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茌平出土1724年石碑,見證《封神演義》在聊城的傳播

茌平出土雍正二年石碑刻, 見證《封神演義》在聊城的早期傳播

日前, 茌平縣馮屯鎮徐牌村徐兆峰、徐慶福等人組織族人整理並在清明節重立清代舊石碑時, 發現這些石碑刻多是為了修廟建醮續譜等事而立, 原本立在村中准提堂、泰山行宮、祖塋等地, 後來因為文革破四舊, 廟圮墳平, 石碑被村民徐長禮砌入牆基得以保全。 這些石碑刻中, 世代最古老的是雍正二年(1724)所立《白官屯重修准提堂記》,

略有殘損, 但其中內容見證了小說《封神演義》在聊城的早期傳播。

這塊石碑雖然出自茌平地方文人徐家修之手, 卻傳達了一個重要文化資訊, 那就是當時通俗小說《封神演義》已在當地流傳, 是一條豐富佐證《封神演義》早期傳播的重要史料。 此碑所記准提菩薩事蹟多據于《封神演義》, 如第六十一回, 准提道人度化馬元, 第七十回收孔宣;第八十二回會萬仙陣, 第八十三回釣金鼇, 等等。 徐家修在碑文中說“獲封神傳而讀之”, 《封神演義》只有早期別題《封神傳》, 如國家圖書館藏有明末版《封神演義》即作《全像封神傳》, 此後刊刻本多稱《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封神演義》、《繡像封神演義》, 或作《繡像評點封神榜全傳》。

徐家修看的正是《封神演義》早期版本, 他是早期讀者之一, 也是《封神演義》粉絲, 熟稔人物故事。

聊城是《封神演義》流行地在地方刻書史和民俗中也可以得到佐證。 聊城在明清時期書莊林立, 是全國著名的印書刻書中心之一。 在目前學者統計《封神演義》37種明清刻本中, 在聊城刊刻的就有康熙三十四年善成堂版、嘉慶年間文英堂版、光緒年間東昌書業德版和品文堂版等4種。 聊城學者吳雲濤在《聊城刻書與出版業的興衰概況》中也說“書業德和善成堂這兩個書店, 是聊城四大家的首輪字型大小。 刊刻了小說中大本大字的如三國、列國、封神、西游、隋唐、東西漢等演義。 ”《封神演義》的流傳也影響了民間信仰, 聊城普遍信奉姜太公,

明代東昌府區龍灣就建有太公廟, 舊時有除夕晚上點天燈敬姜太公, 建房上樑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紅紙等風俗。 在小說中, 姜子牙封黃天化為三山正神炳靈公, 黃飛虎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原茌平縣廣平鎮曾建有炳靈公廟;民國《清平縣誌》記載:“天齊廟, 在文昌街東, 祀東嶽, 俗以小說黃飛虎附會之。 ”

附石碑刻全文並斷句如下:

准提菩薩之為神□也。 餘自髫年即耳聞其名第, 未獲目睹其像與其行焉。 及長赴東郡, 閒步北門外, 始拜□。 後於讀書暇, 博覽諸史他書, 闕有間矣, 獲封神傳而讀之, 方悉其行, 以是知准提菩薩之為□, 而其事蹟知未易更僕數也, 始救馬元, 文殊欽其大度;繼降孔宣, 子牙驚其化神。 陷仙陣□蓮護體, 何其神也。

萬仙陣上化身出現, 又甚聖焉, 至於龜靈喪命, 黑魚屈服, 種種行事載在□史, 班班可考, 然此第其幻焉者也, 而其最著者, 莫若一八四五八三四八九十之十大齋□, 於世為甚實焉。 吾屯之持此齋者亦夥矣, 惟有王子名夫琯號獻白者, 因持拾齋倡首結□, □財多年, 先構其堂, 繼妝其像。 告成立碑, 囑餘代為敘之。 余才疏學淺, 未堪膺任。 但弗獲卻, □得已, 聊為文以記之, 因述戴三甲之贊曰:

有感輒靈, □不燭, □指高攀, 披衫裂腹, 兀坐巍然, 印心跌足, 法介三途。

教通九域, □之□母, 視八臂而有餘, 疑化身之大士, 較千手而不足。

峕 雍正貳年歲次□戊辰穀旦

邑庠廩膳生徐家修拜撰薰沐書 

會首王夫琯、孫尚義仝立

長清縣鐫字高東需

備註:□(殘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淩文秀 通訊員 徐慶康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