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都是免費發短信,為啥爆火的飛信就敗給了微信?

還記得飛信嗎?最近, 移動要砸8391.1萬“復活”它!

飛信還沒死?估計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 的確沒死, 但和死了也差不多...

在微信面世後,

飛信就被一掌拍在沙灘上, 至今沒緩過勁來。

想當初, 飛信的勢頭直逼QQ, 註冊用戶最多達5億, 但轉眼間便遭騰訊反殺, 令人唏噓。

離飛信發佈正好過去了10年, 刀哥今天就來說說遲遲不肯入土的飛信。

1、應時而生的飛信, 把用戶感動哭了

2007年, 移動通信行業發生了幾件大事。

1月份, 劃時代的iPhone面世, 11月, 又出了個安卓。 智慧手機時代開始。

那年還有件大事, 那就是中國移動的飛信正式上線。 也許現在沒人看得上飛信, 但 在當時, 飛信是個實打實的重磅炸彈、超級應用。

在2007年, 人們的聊天工具主要是兩樣:QQ和短信。

QQ是免費的,

但彼時智能手機還未普及, 就算有能登QQ的手機, 誰也不能保證隨時線上, 流量傷不起。

短信是收費的, 一條一毛, 而且還有字數限制。 逢年過節的群發祝福, 或者班委的一次群發通知, 十來塊就沒了, 心疼!

直到2012年前, 全國短信數量都一直在攀升, 最多多達8973.1億條。 幾大運營商, 光靠短信業務, 就能躺著掙錢。

飛信進入市場的時機, 可謂恰到好處。 當時它主打的“免費短信”, 絕對令用戶尖叫。

只要用流量登錄, 就可以給任何移動號碼免費發短信, 而且發送數量沒有限制!另外, 飛信和QQ一樣, 也能在電腦上操作, 實現PC端和手機的同步切換。 用戶體驗, 豈一個“爽”字了得。

飛信產生的資費, 只來自於其產生的流量費。 在這點上, 飛信也優於QQ, 比QQ更省流量, 就算24小時線上, 每月50M也就頂天了。

而在應用方面, 飛信不僅適用于iOS和安卓, 也適用於當時業已式微的塞班, 甚至連WM等系統也沒放過, 簡直通殺。

而移動在推廣飛信方面, 也是下了大功夫。 比如當移動分析出飛信用戶絕大部分集中在動感地帶品牌下時, 大家便經常能在網路和傳統媒體上看到周傑倫、S.H.E、潘瑋柏旁邊掛著飛信廣告的海報。 甚至, 飛信還曾和QQ合作過, 推出“飛信QQ”。

最後, 在移動的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三大品牌的全方位立體攻擊下, 移動所向披靡, 飛信也隨之快速發展。

當時, 不知多少人的短信裡, 充斥著這樣的話:回復Y加好友。也不知多少公司職工、部門領導、大學班委,為了飛信,把原本的聯通號電信號,換成了移動號,把不能裝飛信的山寨機,換成了其他手機。

順帶地,飛信更是拯救了無數情侶,再也不用指著短信套餐過日子,終於能放開手腳大膽聊騷。

日益增長的用戶量,使移動一度誇下海口,要搶走騰訊(QQ)20%的用戶。而轉眼到了2012年,飛信的月活躍用戶高達9000萬,大有與QQ分庭抗禮的架勢。

可惜,移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2、別怪用戶喜新厭舊,怪自己不思進取

知乎上一位據說參與飛信開發的用戶曾透露,“飛信的開發、運營、推廣時,要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一句“避免國有資產流失”,開始了互聯網產品與傳統增值業務的內部自我博弈,讓飛信失去了進化的機會。

被束縛住手腳的飛信,不能給聯通號、電信號發短信,這在當時看起來還有點道理的思維,現在看來實在狹隘。

一直到2012年,飛信才對聯通和電信用戶開放,但還是沒人叫好,因為發給其他運營商的短信,還要收費!

同年9月,微信用戶數突破2億。微信崛起之時,也是飛信沒落的開始。移動不肯放手短信業務這一畝三分地。不敢革自己的命,最後只能被別人革命。

當反射弧極長的移動直到2012年才使飛信全網開放時,微信、米聊等各種軟體已經一股腦地全冒出來。它們出現在一個什麼時代呢?是流量資費下降、智慧手機井噴的時代,人們隨時線上成了常態。

在這個時代,飛信賴以支撐的“免費短信”幾乎全無優勢。這時,飛信從UI到體驗的缺陷也被放大,最後淪落為“可有可無”的軟體。

有人這麼吐槽, “大學的時候,妹子晚上12點多發飛信約我出去,結果第二天下午才收到。” 就飛信這樣的發送速度,不知道無形中拆散了多少情侶...這樣的Bug發生個三五次,誰也受不了。

針對這樣的Bug,玩飛信的人有自己的應對辦法,那就是在資訊結尾加一句,“收到請回復。”每個字都透著無奈。

再比如,飛信的PC用戶端很消耗電腦記憶體,電腦經常因為飛信而卡頓,遊戲玩家表示傷不起...

移動也不是沒搶救過飛信,也曾推出過新的溝通方式,甚至在2011年9月,還推出一款類似微信的軟體飛聊,但背靠移動這座大山,飛聊兩年時間所獲用戶量竟不足200萬,2013年便被放棄。

搶救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品牌形象已經根深蒂固——飛信是發免費短信的,而更重要的是, 移動的反應總比競爭對手慢了好幾拍,此消彼長 。想像一下,移動若能第一時間反撲,坐擁5億用戶的飛信,會是個什麼結果?

去年6月,移動一則《關於短信轉飛信業務下線的公告》,讓不少人誤以為飛信要停止服務了,差點集體在網上緬懷逝去的青春,為此官方還特意出面闢謠。隨後移動給飛信取了個新名字,叫“和飛信”。

和飛信主攻企業級IM市場的這塊業務,今年移動準備投入的8391萬,就是要砸向它。

但有些事,不是砸錢就能搞定的。

3、砸錢續命,能砸活嗎?

在個人通訊市場,飛信當初是占了先機的,但還是被眾多對手無情反超。轉戰企業通訊的和飛信,前景更不被人看好...

在和飛信之前,企業通訊領域就已經有多個玩家,比如企業微信,阿裡釘釘。和飛信不僅入局晚,背後又是後知後覺的移動,在面對阿裡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時會有什麼表現,你懂的。

雖然移動不差錢,但老用錢給飛信吊著口氣... 有些東西,還是適合塵封在記憶裡。

對於中國移動這波搶救,你怎麼看?

充斥著這樣的話:回復Y加好友。也不知多少公司職工、部門領導、大學班委,為了飛信,把原本的聯通號電信號,換成了移動號,把不能裝飛信的山寨機,換成了其他手機。

順帶地,飛信更是拯救了無數情侶,再也不用指著短信套餐過日子,終於能放開手腳大膽聊騷。

日益增長的用戶量,使移動一度誇下海口,要搶走騰訊(QQ)20%的用戶。而轉眼到了2012年,飛信的月活躍用戶高達9000萬,大有與QQ分庭抗禮的架勢。

可惜,移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2、別怪用戶喜新厭舊,怪自己不思進取

知乎上一位據說參與飛信開發的用戶曾透露,“飛信的開發、運營、推廣時,要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一句“避免國有資產流失”,開始了互聯網產品與傳統增值業務的內部自我博弈,讓飛信失去了進化的機會。

被束縛住手腳的飛信,不能給聯通號、電信號發短信,這在當時看起來還有點道理的思維,現在看來實在狹隘。

一直到2012年,飛信才對聯通和電信用戶開放,但還是沒人叫好,因為發給其他運營商的短信,還要收費!

同年9月,微信用戶數突破2億。微信崛起之時,也是飛信沒落的開始。移動不肯放手短信業務這一畝三分地。不敢革自己的命,最後只能被別人革命。

當反射弧極長的移動直到2012年才使飛信全網開放時,微信、米聊等各種軟體已經一股腦地全冒出來。它們出現在一個什麼時代呢?是流量資費下降、智慧手機井噴的時代,人們隨時線上成了常態。

在這個時代,飛信賴以支撐的“免費短信”幾乎全無優勢。這時,飛信從UI到體驗的缺陷也被放大,最後淪落為“可有可無”的軟體。

有人這麼吐槽, “大學的時候,妹子晚上12點多發飛信約我出去,結果第二天下午才收到。” 就飛信這樣的發送速度,不知道無形中拆散了多少情侶...這樣的Bug發生個三五次,誰也受不了。

針對這樣的Bug,玩飛信的人有自己的應對辦法,那就是在資訊結尾加一句,“收到請回復。”每個字都透著無奈。

再比如,飛信的PC用戶端很消耗電腦記憶體,電腦經常因為飛信而卡頓,遊戲玩家表示傷不起...

移動也不是沒搶救過飛信,也曾推出過新的溝通方式,甚至在2011年9月,還推出一款類似微信的軟體飛聊,但背靠移動這座大山,飛聊兩年時間所獲用戶量竟不足200萬,2013年便被放棄。

搶救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品牌形象已經根深蒂固——飛信是發免費短信的,而更重要的是, 移動的反應總比競爭對手慢了好幾拍,此消彼長 。想像一下,移動若能第一時間反撲,坐擁5億用戶的飛信,會是個什麼結果?

去年6月,移動一則《關於短信轉飛信業務下線的公告》,讓不少人誤以為飛信要停止服務了,差點集體在網上緬懷逝去的青春,為此官方還特意出面闢謠。隨後移動給飛信取了個新名字,叫“和飛信”。

和飛信主攻企業級IM市場的這塊業務,今年移動準備投入的8391萬,就是要砸向它。

但有些事,不是砸錢就能搞定的。

3、砸錢續命,能砸活嗎?

在個人通訊市場,飛信當初是占了先機的,但還是被眾多對手無情反超。轉戰企業通訊的和飛信,前景更不被人看好...

在和飛信之前,企業通訊領域就已經有多個玩家,比如企業微信,阿裡釘釘。和飛信不僅入局晚,背後又是後知後覺的移動,在面對阿裡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時會有什麼表現,你懂的。

雖然移動不差錢,但老用錢給飛信吊著口氣... 有些東西,還是適合塵封在記憶裡。

對於中國移動這波搶救,你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