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487萬!能繁母豬再創歷史新低,農業部處長稱要降到3000萬

10月15日, 農業部發佈最新資料, 2017年10月份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資訊, 資料顯示生豬存欄環比下降0.2%, 同比下降6.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0.3%, 同比下降5.3%, 已經下降到3487萬頭, 再創有歷史統計資料以來的最低點。

△自2017年6月起, 樣本方案略有調整, 增加了規模養殖場樣本數量, 以進一步提高樣本代表性。

1、能繁母豬數量一路跳水

據記者瞭解, 自2009年以來, 我國能繁母豬存欄數已減少到歷史最低點。 其中2009年~2012年出現小幅增加, 2012年至今, 一直處在下行通道。

近三年來, 據對農業部4000個監測村(400個監測縣)生豬存欄資訊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年12個月能繁母豬每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區間為11.4%~15.5%,

幅度較大, 全年環比均顯示減少;2015年以來, 我國能繁母豬存欄數, 除2016年3月、4月同比增加0.3%, 2016年6月、2017年3月和4月同比止跌外, 其餘時間均為減少;其中, 2016年前三個月, 同比減少在10%以內, 超出-5%~5%的正常水準。 從2016年4月至今, 同比減少比例回落至5%以內, 其中2017年9月同比減少的比例最高, 為5%。

自2017年1月起, 農業部實行新的樣本輪換方案, 並結合規模場監測資料, 對資料進行了相應調整, 將4000個監測村調整為400個監測縣。

據記者粗略計算, 9月份我國能繁母豬存欄已跌破3500萬頭。 這與招商證券測算的結果類似。 據他們測算, 2017年9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3497.346萬頭。

“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測, 年內能繁母豬跌破3500萬頭。 現在看來, 這個情況在9月就能實現。 ”招商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董廣陽稱。

2、能繁母豬數量一路跳水

董廣陽認為, 能繁母豬出現一降再降的原因,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個基礎, 即胎齡結構偏老是加速淘汰的重要基礎;兩個驅動力, 即豬價同比下跌和環保禁養力度持續加大。

目前能繁母豬胎齡結構偏老已成事實。 能繁母豬附加值高, 一般不輕易淘汰。 若豬價較好, 則胎齡較高的母豬淘汰延緩;若豬價下跌至極端情況, 胎齡適中的母豬也有可能淘汰。 能繁母豬作為養殖企業最重要的生物性資產, 主要功能是提供中間產品仔豬, 仔豬占整個生豬養殖成本的25%~30%, 是除飼料之外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 相比於商品肉豬, 能繁母豬飼養時間長、技術要求高、產品價值大, 所以除了胎齡達到正常淘汰年限之外, 很少會主動淘汰母豬, 除非出現例如2014年的極端豬價, 才有可能把性能較好的母豬也送去屠宰。 豬價一般時, 優先淘汰落後產能(胎齡偏老的母豬);豬價較好時, 落後產能淘汰延遲。

能繁母豬胎齡偏老源於2013年盈利平臺期。

當時, 行業認為後市要開始反轉, 於是大量補母豬。 但2014年豬價再次低迷時, 行業內散養戶開始屠宰母豬, 但也是優先屠宰胎齡較高的母豬。 後來豬價走向極端的低迷, 胎齡結構較好的母豬也難以倖免。 現階段, 2013年~2014年補欄的母豬處於淘汰和不淘汰邊緣, 目前仍然占比10%, 遠超理想狀態下5%的胎齡比例, 其淘汰速度取決於豬價和禁養區範圍。 目前兩方面的預期都很差, 所以淘汰力度十分強, 這部分產能會在豬價下行和環保持續收緊背景下加速退出。

另外, 豬價下行也抑制了補欄積極性。 歷史上, 能繁母豬的淘汰或補欄力度一般由生豬價格決定, 通過梳理歷史資料, 董廣陽團隊發現能繁母豬淘汰量、淨淘汰量與生豬價格均呈現負相關關係。 具體表現為:豬價處於低位, 能繁母豬的淘汰量、淨淘汰量都處於高位, 反之豬價處於高位, 能繁母豬的淘汰量、淨淘汰量都處於低位。 由於本輪豬週期已開始步入下行趨勢, 養殖戶對後期豬價普遍看空, 抑制了他們補欄的積極性,養殖戶淘汰積極性升高。

據董廣陽團隊調研發現,河南省及周圍的母豬屠宰場已經完全滿負荷運行,7月與8月屠宰量分別環比增長24%和19%。同時根據以往經驗,11月之前能繁母豬淘汰量將顯著增加,綜合胎齡和豬價因素,預計年底之前能繁母豬淘汰量將一直保持上升態勢。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環保禁養持續壓制產能復蘇。環保是導致2015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下跌的主要因素,主要在兩個方面影響能繁母豬存欄量。一是禁養區內被動去產能,導致能繁母豬淘汰量增加。二是養殖戶觀望情緒濃厚,導致能繁母豬補欄量下降。因為母豬是重資產,養殖戶補欄會很謹慎。

2015年以來,隨著新《環保法》實施,我國禁養區內養殖場清理工作開始在全國範圍鋪開。持續的環保政策對我國生豬供給造成了巨大影響,也改變了能繁母豬存欄走勢,使得2015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在高景氣週期下逆勢下跌,並不斷刷新歷史最低記錄。

3、存欄多少母豬合理

截至目前,我國年人均豬肉消費量超過40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布瑞克諮詢公司分析師林國發分析,我國牛羊肉及水產品產量增加,居民消費健康意識提升,豬肉消費難以顯著增加,二胎政策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豬肉消費預期,但至少需要超過5年後才逐步顯現。他們認為在2020年之前,我國國內豬肉產量在5400萬噸~5500萬噸即可滿足豬肉消費,折算生豬屠宰量在7億頭左右。

考慮到散戶集中退出,養殖集團快速擴張,伴隨著養殖水準和繁育水準提升,林國發預計2020年國內生豬PSY水準提升到20左右,能繁母豬存欄需求量下降至3500萬頭~3600萬頭,生豬存欄量在3.5億頭~3.7億頭即可保證國內豬肉供應量。

《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顯示,2014年,我國每頭能繁母豬年提供商品豬數量14.8頭,出欄率155%。規劃要求,我國生豬產業發展到2020年規模養殖場億頭母豬年提供上市商品豬19頭,出欄率160%。

PSY的提升對能繁母豬存欄數減少會產生對沖效應,換句話說,在出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需要的能繁母豬數會減少。董廣陽稱,胎齡較高的能繁母豬大量淘汰,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母豬不足的現實。同時能繁母豬大量淘汰也帶動行業PSY快速提升,預計2017年年底將達到19頭。由於生豬育種水準不斷提升,補欄母豬的繁殖性能普遍優於同期淘汰母豬,所以行業PSY呈不斷上升趨勢。

行業內也有分析表示,能繁母豬的合適存欄量為4000萬頭或4500萬頭,可見其忽視了我國PSY的提升問題以及我國生豬遺傳改良的進程。

能繁母豬作為養殖事業擴張的發動機,生產性能備受矚目。董廣陽做出了比較樂觀的估計,隨著能繁母豬的加速淘汰,2017、2018年底,行業PSY將分別達到19與20頭。未來,能繁母豬數量有望進一步下跌,但PSY的提高速度不容小覷,整體豬肉供給處於緩慢上升的通道之中,長週期的盈利週期並沒有結束。另一方面,在行業整體供給緊平衡的大背景下,頭均出欄重量會對豬肉價格產生巨大影響。

在今年3月份的“何方論壇”上,全國畜牧總站牧業發展處處長楊紅傑表示,生豬遺傳改良過去都說進展加快之後能多產多少商品豬,能夠多創造多少效益。現在環境約束越來越緊,壓力越來越大,在去產能背景下,實施遺傳改良計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由於提高了遺傳生產性能,在保證供給同等數量豬肉的情況之下,可以少養多少豬,這對環境改善將有多大的貢獻。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繁母豬數能夠降到3000萬頭或者3000萬頭以下,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楊紅傑稱,能繁母豬存欄數量不變,按照年均產2胎計算,每年能繁母豬平均產仔數增加0.1頭,傳遞到4000萬頭母豬,每年多產仔800萬頭。

抑制了他們補欄的積極性,養殖戶淘汰積極性升高。

據董廣陽團隊調研發現,河南省及周圍的母豬屠宰場已經完全滿負荷運行,7月與8月屠宰量分別環比增長24%和19%。同時根據以往經驗,11月之前能繁母豬淘汰量將顯著增加,綜合胎齡和豬價因素,預計年底之前能繁母豬淘汰量將一直保持上升態勢。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環保禁養持續壓制產能復蘇。環保是導致2015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下跌的主要因素,主要在兩個方面影響能繁母豬存欄量。一是禁養區內被動去產能,導致能繁母豬淘汰量增加。二是養殖戶觀望情緒濃厚,導致能繁母豬補欄量下降。因為母豬是重資產,養殖戶補欄會很謹慎。

2015年以來,隨著新《環保法》實施,我國禁養區內養殖場清理工作開始在全國範圍鋪開。持續的環保政策對我國生豬供給造成了巨大影響,也改變了能繁母豬存欄走勢,使得2015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在高景氣週期下逆勢下跌,並不斷刷新歷史最低記錄。

3、存欄多少母豬合理

截至目前,我國年人均豬肉消費量超過40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布瑞克諮詢公司分析師林國發分析,我國牛羊肉及水產品產量增加,居民消費健康意識提升,豬肉消費難以顯著增加,二胎政策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豬肉消費預期,但至少需要超過5年後才逐步顯現。他們認為在2020年之前,我國國內豬肉產量在5400萬噸~5500萬噸即可滿足豬肉消費,折算生豬屠宰量在7億頭左右。

考慮到散戶集中退出,養殖集團快速擴張,伴隨著養殖水準和繁育水準提升,林國發預計2020年國內生豬PSY水準提升到20左右,能繁母豬存欄需求量下降至3500萬頭~3600萬頭,生豬存欄量在3.5億頭~3.7億頭即可保證國內豬肉供應量。

《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年)》顯示,2014年,我國每頭能繁母豬年提供商品豬數量14.8頭,出欄率155%。規劃要求,我國生豬產業發展到2020年規模養殖場億頭母豬年提供上市商品豬19頭,出欄率160%。

PSY的提升對能繁母豬存欄數減少會產生對沖效應,換句話說,在出欄總數不變的情況下,需要的能繁母豬數會減少。董廣陽稱,胎齡較高的能繁母豬大量淘汰,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母豬不足的現實。同時能繁母豬大量淘汰也帶動行業PSY快速提升,預計2017年年底將達到19頭。由於生豬育種水準不斷提升,補欄母豬的繁殖性能普遍優於同期淘汰母豬,所以行業PSY呈不斷上升趨勢。

行業內也有分析表示,能繁母豬的合適存欄量為4000萬頭或4500萬頭,可見其忽視了我國PSY的提升問題以及我國生豬遺傳改良的進程。

能繁母豬作為養殖事業擴張的發動機,生產性能備受矚目。董廣陽做出了比較樂觀的估計,隨著能繁母豬的加速淘汰,2017、2018年底,行業PSY將分別達到19與20頭。未來,能繁母豬數量有望進一步下跌,但PSY的提高速度不容小覷,整體豬肉供給處於緩慢上升的通道之中,長週期的盈利週期並沒有結束。另一方面,在行業整體供給緊平衡的大背景下,頭均出欄重量會對豬肉價格產生巨大影響。

在今年3月份的“何方論壇”上,全國畜牧總站牧業發展處處長楊紅傑表示,生豬遺傳改良過去都說進展加快之後能多產多少商品豬,能夠多創造多少效益。現在環境約束越來越緊,壓力越來越大,在去產能背景下,實施遺傳改良計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由於提高了遺傳生產性能,在保證供給同等數量豬肉的情況之下,可以少養多少豬,這對環境改善將有多大的貢獻。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繁母豬數能夠降到3000萬頭或者3000萬頭以下,實現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楊紅傑稱,能繁母豬存欄數量不變,按照年均產2胎計算,每年能繁母豬平均產仔數增加0.1頭,傳遞到4000萬頭母豬,每年多產仔800萬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