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亞星為中國航母送錨鏈,陶安祥的世界第一是逼出來的

“如果我們國家要造航空母艦 ,那麼第一艘航母所用的錨鏈將全部由亞星捐贈 !”

如果我沒能力做好, 我們將一無所有

陶安祥,

1958年生, 祖籍江蘇靖江市東興鎮。 小時候常在長江邊上捉螺螄的陶安祥, 遠眺船來船往, 或許想不到他以後一輩子會與船舶的錨鏈糾纏不清。

(亞星錨鏈董事長陶安祥)

地處長江下游的靖江, 從事造船業、海工、以及各類艦船附件生產的企業很多, 這與它“扼江海門戶”的獨特地理位置有關。

農民出身的陶安祥, 進入了村辦小工廠“靖江新民錨鏈廠”, 因他精於算帳, 當上了會計。 說是工廠, 起初也就比村裡敲打農具的鐵匠鋪大一些而已, 搞的是錨鏈加工。

1980年, 23歲的陶安祥當上了廠長。 當時的生意不溫不火, 最令他不甘心的是, 天天起早貪黑, 忙的卻是敲敲打打最低端的活計。

那時候, 村辦小廠被人瞧不起, 廠裡的供銷員去人家廠裡採購鋼材, 剛搭話就讓人攆出辦公室。 陶安祥自己去西安參加一個訂購會, 也被主辦單位趕了出來。 走在寒冷冬夜的大街上, 陶安祥暗下決心, 想盡一切辦法, 也要把錨鏈廠做大做強。

(錨鏈廠區)

1988年, “靖江新民錨鏈廠”更名為“靖江錨鏈廠”, 企業搞承包, 政府批給陶安祥的獎金從幾萬、十幾萬, 到上百萬元, 他分文不要, 全部留給企業搞技改, 1993年, 兩條機械化生產線成功投產, 代替了過去手工製作的歷史。

1999年, 錨鏈廠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隨後更名為“江蘇亞星錨鏈有限公司”, 並由陶安祥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那時,

錨鏈廠的負債率高達98%, 每年光銀行利息就是上百萬元。

為了改制, 陶安祥多方集資, 認購了65.96%的股份, 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全都押上去。 壓力很大的他, 當著岳父、母的面, 對著妻子施建華說:“如果我能把企業做好, 你會跟我過上好日子;如果我沒能力做好, 我們將一無所有!”

2010年12月, 亞星錨鏈上市, 除了陶安祥夫妻及一對兒女4人(兒子陶興、女兒陶媛)外, 另外7個股東也一起進入億萬富翁行列。

與其他家族上市企業稍有不同:一是亞星錨鏈的大股東, 皆是與企業一起成長的村民;二是董事會幾乎來自公司的管理層, 且掌握實際控制權的陶安祥, 卻沒有使用“一股一票”, 而是改為“一人一票”制。 所有的企業重大決策, 由多數人的意見決定。

相比于發端于蘇南的其他企業而言, 亞星的改制及股份制改造更少有爭議, 股權結構上也更趨於家族化, “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陶安祥以獨特的分享方式, 把大家的力量攏在一起。 另外, 在企業管理、決策及運行上, “一人一票”制與按股權比例投票相比, 要顯得和諧、民主一些, 從而避免家族治理結構中的獨裁、專斷。

現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就是民主決策和監督。 施行民主管理, 有利於規範公司治理, 因為企業內家族長期一股獨大, 決策若由家族說了算, 管理方式就無法過渡到社會化和科學化上來。

逼出來的世界錨鏈大王

中國目前正進行舾裝的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的消息一出, 亞星錨鏈的股票一字漲停。 陶安祥早幾年就說:“如果我們國家要造航空母艦 ,那麼第一艘航母所用的錨鏈將全部由亞星捐贈 !”

一個航母用多少錨鏈?至少三條主錨鏈和四條輔助錨鏈。像航母這樣的海上巨無霸,穩固結實的錨對於固定來說至關重要,一旦發生錨的偏移,船舶會隨風隨流發生移動,那後果不堪設想。而亞星錨鏈生產的R6系泊鏈,正式專用於航母和大型軍艦以及大型的海工裝備上的。

在中國船舶行業,“亞星” 錨鏈是目前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世界著名品牌。當今世界船舶最高品質、超級豪華巨型遊輪“瑪麗王后2號”和“海洋自由號”上,都系著亞星錨鏈,採購亞星系泊鏈的還有馬士基船運、韓國現代、日本三菱、美國SBN、荷蘭殼牌等國際頂級公司,公司已擁有大部分國內錨鏈市場和50%的國際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錨鏈大王”。

一個由幾個農民拾掇的村辦小廠起家、讓許多人瞧不起的亞星錨鏈,為何能成為中國錨鏈走向世界、創民族品牌的領跑者?原因只有一個,世界錨鏈大王是逼出來的。

當年,錨鏈廠經過技改實現機械化生產,產品實現質的飛躍,本是件很高興的事,可陶安祥卻愁雲滿面,為什麼呢?他們廠遇上了國內造船配套前所未有的競爭,各大國營船廠“封殺”非下屬配套企業的產品,就是“胳膊肘不能往外拐”。

怎麼辦?被逼到十字路口的陶安祥想,國內既然走不通,工廠總不能等死吧,不如眼睛向外,搞出口,走外貿。

1995年,一份來自新加坡的訂單,讓“山窮水盡疑無路”的亞星看到了新的希望,從此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拿國際訂單,沒有可靠的產品品質是不行的。亞星一邊接外單,一邊投入資金抓技術改造,通過了一家家世界船級社的認可,很快在國際市場上打開了銷路。

(海上鑽井的R5級系泊鏈)

亞星產錨鏈站上了世界船用錨鏈之巔,成了歐美、日本等地船企的首選品牌後,陶安祥與亞星又開始尋找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過去30年間,在海洋裝備製造業,中國以中低端製造為主,曾一度處於世界“第三梯隊”。

海洋時代已經到來,海上石油開採正從淺海向深海發展,陶安祥說,亞星雖是船用錨鏈世界第一,如果不做系泊鏈,就是大而不強。

生產系泊鏈門檻高、風險大;當年日本一家企業就因生產系泊鏈遇到品質索賠,被迫退出該領域。在國外壟斷企業控制下的市場,中國企業要進入這個領域,可謂難上加難。從2005年至2007年,亞星的R3、R4級系泊鏈研發出來了,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在系泊鏈長達30年壟斷。

系泊鏈是如航母等巨型船舶及深水石油的輔助設備,此前幾年以R4級系泊鏈為主。2012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成功地在南海海域打下第一口鑽井,這可是代表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鑽井平臺技術的最高水準呀!

在舟山群島附近海面調試時,遭遇14級颱風“梅花”正面衝擊,驚濤駭浪中,全憑12根亞星牌系泊鏈“定”住乾坤。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12根亞星牌系泊鏈,是國際上首次出現的更高強度R5級系泊鏈。

不應當排斥家族企業模式

亞星是一家典型“家族化”企業,掌門人陶安祥,還有其妻施建華、兒子陶興、女兒陶媛,一家人都在企業裡。此外,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陶良鳳等許多公司高管,與陶安祥均有親戚關係。

(亞星公司總經理陶良鳳(左排紅衣者)彙報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不少人以為,家族企業是現代企業形態中“落後”的代名詞,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正如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所說,國際500強企業,只要是家族控制的,有主人的企業,任何的平均效益都高於沒有主人的企業。

目前,在上市公司亞星錨鏈的股權結構中,陶安祥家族成員持股比例較高。其中,陶安祥持有27.7%的公司股權,兒子陶興的持股比例為7.49%,另外妻子施建華、女兒陶媛也有一定比例的持股。2017年4月21日,亞星公司董事會決定,聘任陶興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此舉或是陶興開始進入亞星接班佈局的前奏。

(亞星股東結構比例圖)

不應當排斥家族企業模式!

有人也許會說,國外著名的家族企業雷曼、安然不是哄然倒塌嗎?雷曼兄弟還是一個150多年的家族企業呀!請大家勿要忘記這麼一點,N代之後,雷曼還能算是一個純粹的家族企業嗎?

其家族成員控制的股權也就是1%~2%之間,幾乎是沒人管的狀態。小股東用腳投票,隨便就可以選出一個董座,失去控制權的雷曼家族,悶在裡面,還會關心什麼做假賬,還算是企業的主人?!

當然了,家族企業也不能傳統的家族化管理,必須實現現代化、國際化管理,把家族的文化和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相契合,這方面統一了,家族內部就能團結起來,勁往一處使。我想,這也是陶安祥為何要實行“一人一票”制管理及重大決策的最大緣由吧!

每一個企業都願意朝著”百年企業“的目標去做的,陶安祥也不例外,亞星是他生命的全部意義之所在。錨鏈,是細分領域的小行業,也是一個傳統產業,但它一直在創新和變革當中。

只要一代代堅守下去,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把技術做到極致,把服務做到極致,任何一個政策、環境、市場再變動,都會需要你的產品。除非出現重大戰略失誤,亞星錨鏈有足夠的理由去成為一一家“百年企業”!

——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7) ——

一個航母用多少錨鏈?至少三條主錨鏈和四條輔助錨鏈。像航母這樣的海上巨無霸,穩固結實的錨對於固定來說至關重要,一旦發生錨的偏移,船舶會隨風隨流發生移動,那後果不堪設想。而亞星錨鏈生產的R6系泊鏈,正式專用於航母和大型軍艦以及大型的海工裝備上的。

在中國船舶行業,“亞星” 錨鏈是目前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世界著名品牌。當今世界船舶最高品質、超級豪華巨型遊輪“瑪麗王后2號”和“海洋自由號”上,都系著亞星錨鏈,採購亞星系泊鏈的還有馬士基船運、韓國現代、日本三菱、美國SBN、荷蘭殼牌等國際頂級公司,公司已擁有大部分國內錨鏈市場和50%的國際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錨鏈大王”。

一個由幾個農民拾掇的村辦小廠起家、讓許多人瞧不起的亞星錨鏈,為何能成為中國錨鏈走向世界、創民族品牌的領跑者?原因只有一個,世界錨鏈大王是逼出來的。

當年,錨鏈廠經過技改實現機械化生產,產品實現質的飛躍,本是件很高興的事,可陶安祥卻愁雲滿面,為什麼呢?他們廠遇上了國內造船配套前所未有的競爭,各大國營船廠“封殺”非下屬配套企業的產品,就是“胳膊肘不能往外拐”。

怎麼辦?被逼到十字路口的陶安祥想,國內既然走不通,工廠總不能等死吧,不如眼睛向外,搞出口,走外貿。

1995年,一份來自新加坡的訂單,讓“山窮水盡疑無路”的亞星看到了新的希望,從此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拿國際訂單,沒有可靠的產品品質是不行的。亞星一邊接外單,一邊投入資金抓技術改造,通過了一家家世界船級社的認可,很快在國際市場上打開了銷路。

(海上鑽井的R5級系泊鏈)

亞星產錨鏈站上了世界船用錨鏈之巔,成了歐美、日本等地船企的首選品牌後,陶安祥與亞星又開始尋找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過去30年間,在海洋裝備製造業,中國以中低端製造為主,曾一度處於世界“第三梯隊”。

海洋時代已經到來,海上石油開採正從淺海向深海發展,陶安祥說,亞星雖是船用錨鏈世界第一,如果不做系泊鏈,就是大而不強。

生產系泊鏈門檻高、風險大;當年日本一家企業就因生產系泊鏈遇到品質索賠,被迫退出該領域。在國外壟斷企業控制下的市場,中國企業要進入這個領域,可謂難上加難。從2005年至2007年,亞星的R3、R4級系泊鏈研發出來了,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在系泊鏈長達30年壟斷。

系泊鏈是如航母等巨型船舶及深水石油的輔助設備,此前幾年以R4級系泊鏈為主。2012年,我國自主設計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成功地在南海海域打下第一口鑽井,這可是代表當今世界海洋石油鑽井平臺技術的最高水準呀!

在舟山群島附近海面調試時,遭遇14級颱風“梅花”正面衝擊,驚濤駭浪中,全憑12根亞星牌系泊鏈“定”住乾坤。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12根亞星牌系泊鏈,是國際上首次出現的更高強度R5級系泊鏈。

不應當排斥家族企業模式

亞星是一家典型“家族化”企業,掌門人陶安祥,還有其妻施建華、兒子陶興、女兒陶媛,一家人都在企業裡。此外,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陶良鳳等許多公司高管,與陶安祥均有親戚關係。

(亞星公司總經理陶良鳳(左排紅衣者)彙報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不少人以為,家族企業是現代企業形態中“落後”的代名詞,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正如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所說,國際500強企業,只要是家族控制的,有主人的企業,任何的平均效益都高於沒有主人的企業。

目前,在上市公司亞星錨鏈的股權結構中,陶安祥家族成員持股比例較高。其中,陶安祥持有27.7%的公司股權,兒子陶興的持股比例為7.49%,另外妻子施建華、女兒陶媛也有一定比例的持股。2017年4月21日,亞星公司董事會決定,聘任陶興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此舉或是陶興開始進入亞星接班佈局的前奏。

(亞星股東結構比例圖)

不應當排斥家族企業模式!

有人也許會說,國外著名的家族企業雷曼、安然不是哄然倒塌嗎?雷曼兄弟還是一個150多年的家族企業呀!請大家勿要忘記這麼一點,N代之後,雷曼還能算是一個純粹的家族企業嗎?

其家族成員控制的股權也就是1%~2%之間,幾乎是沒人管的狀態。小股東用腳投票,隨便就可以選出一個董座,失去控制權的雷曼家族,悶在裡面,還會關心什麼做假賬,還算是企業的主人?!

當然了,家族企業也不能傳統的家族化管理,必須實現現代化、國際化管理,把家族的文化和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相契合,這方面統一了,家族內部就能團結起來,勁往一處使。我想,這也是陶安祥為何要實行“一人一票”制管理及重大決策的最大緣由吧!

每一個企業都願意朝著”百年企業“的目標去做的,陶安祥也不例外,亞星是他生命的全部意義之所在。錨鏈,是細分領域的小行業,也是一個傳統產業,但它一直在創新和變革當中。

只要一代代堅守下去,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把技術做到極致,把服務做到極致,任何一個政策、環境、市場再變動,都會需要你的產品。除非出現重大戰略失誤,亞星錨鏈有足夠的理由去成為一一家“百年企業”!

—— 長三角家族企業之(7)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