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惠州實現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品質安全可追溯

農戶在四季綠農業科技示範園打理蔬菜。 本報記者陳春惠 攝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農產品品質安全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

我市從實際出發, 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堅持走綠色、精品、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實行嚴格的農產品生產使用和監管制度, 多管齊下構築起農產品品質安全“防火牆”, 全方位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企業設實驗室和檢測室對產品進行自檢

“每一棵蔬菜都是一個承諾”, 走進位於惠陽區平潭鎮的四季綠農業科技示範園, 這樣的標語直抵人心。 “我們建立了惠州首家民營農科院, 並設立實驗室和檢測室, 對所有產品在採收前、入倉前進行自檢, 嚴禁任何不合格的產品流通上市。 ”惠州市四季綠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伍一輝介紹, 四季綠只銷售按照國家標準種植或養殖的健康安全特色農產品, 並承諾任何人發現四季綠農產品有農殘超標或假冒行為,

經核實獎勵人民幣一萬元。

在動、植物病蟲害問題上, 四季綠更側重預防。 該公司董事長張宋表示, 通過掌握不同品種的喜好, 選擇可以供其健康成長的環境和規避影響其合理生長的條件, 做到儘量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生蟲或少生蟲。 哪怕生蟲, 也可採用昆蟲性激素等方法進行生物防控, 使用太陽能滅蟲燈、趨色性粘蟲板等物理防控。 如此一來, 不僅提高產品品質、產量, 還能降低生產成本。

在全省率先將種植養殖散戶納入監管範圍

為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築起了多重綠色屏障。 記者從市農業局瞭解到, 我市以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為重點和突破口, 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安全水準。

同時, 建立完善市、縣、鎮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 目前, 市、6個縣(區)均建有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全市有農業的70個鎮(街)全部建有農殘檢測站;全市建制鎮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銷售店和農貿市場基本實現食用農產品掛牌標識經營;全市每年抽檢農產品100批次以上, 抽檢樣品近30萬個, 總體合格率超99%。 我市還率先在全省將種植、養殖散戶納入監管範圍, 努力構建全領域、無漏洞監管體系。

另外, 我市積極探索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新路徑, 把建立惠州市農產品品質安全信用管理平臺和惠州市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與溯源平臺作為實施農產品品質安全智慧監管的有效嘗試。

目前, 全市納入農產品品質安全信用管理平臺的農產品生產企業有1079家, 納入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與溯源平臺的農業經營主體有1132家, 可追溯產品292個, 實現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各個環節的品質安全監管與溯源, 有效提升了農產品市場佔有率、附加值及美譽度。

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駱 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