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專題丨「關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關於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目的和意義

義務教育作為國家國民體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義務教育法》的必然要求, 是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重要紐帶,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是一項關係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

近年來,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我縣教育工作, 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各部門、鄉鎮、村也都在就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品質與管理方面為我縣教育發展做了大量努力,

人大、政協每年針對教育發展的熱點、難點, 積極建言獻策, 社會各界也都對全縣教育發展高度關注, 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我縣教育工作整體水準不斷提升。

2015年, 我縣順利通過省政府第三輪教育督導評估驗收, 榮獲“河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稱號之後, 邢臺市教育局將我縣接受河北省義務教育均衡縣評估時間由2018年調整為2016年, 我縣變壓力為動力, 於2016年6月接受並順利通過了河北省政府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 並於今年9月份和10月份先後順利通過了河北省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評估和創建國家級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驗收。

根據河北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的《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和各設區市政府與省政府簽訂的責任書,

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 我縣將於近期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驗收。

為使大家詳細瞭解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政策, 更好地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 現將相關內容簡要介紹如下:

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目的和意義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準的差距, 使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體設施、師資調配、辦學水準和教育品質等方面大體處於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

與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礎性相適應。 做好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中央確定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 保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 教育部建立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制度。

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物件與範圍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範圍, 為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和其他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督導評估的物件是縣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

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內容和標準

評估內容和標準為以下四個方面,

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應全部達到其要求。

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達標

即:縣域義務教育學校應基本達到《河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規定的要求。

縣級政府配置義務教育資源基本均衡

依據國家教育事業統計資料, 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電腦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專任教師和學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 分別計算小學和初中差異係數。 小學和初中各自的差異係數的平均值要分別小於或等於0.65和0.55。

縣級政府有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縣級政府統一領導,

有關部門密切配合, 有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重點評估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品質與管理四個方面, 19項內容。 分別是:

(1)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劃片招生政策, 確保適齡兒童按時入學;

(2)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 納入財政保障體系, 並與當地學齡人口一視同仁, 保證其正常就學;

(3)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4)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不低於90%;

(5)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縣域內各初中的比例達80%;

(6)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監督、問責機制;

(7)義務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 近三年教育經費做到“三個增長”;

(8)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 制定並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畫,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

(9)在農村稅費改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不少於20%比例的資金,用於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和補充學校公用經費;

(10)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

(11)建立面向社會公開招錄的教師補充長效機制,有編即補;義務教育學校學科教師配備合理,教職工與學生比達到省定編制標準;

(12)建立並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

(13)落實教師培訓費,加強教師培訓;

(14)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

(15)小學、初中在校生年鞏固率分別不低於省定的99%和97%;

(16)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均不低於90%;

(17)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重點校和重點班,公辦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得到基本遏制,城市公辦學校(含縣鎮)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18)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

(19)提高資訊技術應用和管理水準,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以上評估內容總分為100分,評估得分應達到85分以上。

公眾對本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滿意

1、調查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集體座談、個別交流等方式對群眾滿意度進行調查。

2、調查對象:為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及其他群眾。

3、調查主要內容:為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縣域內學校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縣域內校際間教師隊伍的差距、縣域內義務教育擇校情況及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4、問卷調查的數量、對象:常住人口在40萬以上的被評估縣(市、區)按1.5%確定;常住人口在40萬以下的,問卷調查數量均為600份。問卷調查對象中,學生家長所占的比例不低於60%,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約占10%,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各約占10%,其他群眾占10%。

公眾對本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本滿意度應達到85%以上。

資料提供:縣教育局 馬豔輝

編輯:李敏華 審核:馬喜林

制定並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畫,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

(9)在農村稅費改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不少於20%比例的資金,用於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和補充學校公用經費;

(10)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

(11)建立面向社會公開招錄的教師補充長效機制,有編即補;義務教育學校學科教師配備合理,教職工與學生比達到省定編制標準;

(12)建立並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

(13)落實教師培訓費,加強教師培訓;

(14)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

(15)小學、初中在校生年鞏固率分別不低於省定的99%和97%;

(16)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均不低於90%;

(17)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重點校和重點班,公辦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得到基本遏制,城市公辦學校(含縣鎮)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18)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

(19)提高資訊技術應用和管理水準,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以上評估內容總分為100分,評估得分應達到85分以上。

公眾對本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滿意

1、調查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集體座談、個別交流等方式對群眾滿意度進行調查。

2、調查對象:為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及其他群眾。

3、調查主要內容:為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縣域內學校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縣域內校際間教師隊伍的差距、縣域內義務教育擇校情況及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4、問卷調查的數量、對象:常住人口在40萬以上的被評估縣(市、區)按1.5%確定;常住人口在40萬以下的,問卷調查數量均為600份。問卷調查對象中,學生家長所占的比例不低於60%,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約占10%,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各約占10%,其他群眾占10%。

公眾對本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本滿意度應達到85%以上。

資料提供:縣教育局 馬豔輝

編輯:李敏華 審核:馬喜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