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工業之美】現實版鋼鐵俠:機器人外骨骼

說起機器人外骨骼, 總是和“力量”與“拯救”分不開。 通過機械輔助, 人們可以擁有更強的力量和更快的速度。

日本機器人公司Skeletonics從2010年開始就專注于無動力機器人外骨骼的研究。 四年間, Skeletonics把機器人外骨骼發展到頭部、肩部、腰部, 甚至手指都可以靈活活動的地步。 通過機器人外骨骼的放大, 使用者可以實現上半身動作幅度2倍放大, 下半身動作幅度1.5倍放大的效果。

這款只需要1分鐘就可以穿到身上的機器人外骨骼高約2.8米,

重約40KG。

此外, 2014年的日本防衛省發佈的防衛預算也將高機動性機甲列入研究範圍內, 並給予7億日元, 銷售額持續上漲。

雖然在醫用機器人外骨骼方面日本企業搶佔了先機, 但是現在, 中國企業正在奮起直追。

去年11月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 上海尖叫智慧科技公司機器人外骨骼設備S1(Scream One, 尖叫1號)收到了眾多關注。 據悉S1大約重10KG, 針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尺碼, 類似於商場裡賣的衣服, 分S、M、L號。

“機器人外骨骼就是把人機器化的進程, 是智慧穿戴的最高境界。 ”尖叫科技的創始人李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據雷鋒網報導, 12個感測器被設置在腰部、腿部兩側、腳底等部位,

感測器在用戶使用過程中, 搜集包括肌肉電、光柵、肌肉表面舒張壓力等在內的不同人體資訊, 並將資料資訊傳到位於腰部的本地CPU。 資料資訊在上傳到雲端後, 雲端的深度學習網路會對新的資料進行學習, 從而“定制化”地為每一個使用者調整行走模型。

此外尖叫科技CTO李牧然還表示:“我們希望三年內能達到一台大家電的價格, 當然這不是初始定價, 但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

在市場前景方面, 據統計截至2015年,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 占總人口的16.15%。 預計到2020年, 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 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 另據中國殘聯最新統計的資料, 目前, 中國肢體殘疾人人數約2472萬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