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十堰一“公司”非法吸儲千余萬 投資者多為老人

兩人合夥成立投資公司, 並以改造項目為名, 通過發放傳單、以小利惠誘之, 大肆在社會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涉及人員100余人, 涉案金額達到1000余萬元。 近日, 東嶽警方依法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

存款的公司不見了蹤影

今年70歲的王老太家住十堰市區。 2014年12月, 王太老路過張灣時, 路邊有人發廣告, 說是高額利息吸收會員, 並邀請她去聽課。 因為怕上當, 王老太當時就拒絕了。

到了2015年初, 王老太接到了一個電話, 邀請她去參加該公司的聯歡會。 “反正又不損失什麼, 就只當打發時間。

”對方這麼說。

想想也是, 王老太便按照對方提供的地點去聽課。 會議室裡, 七八十人聚集一起, 臺上自稱李總的一個人正在演講, 稱自己在棗陽有酒店、生態農業等龐大產業, 因周轉資金遇到困難, 現高息吸收會員。 活動結束後, 還給每個已投資的客戶發了大米。

返家途中, 王老太動了心思, 剛好路上遇到了鄰居。 一打聽, 對方已經在該公司存了錢。 這下, 王老太吃下了定心丸。

幾天後, 她便拿著自己多年攢下的養老錢來到了該公司, 分三次投資了10萬元, 對方承諾每月按1.2分的利息支付。 開始幾個月, 王老太每月都能準時收到利息, 但到了2015年10月份以後, 便停止了支付。

王老太便來到公司裡詢問原因, 對方說目前經營情況不好,

先等幾個月, 到時候一定會本息一起支付。 期間, 對方以各種理由推脫。

到了今年2月份, 王老太等人再次來到公司時, 發現已經人去樓空了。 無奈之下, 來到東嶽公安局報警。

為籌資金非法吸收千余萬元

今年55歲的李某是棗陽市人, 從事房地產開發及酒店經營等產業。 2014年, 李某因產業發展, 欲擴大投資, 但因資金有限, 便找到了十堰的朋友馮某借錢。

後因其他原因, 馮某並沒有借給李某錢, 而是向他建議成立一個融資公司, 從社會上融資。 正苦於無錢的李某當時便同意了, 之後兩人便開始運作和分工。 後經過協商, 由李某但任公司法人, 馮某負責具體融資事宜, 但要把所融到的錢按27%進行抽成。

公司成立之後, 馮某立即印製了大量廣告,

並聘請人員沿街發放, 由於利息並不高, 他們將目標鎖定了中老年人。

為了取得信任, 馮某舉辦專門的聯誼會, 邀請老年人參加, 並和李某分別登場遊說, 誇大李某在棗陽的產業, 甚至還組織投資者到棗陽現場去觀摩, 放大家放心投資。 同時, 他們採取發放小禮物、介紹客戶有獎勵等激勵方式, 鼓勵已投資者拉籠熟人參與, 刺激觀望的人投資。 並且, 該公司定期還舉宴會, 設宴招待投資人。

短短一年時間, 馮某他們已拉籠上百人投資, 數額達到了上千萬元。

多數為老年人, 最高達200萬

到了2015年10月份, 因為李某和馮某因為帳目糾紛, 兩人終止和合作關係, 同時公司也隨之倒閉。

由於客戶當初投資的時候, 開具的收條除了公司行政章外,

還加蓋了李某在棗陽和他人合夥經營的酒店公章, 所以, 所有的外債都歸到了李某名下。 但每月的利息都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無奈之下, 只好把自己之前的產業變賣。

接到報警後, 東嶽公安分局立即開展調查, 並且對李某依法傳喚。

據李某交待, 公司成立之後, 一直都是馮某在主持運作。 但公司倒閉之後, 他曾多次聯繫馮某進行對賬, 但對方一直避而不見。

據警方統計, 在融資的百余人中, 老年人占了絕大部分。 而投資者的錢數也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其中最大的一筆款項達到了200萬。

民警提醒市民, 如果有在該公司投資者, 請儘快到東嶽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報警, 提供相關線索和證據, 以便及時破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