份確認,是對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運輸條例、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現行法律法規的顛覆性的挑戰。

如何讓無人駕駛汽車計畫落地,從立法的角度看,也任重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