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彙聚全球頂尖智慧 致力乳業科技創新——2017中國國際乳業科技與創新大會成功舉辦

由上海白玉蘭談家楨生命科學發展基金會主辦, 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江南大學承辦, 中國科學院趙國屏院士擔任大會主席的2017中國國際乳業科技與創新大會(International Dairy Sci-Tech & Innovation Conference, DSTI 2017)於2017年11月17日上午在上海陸家嘴的中國金融資訊中心隆重開幕。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 主題是“新鮮•健康”, 特設“新鮮乳品營養與健康”、“乳酸菌研究與開發”、“乳品安全與發展”、“‘領鮮’乳品加工技術與功能配料”等四個論壇。 大會旨在彙聚全球乳品專家智慧, 響應上海大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中心的號召, 促進乳業科技創新與發展, 提升中國乳品科技水準, 促進產學研交流融合, 催化成果轉化, 進而提升中國乳業的國際影響力。

首先趙國屏院士以大會主席身份對與會者表示了熱烈歡迎。 趙國屏院士對中國乳業科技的發展傾注了大量關注並不遺餘力的提供支持和幫助。 他在致辭中指出,

基因組學以及技術資料分析與乳品研發, 不斷促進乳品行業的創新;新鮮和健康是我們行業的發展趨勢, 也反映了客戶的需求, 同時也是當今世界我們面臨的需求。 乳製品給人們帶來新鮮, 追求健康的生活, 值得期待。

大會主席趙國屏院士致辭

大會獲得了科技界重要專家的關心和支持, 中國科學院饒子和院士和高福院士給大會發來賀信, 勉勵大會彙聚全球乳品專家的智慧, 促進中國乳業科技創新與發展, 勉勵與會者共同努力把乳業做強做優, 並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主持人宣讀饒子和院士賀信

主持人宣讀高福院士賀信

接下來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巡視員王喆先生代表科技部對大會的舉辦表示了熱烈的祝賀, 概述了國家的科技政策, 分析了我國乳業發展現狀、與國外的差距以及近年來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提到科技部對中國乳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 結合《中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國民營養計畫(2017—203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等一系列重要規劃文件, 指出創新是引領我國乳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也高度讚賞了本次大會的主題, 評價其體現了我國進入新時代乳業肩負的時代感和使命感。 最後王喆巡視員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巡視員王喆先生致辭

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謝文瀾先生代表上海市科委對大會的舉辦表示了熱烈的祝賀,簡要解讀了國家科技政策,強調了科技在國家的戰略地位,肯定了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謝文瀾先生高度評價了本屆大會的彙聚全球智慧,共創乳業未來的主旨,並衷心祝願本屆大會圓滿落幕。

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謝文瀾

澳大利亞的駐滬商務領事也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分別分享了中國和澳新兩國的溝通交流狀況,以及表達了加強兩國乳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美好願望。

澳大利亞領事莫博仁(Brent Moore)致辭

大會主辦方上海白玉蘭談家楨生命科學發展基金會談向東先生代表主辦方致辭,感謝各方專家、同仁的蒞臨和支持,表明了談家楨基金會的宗旨和大會的辦會初衷——打造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高水準學術交流、資訊交流、科研合作、科學技術普及與推廣平臺,提高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創新水準,促進生命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推動中國生命科學及其產業的發展,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為人類生命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談向東先生致辭

開幕式最後,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清平、中國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巡視員王喆、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謝文瀾、澳大利亞駐滬商務領事莫博仁(Brent Moore)、上海白玉蘭談家楨生命科學發展基金會談向東、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劉鵬以及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劉振民等九位專家和領導在大會啟動儀式上點亮了代表乳業科技與創新的生命之樹,象徵著乳業科技不斷創新,帶動中國乳業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大會啟動儀式

大會開幕式結束後趙國屏院士首先進行了開幕報告。趙院士從優酪乳發酵菌種中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之間的相互關係出發,論述了科學研究對發酵技術領域的引領和指導意義。基礎研究能夠對現有技術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實現對現有技術的改良,推動技術革新。以普洱茶發酵技術領域的革新為例,闡述了企業在產品開發中前瞻性思維的重要性。企業不僅僅要洞察消費者心理,還要去思考消費者將來會怎麼想。

大會主席趙國屏院士發表演講

緊接著中國工程院吳清平院士作了“中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科學大資料庫的構建與應用”,詳細分析了我國食品微生物安全領域的形勢,常見食品主要致病菌的種類,乳製品中污染率最高的是臘樣芽孢桿菌,從基因組學、蛋白組學揭示阪崎克羅諾桿菌的致病機制,諾如病毒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大資料庫建與在食品中應用。

吳清平院士發表演講

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SKLDB)代表中國乳業科技的最高水準,也是本次大會的承辦方之一。該實驗室代表、上海乳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振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隨後發表了題為《創新引領發展——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模式探索》的演講,彙報了實驗室的建設歷程和所取得的重要成果。SKLDB是中國乳業唯一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1月由科技部批准開始籌建,依託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建設,2013年通過科技部驗收。該實驗室針對我國乳品行業中亟需解決的重大瓶頸問題,重點展開常溫優酪乳、乳酸菌研究與開發、新型乾酪、乳品安全等領域的共性與核心技術的攻克,獲得近400項發明專利,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7項省部級獎勵。緊緊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定位,SKLDB結合行業發展態勢,正在形成有效促進產品開發和創新的科學研究體系。依靠科技進步,克服夏季高熱高濕的熱應激影響,提升我國南方地區奶牛的平均年單產水準達到10噸;建立了庫存菌株達到4500株以上的乳酸菌菌種資源庫,進行了功能和組學研究,包括植物乳桿菌ST-III和乾酪乳桿菌LC2W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菌株得到產業化應用,發現新的菌株並在國際保藏機構保存;乳酪領域獲得兩項國際授權發明專利,開發了紅麯黴乾酪、耐溫再制乾酪和馬索里拉再制乾酪。

SKLDB緊緊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定位,結合行業發展態勢,初步形成有效促進產品開發和創新的科學研究體系:參與制定了常溫優酪乳的國家標準、制定了乳酪感官評鑒的行業規範;推行數十項關於“用戶體驗”的改善專案,設計產品的感官評價指標體系,提升“消費者看得見”的產品品質;開發和驗證了新型的檢測技術保障食品安全,2015年參與了行業首份《食品安全白皮書》的撰寫和發佈。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SKLDB立足科技前沿,圍繞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等難題,實施自主創新、產業鏈的全程科技,堅持科技領先,為產業服務,逐步實現乳業科技從跟跑進入領跑階段。實驗室建立以國際發明專利為顯示度的核心競爭力、標準為顯示度的行業標杆、創新產品為顯示度的科技轉化、獲獎為顯示度的科技水準、科技人才為顯示度的發展動力的創新體系;形成了基礎科學研究推動產品創新開發、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研發體系。

劉振民博士發表演講

本次大會還獲得國際知名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的學術支持,將為大會推出一期特刊。同時,該期刊的主編、荷蘭乳品研究所的首席科學院家Thom Huppertz博士壓軸登場,介紹了特刊徵稿要求和投稿方法,並就乳品高壓處理技術進行了學術演講,展望了該項創新技術在乳品加工領域的潛力以及需要應對的挑戰。由於消費者對高品質新鮮乳製品的需求逐漸增加,從而推動了對相關加工技術的研究。這其中就包括諸如熱處理和膜過濾等傳統技術,同時還包括一些新型的加工技術,如高壓、超聲波、高壓均質和脈衝電場等。這些新技術得到(廣泛的)工業應用,重要的是它們比傳統技術具有更大的優勢(通常更便宜)。這些優勢通常包括能夠更好的保留產品的風味和營養價值,提升口感,延長物理或微生物保質期,又或者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在乳製品生產過程中運用高壓處理(HP)的方法得到人們的關注。這種非熱處理的技術是通過對產品施加100-600MPa的高壓,從而使微生物和酶失活,蛋白質發生變性和聚集,但是對乳製品中的維生素和風味物質的影響甚微。通過利用化合物的特定耐熱和耐壓性的差異從而來獲得特定的期望效果,例如使乳製品中的微生物失活而又不影響產品風味、生物活性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此外,還可以利用HP處理對牛奶蛋白質特性的改變從而獲得特定產品的質地和口感。霜淇淋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霜淇淋在加工過程中結合HP處理能夠顯著的提高產品的黏度,這主要是因為蛋白質發生聚集,從而可以改善霜淇淋的口感或者減少其脂肪含量,同時還可以減少產品中穩定劑的添加量。Thom Huppertz博士討論了HP處理和其他新技術在乳製品中應用的機遇和挑戰。他指出這些技術成功應用的關鍵是對產品在加工處理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深入瞭解,從而達到傳統技術無法實現的目標。

Thom Huppertz博士發表演講

大會邀請到近1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位元知名學者、行業內資深專家作為演講嘉賓,來自政府機構、學會、行業協會、高校、國內外乳品行業和企業、工藝和包裝設備等相關行業的領導、專家、代表共有數百人共襄盛舉,探討乳業科技的未來創新。

大會特邀嘉賓合影

我國奶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奶業生產現代化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進入優質優品的發展階段。主要標誌表現在:2015年存欄100頭以上奶牛的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8.3%,規模化養殖水準提高。單產水準、機械化水準、監管水準、品質安全水準、國際化水準不斷提高。 未來幾年將跨越4000萬噸和5000萬噸兩個大臺階。資源和養殖成本影響著發展模式和產品結構。科技的創新引領著乳品工業的轉型和升級。

步入21世紀的今天,消費者開始更加關注食品的營養和健康,對乳製品產生新鮮、營養以及個性化等更多樣化的需求。消費需求的升級也正不斷催生乳業科技和產品的創新。縱觀國際領先的牛奶產業,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以及資訊化、智慧化、雲技術、互聯網、虛擬實境技術,以及全產業鏈追溯管理等,正不斷引領著乳品行業的未來發展。全球科研機構在快速檢測技術、益生菌變革性研究、現代組學技術、非熱處理技術、納米功能材料以及3D列印技術等方向不斷進行深入探索與應用開發,科技與創新正引領著全球乳業邁向嶄新的階段。

全球性的科技進步和經濟騰飛為世界乳業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本次大會的召開必將在中國乳業界引起一場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將科技創新的動能輻射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乳業,帶動並引領乳品行業的長足發展和不斷進步!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巡視員王喆先生致辭

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謝文瀾先生代表上海市科委對大會的舉辦表示了熱烈的祝賀,簡要解讀了國家科技政策,強調了科技在國家的戰略地位,肯定了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謝文瀾先生高度評價了本屆大會的彙聚全球智慧,共創乳業未來的主旨,並衷心祝願本屆大會圓滿落幕。

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謝文瀾

澳大利亞的駐滬商務領事也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分別分享了中國和澳新兩國的溝通交流狀況,以及表達了加強兩國乳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美好願望。

澳大利亞領事莫博仁(Brent Moore)致辭

大會主辦方上海白玉蘭談家楨生命科學發展基金會談向東先生代表主辦方致辭,感謝各方專家、同仁的蒞臨和支持,表明了談家楨基金會的宗旨和大會的辦會初衷——打造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高水準學術交流、資訊交流、科研合作、科學技術普及與推廣平臺,提高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創新水準,促進生命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推動中國生命科學及其產業的發展,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為人類生命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談向東先生致辭

開幕式最後,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清平、中國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巡視員王喆、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謝文瀾、澳大利亞駐滬商務領事莫博仁(Brent Moore)、上海白玉蘭談家楨生命科學發展基金會談向東、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劉鵬以及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劉振民等九位專家和領導在大會啟動儀式上點亮了代表乳業科技與創新的生命之樹,象徵著乳業科技不斷創新,帶動中國乳業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大會啟動儀式

大會開幕式結束後趙國屏院士首先進行了開幕報告。趙院士從優酪乳發酵菌種中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之間的相互關係出發,論述了科學研究對發酵技術領域的引領和指導意義。基礎研究能夠對現有技術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實現對現有技術的改良,推動技術革新。以普洱茶發酵技術領域的革新為例,闡述了企業在產品開發中前瞻性思維的重要性。企業不僅僅要洞察消費者心理,還要去思考消費者將來會怎麼想。

大會主席趙國屏院士發表演講

緊接著中國工程院吳清平院士作了“中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科學大資料庫的構建與應用”,詳細分析了我國食品微生物安全領域的形勢,常見食品主要致病菌的種類,乳製品中污染率最高的是臘樣芽孢桿菌,從基因組學、蛋白組學揭示阪崎克羅諾桿菌的致病機制,諾如病毒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大資料庫建與在食品中應用。

吳清平院士發表演講

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SKLDB)代表中國乳業科技的最高水準,也是本次大會的承辦方之一。該實驗室代表、上海乳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振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隨後發表了題為《創新引領發展——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模式探索》的演講,彙報了實驗室的建設歷程和所取得的重要成果。SKLDB是中國乳業唯一一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1月由科技部批准開始籌建,依託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建設,2013年通過科技部驗收。該實驗室針對我國乳品行業中亟需解決的重大瓶頸問題,重點展開常溫優酪乳、乳酸菌研究與開發、新型乾酪、乳品安全等領域的共性與核心技術的攻克,獲得近400項發明專利,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7項省部級獎勵。緊緊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定位,SKLDB結合行業發展態勢,正在形成有效促進產品開發和創新的科學研究體系。依靠科技進步,克服夏季高熱高濕的熱應激影響,提升我國南方地區奶牛的平均年單產水準達到10噸;建立了庫存菌株達到4500株以上的乳酸菌菌種資源庫,進行了功能和組學研究,包括植物乳桿菌ST-III和乾酪乳桿菌LC2W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菌株得到產業化應用,發現新的菌株並在國際保藏機構保存;乳酪領域獲得兩項國際授權發明專利,開發了紅麯黴乾酪、耐溫再制乾酪和馬索里拉再制乾酪。

SKLDB緊緊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定位,結合行業發展態勢,初步形成有效促進產品開發和創新的科學研究體系:參與制定了常溫優酪乳的國家標準、制定了乳酪感官評鑒的行業規範;推行數十項關於“用戶體驗”的改善專案,設計產品的感官評價指標體系,提升“消費者看得見”的產品品質;開發和驗證了新型的檢測技術保障食品安全,2015年參與了行業首份《食品安全白皮書》的撰寫和發佈。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SKLDB立足科技前沿,圍繞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等難題,實施自主創新、產業鏈的全程科技,堅持科技領先,為產業服務,逐步實現乳業科技從跟跑進入領跑階段。實驗室建立以國際發明專利為顯示度的核心競爭力、標準為顯示度的行業標杆、創新產品為顯示度的科技轉化、獲獎為顯示度的科技水準、科技人才為顯示度的發展動力的創新體系;形成了基礎科學研究推動產品創新開發、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研發體系。

劉振民博士發表演講

本次大會還獲得國際知名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的學術支持,將為大會推出一期特刊。同時,該期刊的主編、荷蘭乳品研究所的首席科學院家Thom Huppertz博士壓軸登場,介紹了特刊徵稿要求和投稿方法,並就乳品高壓處理技術進行了學術演講,展望了該項創新技術在乳品加工領域的潛力以及需要應對的挑戰。由於消費者對高品質新鮮乳製品的需求逐漸增加,從而推動了對相關加工技術的研究。這其中就包括諸如熱處理和膜過濾等傳統技術,同時還包括一些新型的加工技術,如高壓、超聲波、高壓均質和脈衝電場等。這些新技術得到(廣泛的)工業應用,重要的是它們比傳統技術具有更大的優勢(通常更便宜)。這些優勢通常包括能夠更好的保留產品的風味和營養價值,提升口感,延長物理或微生物保質期,又或者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在乳製品生產過程中運用高壓處理(HP)的方法得到人們的關注。這種非熱處理的技術是通過對產品施加100-600MPa的高壓,從而使微生物和酶失活,蛋白質發生變性和聚集,但是對乳製品中的維生素和風味物質的影響甚微。通過利用化合物的特定耐熱和耐壓性的差異從而來獲得特定的期望效果,例如使乳製品中的微生物失活而又不影響產品風味、生物活性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此外,還可以利用HP處理對牛奶蛋白質特性的改變從而獲得特定產品的質地和口感。霜淇淋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霜淇淋在加工過程中結合HP處理能夠顯著的提高產品的黏度,這主要是因為蛋白質發生聚集,從而可以改善霜淇淋的口感或者減少其脂肪含量,同時還可以減少產品中穩定劑的添加量。Thom Huppertz博士討論了HP處理和其他新技術在乳製品中應用的機遇和挑戰。他指出這些技術成功應用的關鍵是對產品在加工處理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深入瞭解,從而達到傳統技術無法實現的目標。

Thom Huppertz博士發表演講

大會邀請到近1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位元知名學者、行業內資深專家作為演講嘉賓,來自政府機構、學會、行業協會、高校、國內外乳品行業和企業、工藝和包裝設備等相關行業的領導、專家、代表共有數百人共襄盛舉,探討乳業科技的未來創新。

大會特邀嘉賓合影

我國奶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奶業生產現代化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進入優質優品的發展階段。主要標誌表現在:2015年存欄100頭以上奶牛的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8.3%,規模化養殖水準提高。單產水準、機械化水準、監管水準、品質安全水準、國際化水準不斷提高。 未來幾年將跨越4000萬噸和5000萬噸兩個大臺階。資源和養殖成本影響著發展模式和產品結構。科技的創新引領著乳品工業的轉型和升級。

步入21世紀的今天,消費者開始更加關注食品的營養和健康,對乳製品產生新鮮、營養以及個性化等更多樣化的需求。消費需求的升級也正不斷催生乳業科技和產品的創新。縱觀國際領先的牛奶產業,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以及資訊化、智慧化、雲技術、互聯網、虛擬實境技術,以及全產業鏈追溯管理等,正不斷引領著乳品行業的未來發展。全球科研機構在快速檢測技術、益生菌變革性研究、現代組學技術、非熱處理技術、納米功能材料以及3D列印技術等方向不斷進行深入探索與應用開發,科技與創新正引領著全球乳業邁向嶄新的階段。

全球性的科技進步和經濟騰飛為世界乳業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本次大會的召開必將在中國乳業界引起一場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將科技創新的動能輻射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乳業,帶動並引領乳品行業的長足發展和不斷進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