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臉識別不宜炒作 存在一定安全風險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鐵流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

在今年9月,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數家手機廠商重磅推出具備人臉識別解鎖功能的手機。 隨即, 不少媒體開始暢想人類即將進入刷臉時代, 無論是開設銀行帳戶、手機解鎖、網路支付, 還是打開社區門禁和自家房門, 都將採用"刷臉"模式。

然而, 一位駭客僅用時兩分半就騙過了人臉識別系統。 那麼人臉識別安全性究竟怎麼樣呢?

(駭客現場演示攻破人臉識別系統)

人臉識別用於網路支付存在風險

阿裡和蘋果這樣的大公司先後推出人臉識別和刷臉支付這樣的功能, 使刷臉支付顯得非常時髦。

不過, 正如便捷性和安全性不可兼得。 由於駭客攻擊和人類識別技術的局限性, 就目前來說, 刷臉支付其實是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的。

首先, 網路空間存在被駭客攻擊的風險。 在去年, 德國紐倫堡大學發表了一篇face2face的論文,

從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遠端用模擬他人人臉進行身份認證。 也就是說, 駭客根本不需要你的人臉生物特徵資料, 就可完成人臉進行身份認證。

(依靠技術破解身份認證)

其次, 高仿模型可以騙過人類識別安全系統。 一旦犯罪分子使用高仿人臉3D模型,

或者間諜電影中的人皮面具, 那麼, 很可能將輕鬆騙過現在的人臉識別系統。

(人臉3D模型)

總而言之, 在開放的網路空間、銀行開戶和大額支付等高安全級別場景, 不宜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認證, 否則將引發系統性風險。

人類識別技術的應用方向

雖然在網路支付、銀行開戶和大額支付高安全級別場景不適合應用,

但是在採集設備可控、環境可控的安防等場景, 人臉識別的技術應用前景非常廣泛。

(面部特徵採集比對)

在警務服務方面, 人臉識別技術也大有可為。 公安三所曾經公佈過一段宣傳片。

在小女孩走失後, 公安三所開發的守望者系統人臉識別技術確認了走失小女孩的面部特徵。 由於小女孩年齡太小, 個人資料並未被記錄在公安機關的資料庫內, 人工智慧從全城的視頻監控中搜索與該小女孩有監護行為的女子, 然後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確認了這位女子的身份, 幫助小女孩找到了家人。

人臉識別不安全, 有更安全的技術麼

在政府推行的"一號一窗一網"的互聯網+政務服務中, 解決"一網"問題的最好最安全可靠的方案就是eID。 實事求是地說, 對於網路空間的身份認證, 最安全做法的是通過"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 採用eID來進行網路身份認證。

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慧安全晶片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路身份證,能夠在不洩露身份資訊的前提下線上遠端識別身份。

首先,eID具有真實性和唯一性。這款網路身份證由公安部門審核簽發,每位公民只可以選擇一張銀行卡的智慧晶片載入eID。這就保障了個人身份的真實性和eID載體的唯一性。

其次,eID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機制。eID採用了特殊演算法,通過高強度安全機制,可以確保密碼資訊無法被讀取、複製、篡改或非法使用。

再次,eID能有效防止公民資訊洩漏。

eID能夠提升網路支付的安全性。一旦用戶的微信、京東、支付寶等網路帳號被盜,很有會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在有了eID之後,只要使用者設定了網路支付必須使用eID,且eID還在用戶手上。那麼,即便網路帳號被盜也不會對用戶造成損失。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資訊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慧安全晶片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路身份證,能夠在不洩露身份資訊的前提下線上遠端識別身份。

首先,eID具有真實性和唯一性。這款網路身份證由公安部門審核簽發,每位公民只可以選擇一張銀行卡的智慧晶片載入eID。這就保障了個人身份的真實性和eID載體的唯一性。

其次,eID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機制。eID採用了特殊演算法,通過高強度安全機制,可以確保密碼資訊無法被讀取、複製、篡改或非法使用。

再次,eID能有效防止公民資訊洩漏。

eID能夠提升網路支付的安全性。一旦用戶的微信、京東、支付寶等網路帳號被盜,很有會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在有了eID之後,只要使用者設定了網路支付必須使用eID,且eID還在用戶手上。那麼,即便網路帳號被盜也不會對用戶造成損失。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資訊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