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因為不賺錢!這個行業的企業正接二連三地死掉!

小藍單車死了, 因為不賺錢!

什麼鬼?

打開小藍單車的網頁, 主頁已沒人維護亂碼了。 而不久之前, 主頁還透著走高逼格用戶體驗路子的feel。

時下, 小藍拖欠了70餘家供應商資金達2億元, 遣散了高管員工、拖欠了2個月工資, 並且用戶押金難退。 遭遇多重打擊的小藍單車, 壽終正寢了。

好有feel

2017年3月, 在北京盛大的發佈會上,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創始人、CEO李剛奉獻了自己的首秀。 愛好騎行的他,

離開美國回國創業, 2014年面向高端用戶創辦主推中高端車型服務的“野獸騎行”。 2016年10月, 李剛踏上共用單車的風口, 又創辦了“小藍單車”(bluegogo), 11月正式運營。

妥妥的矽谷范兒

成立僅兩個月後的2017年1月, 小藍單車獲得了4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由黑洞資本領投, 智明星通跟投,

估值10億人民幣。

看上去很多錢, 是不是?然而, 這個時候, 共用單車屆的兩大頭部霸主——摩拜和ofo(小黃車)分別完成了E輪融資。 摩拜6月獲得6億美元的投資, ofo7月獲得7億美元的投資。 小藍的A輪融資量與他們相比簡直是丐版。

不但如此, 3月份談好的B輪融資遲遲不見錢,

6月就傳來宣告失敗的消息, 自此, 小藍單車的融資路就沒有了動靜。

10億人民幣對10億+美元的融資規模, 小藍單車不但入行晚, 且資金量遠遠不及摩拜和ofo。 儘管如此, 李剛團隊還是將小藍帶入了共用單車二線陣營的前列。

眾所周知, 大部分創業企業開始都不贏利, 靠的就是風投一輪一輪地輸血, 在此過程中迅速佔領市場, 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小藍單車要從共用單車陣營中殺出血路, 李剛走的是差異化精細化技術流的路子。

他們不計成本, 在批量車型中嘗試帶導航的電子屏、碳纖維車身、無級調整、減震車座和三級變速等。 正是這樣的嘗試,讓一部分用戶成了小藍單車的忠粉。也讓小藍打入了共用單車第二陣營的首位。

然而商業社會的淘汰是殘酷的。共用單車,本就是重資產、盈利模式不明、進入門檻不高且渴求資金支持的新興行業。造車、運營、推廣、維護都需要燒錢。沒有錢,寸步難行。與已經5輪融資的摩拜和ofo相比,才經歷一輪融資的小藍,終於倒下了。

共用單車死亡史

在小藍單車之前,悟空單車、町町單車、3Vbike都接二連三地出現資金問題而停業。因為是資本青睞的風口,共用單車領域從2016年起湧入了數十家單車平臺玩家,市場競爭激烈。來得快也去得快,自今年6月起,倒閉接踵而至。

共用單車倒閉第一家——悟空單車

成立于重慶,註冊資本10萬元人民幣,採用招募個人小商家眾籌合夥人模式解決資金來源的悟空單車,沒有好的供應鏈資源,使用機械鎖易丟車,車子品質不佳,ofo進入重慶後推行免費騎,在這樣多重打擊下,合夥人小商戶基於風險考慮不願再投資,資金鏈一斷,2017年6月,悟空單車轟然倒地,運營僅5個月。

被偷光的——3Vbike

同樣是缺乏資金支持,2017年2月才正式上線的3Vbike,用籌集的六七十萬元人民幣造了1000多輛車,發力三線城市。原想差異化經營,不料基本被偷光。嚴重的損失使得3Vbike在四個月後宣佈倒閉。它的來去匆匆更不曾給用戶和媒體留下深刻的印象。

無資金輸血倒下的——町町單車

富二代丁偉在父母的支持下創建町町單車,立足南京,積累了15萬用戶。因為父母公司資金鏈出了問題,無力繼續給町町輸血。一旦失去資金支援,盈利模式不明的共用單車,大多是支撐不下去的,此時就會出現押金難退、使用者維權的情況。町町也不例外。

並不新鮮的故事——同樣缺錢倒下的酷騎單車

推出“黑科技”和土豪金的酷騎單車,看上去金光閃閃,頗具技術流。然而,沒有資本支持,市場持續傳出押金難退的消息。一度差點殺入共用單車前三的酷騎單車內部工資難發,外部造車停產,高管接連離職,資金問題發酵,酷騎便黯然落幕了。

這回輪到小藍單車了

李剛的口號

CEO滯留海外,高管員工遣散,拖欠員工工資到過年,HR在朋友圈叫賣公司傢俱,未結貨款的供應商上門討債,現場撒冥幣等。小藍單車急轉直下的境遇,讓向競爭對手摩拜和ofo打出口號的李剛焦頭爛額。

2016年底,共用單車的風口刮起勁風,沒投上摩拜和ofo的投資機構都轉而去投新入局的玩家。但是他們的錢與大投資機構相比杯水車薪。

在這個行業還在擴張鋪貨,佔領市場和用戶的時候,小藍單車在2017年僅投放了70萬輛,而摩拜和ofo均投放超過千萬。

懷揣著美好理想和產品思維的李剛,沒料到行業洗牌來的如此快!小藍的CEO李剛說自己跑遍了投資機構、大企業,甚至傳聞向摩拜和ofo求收購,均未果。

一切資源,包括資金、供應鏈、用戶佔有率等都在向頭部公司靠攏。國內外金融環境趨緊,精明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對於投錢這件事漸趨謹慎。談好的合作也傾向於不到賬。隨著二線陣營一家一家的共用單車公司倒閉,似乎這個行業的洗牌和集中正在加速。

有人在分析小藍死掉的原因時認為是CEO李剛戰略失策,在搶市場鋪貨的初級階段,想通過技術改進產品,贏得優勢。可惜,這個行業已有兩大巨頭摩拜和ofo,後發者想要追趕,已非常困難,最終都將退出市場而告終。從這一點上看,小藍死掉,既是必然亦不足為奇。

摩拜和ofo往何方去?

看趨勢,最終留下的摩拜和ofo會像滴滴、快的一樣合併嗎?

目前,摩拜是抗拒的。然而真正的話事人是背後的資本。ofo的投資人朱唬虎就曾公開放話,唯有兩家合併才能盈利。

2015年,滴滴出行與快的打車、58同城與趕集網、攜程與去哪兒網、美團與大眾點評以及世紀佳緣與百合網等的合併案轟動一時。過去的兩家對峙現在直接變成一家親。資本的推動不可忽視。

(點擊看大圖)

滴滴、快的大戰正酣,2015年情人節,兩家意外地宣佈合併。2016年8月2日,滴滴與優步中國宣佈正式合併。至今三大打車巨頭合為一家,這背後有資本的考量。

與打車極相似的,目前還靠風投輸血競爭的摩拜和ofo很有可能走向合併。要知道,ofo的投資人,金沙江創投的合夥人朱嘯虎就曾參與了滴滴數輪融資,親眼目睹依靠風投補貼的打車軟體對擂的浪費和不合理。講求回報和效率的資本,著力推動共用單車合併並非不可能。

2017年9月7日,北京交通委宣佈將暫停投放共用單車新車,截至目前已有13城宣佈“禁投令”。政策的降臨預示著共用單車領域的野蠻生長搶市場奪用戶的時代即將結束,老大老二通吃了市場風投的錢,佔據跑道的最前沿。融資慘澹的跟隨者們,或掂量著退出、或無奈地被逐出賽道。小藍單車的出局只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

正是這樣的嘗試,讓一部分用戶成了小藍單車的忠粉。也讓小藍打入了共用單車第二陣營的首位。

然而商業社會的淘汰是殘酷的。共用單車,本就是重資產、盈利模式不明、進入門檻不高且渴求資金支持的新興行業。造車、運營、推廣、維護都需要燒錢。沒有錢,寸步難行。與已經5輪融資的摩拜和ofo相比,才經歷一輪融資的小藍,終於倒下了。

共用單車死亡史

在小藍單車之前,悟空單車、町町單車、3Vbike都接二連三地出現資金問題而停業。因為是資本青睞的風口,共用單車領域從2016年起湧入了數十家單車平臺玩家,市場競爭激烈。來得快也去得快,自今年6月起,倒閉接踵而至。

共用單車倒閉第一家——悟空單車

成立于重慶,註冊資本10萬元人民幣,採用招募個人小商家眾籌合夥人模式解決資金來源的悟空單車,沒有好的供應鏈資源,使用機械鎖易丟車,車子品質不佳,ofo進入重慶後推行免費騎,在這樣多重打擊下,合夥人小商戶基於風險考慮不願再投資,資金鏈一斷,2017年6月,悟空單車轟然倒地,運營僅5個月。

被偷光的——3Vbike

同樣是缺乏資金支持,2017年2月才正式上線的3Vbike,用籌集的六七十萬元人民幣造了1000多輛車,發力三線城市。原想差異化經營,不料基本被偷光。嚴重的損失使得3Vbike在四個月後宣佈倒閉。它的來去匆匆更不曾給用戶和媒體留下深刻的印象。

無資金輸血倒下的——町町單車

富二代丁偉在父母的支持下創建町町單車,立足南京,積累了15萬用戶。因為父母公司資金鏈出了問題,無力繼續給町町輸血。一旦失去資金支援,盈利模式不明的共用單車,大多是支撐不下去的,此時就會出現押金難退、使用者維權的情況。町町也不例外。

並不新鮮的故事——同樣缺錢倒下的酷騎單車

推出“黑科技”和土豪金的酷騎單車,看上去金光閃閃,頗具技術流。然而,沒有資本支持,市場持續傳出押金難退的消息。一度差點殺入共用單車前三的酷騎單車內部工資難發,外部造車停產,高管接連離職,資金問題發酵,酷騎便黯然落幕了。

這回輪到小藍單車了

李剛的口號

CEO滯留海外,高管員工遣散,拖欠員工工資到過年,HR在朋友圈叫賣公司傢俱,未結貨款的供應商上門討債,現場撒冥幣等。小藍單車急轉直下的境遇,讓向競爭對手摩拜和ofo打出口號的李剛焦頭爛額。

2016年底,共用單車的風口刮起勁風,沒投上摩拜和ofo的投資機構都轉而去投新入局的玩家。但是他們的錢與大投資機構相比杯水車薪。

在這個行業還在擴張鋪貨,佔領市場和用戶的時候,小藍單車在2017年僅投放了70萬輛,而摩拜和ofo均投放超過千萬。

懷揣著美好理想和產品思維的李剛,沒料到行業洗牌來的如此快!小藍的CEO李剛說自己跑遍了投資機構、大企業,甚至傳聞向摩拜和ofo求收購,均未果。

一切資源,包括資金、供應鏈、用戶佔有率等都在向頭部公司靠攏。國內外金融環境趨緊,精明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對於投錢這件事漸趨謹慎。談好的合作也傾向於不到賬。隨著二線陣營一家一家的共用單車公司倒閉,似乎這個行業的洗牌和集中正在加速。

有人在分析小藍死掉的原因時認為是CEO李剛戰略失策,在搶市場鋪貨的初級階段,想通過技術改進產品,贏得優勢。可惜,這個行業已有兩大巨頭摩拜和ofo,後發者想要追趕,已非常困難,最終都將退出市場而告終。從這一點上看,小藍死掉,既是必然亦不足為奇。

摩拜和ofo往何方去?

看趨勢,最終留下的摩拜和ofo會像滴滴、快的一樣合併嗎?

目前,摩拜是抗拒的。然而真正的話事人是背後的資本。ofo的投資人朱唬虎就曾公開放話,唯有兩家合併才能盈利。

2015年,滴滴出行與快的打車、58同城與趕集網、攜程與去哪兒網、美團與大眾點評以及世紀佳緣與百合網等的合併案轟動一時。過去的兩家對峙現在直接變成一家親。資本的推動不可忽視。

(點擊看大圖)

滴滴、快的大戰正酣,2015年情人節,兩家意外地宣佈合併。2016年8月2日,滴滴與優步中國宣佈正式合併。至今三大打車巨頭合為一家,這背後有資本的考量。

與打車極相似的,目前還靠風投輸血競爭的摩拜和ofo很有可能走向合併。要知道,ofo的投資人,金沙江創投的合夥人朱嘯虎就曾參與了滴滴數輪融資,親眼目睹依靠風投補貼的打車軟體對擂的浪費和不合理。講求回報和效率的資本,著力推動共用單車合併並非不可能。

2017年9月7日,北京交通委宣佈將暫停投放共用單車新車,截至目前已有13城宣佈“禁投令”。政策的降臨預示著共用單車領域的野蠻生長搶市場奪用戶的時代即將結束,老大老二通吃了市場風投的錢,佔據跑道的最前沿。融資慘澹的跟隨者們,或掂量著退出、或無奈地被逐出賽道。小藍單車的出局只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