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的政治理論課就是有魅力——記海軍潛艇學院政治教研室張繼國教授

張繼國(中)在閱兵村與戰士談心(資料圖)

“‘自閉桃源稱太古, 欲栽大木柱長天’, 您是我的精神導師, 聽您講課, 如沐春風”“從您這裡,

我們知道了我們這代人應有的擔當, 應該守住的底線”“希望您早日康復, 回到您熱愛的崗位上, 讓更多的人聆聽您的教誨”……

張繼國教授去年10月查出胃癌, 海軍潛艇學院的不少學員格外牽腸掛肚。 在他治療的間隙, 數十名學員先後來到解放軍401醫院, 探望他們敬重的“大師級教員”。 許多無法到場的學員還專門寫下留言, 情真意切地表達對張教授的祝福。

60歲的張繼國, 現任海軍潛艇學院政治教研室教授。 從軍42年, 從普通一兵開始, 張繼國經歷過部隊院校教學、機關等多個崗位, 其中22年任教員, 曾榮獲海軍院校課堂授課品質獎、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 被評為海軍優秀教員, 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他把政治理論教學作為自己的終生事業追求,

誨人不倦、孜孜以求, 把充滿挑戰的政治理論課講得有聲有色, 讓課堂充滿了“魔力”。

自信:“傳道者先要明道通道”

無論是學員、教員, 還是家人, 對張繼國的評價, 幾乎每個人都提到了他的“自信”。

他的自信不僅僅靠個人的才學和勤奮支撐, 更源于理想信念堅定, 源于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 這是他把三尺講臺打造成宣傳党的創新理論大舞臺的底氣所在。

一直以來, 張繼國都酷愛歷史。 他在當班長時, 就堅持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 走進大學後, 又通讀了《二十四史》, “我那時就想, 把歷史學好了, 肯定會對政治理論工作有幫助, 也能在這個領域有點作為。 ”

張繼國的這個想法,

後來得到了印證。 2000年, 張繼國從機關重返課堂, 在極短的時間內, 他完成了從機關幹部到教員的轉變。 他的同事、政治教研室主任尤永斌說:“張繼國教授把政治理論課講得深入人心, 跟他是歷史專業出身分不開, 他佔有大量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旁徵博引, 觀點也更加容易讓人信服。 ”

“政治理論課並不容易講好。 ”張繼國說, 雖然自己十分喜歡政治理論講臺, 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不是簡單的事兒。

“傳道者, 自己首先要明道、通道。 ”張繼國說。 他認為, 講好政治理論, 信念至關重要, “我講的所有內容都是我堅信不疑的。 ”“我們相識幾十年, 他的理想信念一直很堅定, 從未動搖過。 ”老戰友楊軍說。

真信真學, 才能真教真用。 課堂上, 張繼國無數次自信滿滿地用廣博的知識為學員們解疑釋惑。

他常說:“我的專業是中共黨史, 我對我們黨的歷史非常熟悉, 為什麼說我們党偉大、光榮、正確?我們回顧歷史, 用事實說話, 事實永遠勝於雄辯。 ”

“坐下能寫, 站起來能講, 走下去能指導。 ”海軍潛艇學院政治教研室副教授呂世平這樣評價張繼國, “將通道和傳道有機統一, 三尺講臺無雜音, 他做到了!”

張繼國給海軍潛艇學院的黨委常委們講《資本論》時, 感覺到“市場經濟是個好東西”, 於是寫了《市場經濟縱橫》這篇近九千字的長文, 但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 “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以後, 這篇文章火了, 許多雜誌紛紛刊發轉發。 ”張繼國說。 早在1990年, 他從加強党的建設角度, 寫下了《建國初期我黨反腐敗鬥爭的回顧與思考》,

《海軍宣傳工作》以文件形式印發。 這一切都顯示出他的理論功力和敏感性。

“政治理論工作者, 不懂法不行”。 考慮到這點, 2004年, 47歲的張繼國開始攻讀中國人民大學民事訴訟法碩士學位。 隨著研究的深入, 他先後出版了《經濟建設法務縱橫》《民事法律風險防控研究》兩本專著。

“作為教員, 尤其是政治理論工作者, 每個時期, 都應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把握或研究, 這是責任。 ”張繼國說。

多年來, 張繼國的研究涉及中國近代史、中國海軍史、青島地方史、軍隊政治工作、中國傳統文化、法學理論與實務、國際政治、軍事戰略理論等多領域, 先後出版了《文化戰略研究》《和諧社會:中國社會主義模式的重構》等6部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張繼國前幾年關於南海問題的觀點,得到了國家工程的現實印證,現在看也不過時。”同事魯笑英教授說。

激情:親其師而信其道

2016年10月23日,張繼國作出生平第一次“缺課”的決定。

前一天的早晨,已經便血兩天的他腹痛加劇。習練武功幾十年、幾乎從沒看過病吃過藥的張繼國,不得已來到解放軍401醫院,醫生提出給他做化驗和胃鏡檢查,他沒做胃鏡就回了單位,因為還要準備週六的課程。

23日,到解放軍141醫院做胃鏡時,張繼國突發噴血,病情急劇惡化,他請了兩節課的假,然後倉促地告別了講臺。

10月24日,化驗結果出來:賁門癌。

去年10月28日胃部手術至今,張繼國已經進行了6個療程的放療和化療。今年3月22日,剛剛結束一個療程化療的次日,張繼國在家中接受了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軍地媒體聯合採訪。恢復中的張繼國說起話來,還是像在講臺上那樣充滿激情、鏗鏘有力。

“經歷了這麼大的挫折,他依然豁達和堅強。”張繼國的妻子李月華說,“他自己常說,‘我的字典裡沒有困難這兩個字’。”

解放軍401醫院心胸外科專家、為張繼國手術的主刀醫生孫強認為,張繼國的意志力堅強,對康復起到重要作用,放療提前結束,頭髮也沒有脫落,在同類患者中很少見。術後,張繼國發到朋友圈的《浪淘沙》詞,抒發出他濃烈的家國情懷和詩人氣概:夜色靜無邊,星光闌珊,期待月圓闔家歡。多少得失由他去,快樂人間。古道鎖秦關,鐵馬冰川。利劍何時斷硝煙?長城萬里秋雁過,如畫江山。

張繼國告訴記者,住院前,他給學員講《軍隊政治工作發展史》。這是一門潛艇指揮專業學員“加訓政工”的專業課程。“我們從週一、週二就盼著週六,盼望著跟張教授學知識、長見識。”學員謝明昕說,新學期伊始,有些學員對政治理論這門課程“不感冒”,有的人心裡還會有些排斥,然而,當大家聽過張教授的課,又都會喜歡起來甚至是癡迷。

在海軍潛艇學院,很多學員都樂於稱張繼國為“男神”。學員李林鋒講述了一個故事:一次上張教授的課,海軍潛艇學院政委周名貴少將突然“造訪”。上課鈴響起後,值班員報告出勤:“加訓政工班應到24人,實到27人。”原來,多出來的3名學員是慕名而來的。“張教授的課幾乎場場爆滿,加訓政工班不到三十人,有時課堂上卻坐到五六十人。”李林鋒說。

親其師而信其道。採訪中,不少學員提到,張繼國教授在課堂上激情迸發,點燃了大家的夢想,進而吸引著他們緊緊追隨。政治教研室原主任王國勤說,張繼國教授的課堂極富感染力和鼓動性,給新兵講課時最明顯,“血氣方剛的戰士們往往聽得熱血沸騰,嗷嗷叫。”

在張繼國看來,講好政治理論,需要老師有思想、善雄辯和長於研究問題,但更加需要充滿激情。

“激情源自熱愛,沒有熱愛也就沒有好的教學效果。”張繼國說,熱愛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對政治理論學科的熱愛,其次是熱愛教學崗位,更要熱愛學員。

講臺上的張繼國,侃侃而談,幾近忘我。他上課不用投影儀,也幾乎很少看教案,發音中氣十足就像“自帶音響”,常常一杯水講半天,學生聽得入迷,他也講得暢快。

一次在三亞出差,張繼國臨機“受命”,講了一堂關於南海熱點問題的形勢教育課,部隊官兵讚不絕口。此後,煙臺、青州、濟南等軍隊院校紛紛邀請張繼國前往授課。

不僅經常下部隊,張繼國和同事們也把講壇開到了地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和強軍方略、供給側改革、“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都是他宣講的內容。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提及學員,張繼國滿是深情。他說:“用我學到的東西和感悟研究的內容去影響學員,看到他們一點點地發生變化,那種幸福感是難以言表的。”

知行合一:“踩在地上講故事”

嗜書如命,讀書無數,藏書過萬,不會幹家務,討厭吃喝應酬,很有“個性”的張繼國兩年時間就由副教授破格晉升教授,並不僅僅因為擅長讀書、寫書。

從士兵、教員、機關幹部、國慶閱兵水兵方隊政委到教授、律師的豐富軍地閱歷,使他不僅從書本也善於從實踐中汲取營養,視野和思維開闊,有獨到見解並敢於堅持。

老戰友劉俊科提到,張繼國是接著地氣成長起來的教授,愛學習,有實踐經驗,從來沒有脫離實踐。他能把深得人心的理論講得深入人心,是因為他一直堅持“踩在地上講故事”,能做到知行合一。

張繼國多年前就有律師執業資格,講法學課經常舉別人諮詢過他的案例。平時,學員或其他人遇到涉法涉訴問題,只要找到他,他都有求必應。至今,張繼國接受諮詢的案件有數十起,這也使他對中國國情下的法學理論和立法熱點有了獨立的判斷和認識。

張繼國覺得有責任投身地方文化建設,並很早就加入了青島文史史料發掘的行列。“青島給予我們駐軍很多,我們應該回饋。”他說。大學畢業回青島不久,張繼國就憑藉《滬青慘案考》《青島慘案銷聲考》兩篇論文在青島史學界產生影響。

2000年前後,他的歷史紀實體裁書稿《飄與縱》《膠澳春秋》在《青島晚報》等媒體連載,用史學和文學結合的手法為青島厘清了一段段百年前的歷史軌跡。“退休後,我想約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繼續地方史的研究。”張繼國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張繼國課堂上講到的理論和故事,很多是經過實地考證、考察的。同事張帥深有體會地說:“張教授上課有句口頭禪,就是‘我曾到過那個地方’。”

“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講起課來才會更有底氣,課堂也會生動活潑。”張繼國說,人是有情感的,看到實物往往觸景生情,這對政治理論教學至關重要。

“如果沒有患病,去年我應該走到紅軍突破重重封鎖往金沙江方向了。”提及自己的重走長征路計畫,張繼國有些遺憾。他說,前些年,他完成了對井岡山、瑞金等地的考察,長征出發、延安十三年等歷史故事,他幾乎可以倒背如流,“等病情穩定了,我想考出駕照買輛車,繼續走下去,一直走到解放戰爭的路線。”

今年7月,張繼國即將退休。想到要離開講臺,他很是不舍。“如果身體允許,我還會繼續這項事業,只是教學對象可能不一樣了。”張繼國說,早在幾年前,他就和戰友約好,退休後要一起去革命老區的小學裡義務講幾年課,“老區人民為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受益者,我們也應盡己所能來奉獻。”

“‘打出水來的才是井’,政治理論工作需要潛移默化的力量,我們教員需要久久為功。”談到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高校政治理論教育,張繼國認為,當前高校政治理論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僵化的東西,“要避免因程式化、教條化宣傳而影響效果,要堅定信念、深化改革和建設強有力的教師隊伍,讓學員的思想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同頻共振。”

正因為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張繼國把政治理論課程打造成獨具個性、靈性和軍人血性的教育“藝術品”,他把自己的忠誠、智慧、心血融入了成風化人的三尺講臺,以“大師級教員”的氣魄,為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奉獻著全部光和熱。

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張繼國前幾年關於南海問題的觀點,得到了國家工程的現實印證,現在看也不過時。”同事魯笑英教授說。

激情:親其師而信其道

2016年10月23日,張繼國作出生平第一次“缺課”的決定。

前一天的早晨,已經便血兩天的他腹痛加劇。習練武功幾十年、幾乎從沒看過病吃過藥的張繼國,不得已來到解放軍401醫院,醫生提出給他做化驗和胃鏡檢查,他沒做胃鏡就回了單位,因為還要準備週六的課程。

23日,到解放軍141醫院做胃鏡時,張繼國突發噴血,病情急劇惡化,他請了兩節課的假,然後倉促地告別了講臺。

10月24日,化驗結果出來:賁門癌。

去年10月28日胃部手術至今,張繼國已經進行了6個療程的放療和化療。今年3月22日,剛剛結束一個療程化療的次日,張繼國在家中接受了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軍地媒體聯合採訪。恢復中的張繼國說起話來,還是像在講臺上那樣充滿激情、鏗鏘有力。

“經歷了這麼大的挫折,他依然豁達和堅強。”張繼國的妻子李月華說,“他自己常說,‘我的字典裡沒有困難這兩個字’。”

解放軍401醫院心胸外科專家、為張繼國手術的主刀醫生孫強認為,張繼國的意志力堅強,對康復起到重要作用,放療提前結束,頭髮也沒有脫落,在同類患者中很少見。術後,張繼國發到朋友圈的《浪淘沙》詞,抒發出他濃烈的家國情懷和詩人氣概:夜色靜無邊,星光闌珊,期待月圓闔家歡。多少得失由他去,快樂人間。古道鎖秦關,鐵馬冰川。利劍何時斷硝煙?長城萬里秋雁過,如畫江山。

張繼國告訴記者,住院前,他給學員講《軍隊政治工作發展史》。這是一門潛艇指揮專業學員“加訓政工”的專業課程。“我們從週一、週二就盼著週六,盼望著跟張教授學知識、長見識。”學員謝明昕說,新學期伊始,有些學員對政治理論這門課程“不感冒”,有的人心裡還會有些排斥,然而,當大家聽過張教授的課,又都會喜歡起來甚至是癡迷。

在海軍潛艇學院,很多學員都樂於稱張繼國為“男神”。學員李林鋒講述了一個故事:一次上張教授的課,海軍潛艇學院政委周名貴少將突然“造訪”。上課鈴響起後,值班員報告出勤:“加訓政工班應到24人,實到27人。”原來,多出來的3名學員是慕名而來的。“張教授的課幾乎場場爆滿,加訓政工班不到三十人,有時課堂上卻坐到五六十人。”李林鋒說。

親其師而信其道。採訪中,不少學員提到,張繼國教授在課堂上激情迸發,點燃了大家的夢想,進而吸引著他們緊緊追隨。政治教研室原主任王國勤說,張繼國教授的課堂極富感染力和鼓動性,給新兵講課時最明顯,“血氣方剛的戰士們往往聽得熱血沸騰,嗷嗷叫。”

在張繼國看來,講好政治理論,需要老師有思想、善雄辯和長於研究問題,但更加需要充滿激情。

“激情源自熱愛,沒有熱愛也就沒有好的教學效果。”張繼國說,熱愛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對政治理論學科的熱愛,其次是熱愛教學崗位,更要熱愛學員。

講臺上的張繼國,侃侃而談,幾近忘我。他上課不用投影儀,也幾乎很少看教案,發音中氣十足就像“自帶音響”,常常一杯水講半天,學生聽得入迷,他也講得暢快。

一次在三亞出差,張繼國臨機“受命”,講了一堂關於南海熱點問題的形勢教育課,部隊官兵讚不絕口。此後,煙臺、青州、濟南等軍隊院校紛紛邀請張繼國前往授課。

不僅經常下部隊,張繼國和同事們也把講壇開到了地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和強軍方略、供給側改革、“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都是他宣講的內容。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提及學員,張繼國滿是深情。他說:“用我學到的東西和感悟研究的內容去影響學員,看到他們一點點地發生變化,那種幸福感是難以言表的。”

知行合一:“踩在地上講故事”

嗜書如命,讀書無數,藏書過萬,不會幹家務,討厭吃喝應酬,很有“個性”的張繼國兩年時間就由副教授破格晉升教授,並不僅僅因為擅長讀書、寫書。

從士兵、教員、機關幹部、國慶閱兵水兵方隊政委到教授、律師的豐富軍地閱歷,使他不僅從書本也善於從實踐中汲取營養,視野和思維開闊,有獨到見解並敢於堅持。

老戰友劉俊科提到,張繼國是接著地氣成長起來的教授,愛學習,有實踐經驗,從來沒有脫離實踐。他能把深得人心的理論講得深入人心,是因為他一直堅持“踩在地上講故事”,能做到知行合一。

張繼國多年前就有律師執業資格,講法學課經常舉別人諮詢過他的案例。平時,學員或其他人遇到涉法涉訴問題,只要找到他,他都有求必應。至今,張繼國接受諮詢的案件有數十起,這也使他對中國國情下的法學理論和立法熱點有了獨立的判斷和認識。

張繼國覺得有責任投身地方文化建設,並很早就加入了青島文史史料發掘的行列。“青島給予我們駐軍很多,我們應該回饋。”他說。大學畢業回青島不久,張繼國就憑藉《滬青慘案考》《青島慘案銷聲考》兩篇論文在青島史學界產生影響。

2000年前後,他的歷史紀實體裁書稿《飄與縱》《膠澳春秋》在《青島晚報》等媒體連載,用史學和文學結合的手法為青島厘清了一段段百年前的歷史軌跡。“退休後,我想約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繼續地方史的研究。”張繼國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張繼國課堂上講到的理論和故事,很多是經過實地考證、考察的。同事張帥深有體會地說:“張教授上課有句口頭禪,就是‘我曾到過那個地方’。”

“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講起課來才會更有底氣,課堂也會生動活潑。”張繼國說,人是有情感的,看到實物往往觸景生情,這對政治理論教學至關重要。

“如果沒有患病,去年我應該走到紅軍突破重重封鎖往金沙江方向了。”提及自己的重走長征路計畫,張繼國有些遺憾。他說,前些年,他完成了對井岡山、瑞金等地的考察,長征出發、延安十三年等歷史故事,他幾乎可以倒背如流,“等病情穩定了,我想考出駕照買輛車,繼續走下去,一直走到解放戰爭的路線。”

今年7月,張繼國即將退休。想到要離開講臺,他很是不舍。“如果身體允許,我還會繼續這項事業,只是教學對象可能不一樣了。”張繼國說,早在幾年前,他就和戰友約好,退休後要一起去革命老區的小學裡義務講幾年課,“老區人民為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受益者,我們也應盡己所能來奉獻。”

“‘打出水來的才是井’,政治理論工作需要潛移默化的力量,我們教員需要久久為功。”談到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高校政治理論教育,張繼國認為,當前高校政治理論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僵化的東西,“要避免因程式化、教條化宣傳而影響效果,要堅定信念、深化改革和建設強有力的教師隊伍,讓學員的思想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同頻共振。”

正因為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張繼國把政治理論課程打造成獨具個性、靈性和軍人血性的教育“藝術品”,他把自己的忠誠、智慧、心血融入了成風化人的三尺講臺,以“大師級教員”的氣魄,為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奉獻著全部光和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