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作死就不會死,互聯網公關為何事故不斷?

這幾天的互聯網, 就像是一檔蹩腳的綜藝節目, 插科打諢, 風波不斷。

上週五, 小藍單車宣佈解散, 創始人李剛隨後在媒體36Kr上發出公開信道歉檢討,

重提“六月宣傳事故”引發的融資受阻是主要原因。 還不到一天時間, 李剛顯然已經察覺到這封信裡的話術不夠妥當, 隨後默默地修改了原信件, 然而各種八卦消息卻早已流傳在各大媒體上了。

再往前, 校園貸出身的趣店在紐交所上市, 市值破百億美元。 由於投資人不甘心悶聲發大財, 高調發文講述自己的造富故事, 引發質疑。 隨後, 公關發出聲明譴責誹謗、CEO羅敏出面回應時口不擇言, 公關見勢不妙, 又以牽強理由取消了後面一系列的CEO專訪。 迄今為止, 趣店股價持續跳水, 跌幅超過30%。

回顧這一系列的公關事故, 很多源頭都是微不足道。 但最後都以無法收拾收場, 真是應了那句話, 不作死就不會死。

其實這些公關的問題主要在於兩點:一, 用力不夠;二, 用力過猛。

在危機事件的處理上, 時間是排在第一位的, 所謂的挽救的黃金48小時, 抓緊處理。 這一點排在手段、內容前面。 所以, 大多優秀的、最後得以扭轉乾坤的危機公關案例開頭總是反應及時, 以真誠的的態度來開場,

安撫好公眾的情緒, 先對人, 再對事。 例如備受線民追捧的海底撈公關, 在被曝光後, 安撫員工, 面對大眾, 以“總之都是我們高層的錯”的誠懇態度扭轉事態。

小藍單車是典型的用力不夠的案例。 在6月份, 一幫沒有任何政治時事常識的90後, 搞出了一出奇葩的宣傳活動, 觸及到了高壓線。 但是, 據說相應的公關公司前去尋找合作, 進行危機處理, 也被拒絕了, 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於此嚴重性認識不足, 覺得無需緊急處理, 結果根本無法收拾, 直接影響了後續融資, 間接的導致了項目的關張。

而華為以及趣店事情上, 是屬於典型的用力過度。 公司在面對輿論時, 第一反應是先維護組織利益, 不顧輿論情緒導向。 無關的吃瓜群眾的之所以變成圍觀群眾,

成為事件愈演愈烈的推動者, 是因為其爭論的目的已經不在於真相, 而在於道德爭論和情緒宣洩。 所以, 當用戶在亟需安撫和尊重的時候, 企業想的卻是所謂對錯的爭論, 這就是雞同鴨講。

在危機時刻, 面對媒體和大眾的一般是公關人員, 但背後卻是他們的老闆。 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裡, 內部對公關部門, 要麼不夠重視, 甚至很多是市場和產品人員兼職。 因為公關是一項很難具體量化工作成果的的崗位, 而互聯網公司, 最熱衷的部分便是根據資料來說事。 要麼沒有真正授權, 只是老闆的發生的管道, 沒有任何決策權。 所以, 公關人員在公司的地位, 往往趨於邊緣化。 但是, 公關確實作為公司與外界的連接點,

是面對輿論的排頭兵, 由於角色的尷尬性, 往往來不及或者不敢做出反應。

上面提到的三個事件, 已經隨著熱點的降低逐漸平息, 圍觀者被新的事件吸引, 逐漸散去。 但是只要還不改變公關的尷尬局面, 這樣的事故還會源源不斷。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