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裡、騰訊、華為下班時間大揭秘!刷新所有大學生的擇業觀

隨著11月11日24點的鐘聲敲響, 萬眾狂歡的“雙十一”終於落下帷幕。

阿裡人再一次創造了奇跡。

事實上, 這個營業額是公司內部早就預料到的數值。

因為雙十一對伺服器的容量有著高要求, 負責技術層面的人員必須盡可能精准地計算高峰值, 從而調整伺服器, 讓雙十一的進行過程不至於宕機。

結果證明, 今年的消費果然比往年流暢許多。 我們採訪了幾位消費者, 她們均表示今年淘寶和天貓的APP網速都比去年更快, 同一個頁面最多刷新3次就可以進行結帳付款。

另外, 星圖資料對20家B2C電商平臺的雙十一銷售額進行了監測, 天貓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66.23%, 京東以21.41%份額位居第二, 蘇甯易購以4.34%占比排第三, 隨後是唯品會(3.43%)和亞馬遜(1.95%)。

在2017的電商狂歡節中, 阿裡依然坐穩了頭把交椅, 穩占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 這背後是億萬消費者的狂歡, 是4萬阿裡人又一次實績的證明,

卻也掩藏著一部分群體之殤。

淩晨3:00, 阿裡西溪園區1號樓依然燈火通明

2017年11月10日, 杭州濱江區, 晚上10點。

阿裡辦公地點蜂巢大樓實景如下。

此時杭州的另一邊——西溪園區1號樓7層, 阿裡巴巴雙十一相關工作人員的集中辦公地點, 亦是如此。

產品崗, 使用者崗,

技術崗……所有與此次雙十一專案相關的人, 此刻都在這棟大樓裡搭建的雙十一臨時工作室

中同吃、同住, 一起為即將到來的電商節奮力趕工至最後一刻。

累了趴下來休息一會, 甚至在辦公區後面是一個個簡易的帳篷, 可以供工作人員們作簡單的休息。

淩晨3:00, 這層樓依然燈火通明。

一杯咖啡入肚, 已經趨同無效, 企圖合上的眼皮卻因為時鐘每分每秒的走過而不得不強行睜開。

“不能有一絲差錯”, 和商家的對接, 產品的準時上線, 以及平臺的運營與維護, 每一個關卡都必須一步步檢查過、完善過。

這是阿裡人工作的巔峰狀態, 卻並不代表這個狀態只會維持這幾天。

在平日裡, 阿裡人的加班亦是一種刻進企業文化裡的常態。

在去年九月的報導中出現的阿裡巴巴, 當時的加班狀態還是這樣的:“作為阿裡巴巴公司的一員, 真有那麼一點優越感, 可是想到每天晚上要加班到8點30分, 很多人就頭痛的要命, 因為身邊很多朋友每天都是固定的八小時, 真讓人羡慕不已。 ”

然而今年,

能夠在晚上8點30分就走出蜂巢大樓的阿裡員工越來越少。 公司建設領域的全面鋪開, 意味著更多的智力和勞力需要投入到新興事業的組建和發展上, ddl和績效的雙重轟炸將每一個阿裡人送上了加班的高峰。

這些都是冰山下的一角, 隨著電商狂歡節的到來。 才引起了我們的一些關注。

以此為缺口, 我們打開了中國互聯網公司集體的“加班之痛”。

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不加班?——不存在的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不加班?”

你興致衝衝地點進去, 打好算盤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崗位挑選一個完全之選, 卻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徹底絕望。

誠然,在中國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宣稱”自己不加班,應該說,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不會明確向員工表示: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以“加班”為榮。

然而事實上,在中國,近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員工都無法逃脫加班的命運。

“公司的上班制度規定裡並沒有要求任何形式的加班,甚至還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但是到點想走?這是不可能的, 領導沒走,其他職員也還在堅守崗位,如果你准點下班,一走了之,你覺得boss和同事會怎麼看你?”在阿裡技術崗工作的謝楊(化名)對我們說道。

明明作為員工,對加班文化應該是一致抵制的態度,卻不得不因為“太敬業”的上級而一同加班,很無奈,卻又不得不做。

這個法則適用於所有企業,卻在互聯網公司中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繹。

義務加班,奉獻精神載入“企業文化”

Econman財經觀點曾經對中國互聯網公司做過一個簡單盤點,並從中選出了加班時間最長的六大互聯網公司,分別是360奇虎,阿裡巴巴,京東,百度,騰訊和新浪,都是赫赫有名的互聯網巨頭。

這些公司以薪資高、福利好著稱,但與之對應的是比普通公司更加“彈性”的工作時間: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幾點能下班。

目前的現狀是“加班”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潛規則。

在58實行的“996”工作制度(“996”工作制是指員工的工作時間為早9點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遭到社會的痛斥後,它並沒有完全隱退,而是悄悄地成為了互聯網公司“心知肚明”的時間準則。

有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員工稱,公司規定10點上班6點下班,但真正6點能下班的時候寥寥無幾,也並沒有聽說過“加班費”這項福利。

此前我們熟悉的華為企業文化就是“擼起袖子狠命幹”,不少人提到華為就會聯想到“透支生命”的工作方式。

而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了“華為派”公司,主張義務加班、主張風險精神、主張為了公司的進步而奮鬥,當長期分超額付出沒有得到對等回報,員工的疲態亦是可想而知的。

無休止的加班,真的有效嗎?

付出與收穫總要成正比,但時間的投入和成效的收回真的能夠一致嗎?

在波士頓經驗曲線指出了經驗與效率的關係,它表明越是經常地執行一項任務,每次所需的時間就越少。當時間被拉長,工作愈加往復,將會影響人工作的效率,也會破壞人的工作熱情。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理想的工作時間是一周不超過50小時。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在生理與心理上都會對人造成一定的壓力;並且工作效率不會再有進一步的提升。

只是這個道理,不知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們何時才能“參透”。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Econman財經觀點、人民日報、新浪科技、中國知網

誠然,在中國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宣稱”自己不加班,應該說,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不會明確向員工表示: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以“加班”為榮。

然而事實上,在中國,近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員工都無法逃脫加班的命運。

“公司的上班制度規定裡並沒有要求任何形式的加班,甚至還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但是到點想走?這是不可能的, 領導沒走,其他職員也還在堅守崗位,如果你准點下班,一走了之,你覺得boss和同事會怎麼看你?”在阿裡技術崗工作的謝楊(化名)對我們說道。

明明作為員工,對加班文化應該是一致抵制的態度,卻不得不因為“太敬業”的上級而一同加班,很無奈,卻又不得不做。

這個法則適用於所有企業,卻在互聯網公司中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繹。

義務加班,奉獻精神載入“企業文化”

Econman財經觀點曾經對中國互聯網公司做過一個簡單盤點,並從中選出了加班時間最長的六大互聯網公司,分別是360奇虎,阿裡巴巴,京東,百度,騰訊和新浪,都是赫赫有名的互聯網巨頭。

這些公司以薪資高、福利好著稱,但與之對應的是比普通公司更加“彈性”的工作時間: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幾點能下班。

目前的現狀是“加班”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潛規則。

在58實行的“996”工作制度(“996”工作制是指員工的工作時間為早9點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遭到社會的痛斥後,它並沒有完全隱退,而是悄悄地成為了互聯網公司“心知肚明”的時間準則。

有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員工稱,公司規定10點上班6點下班,但真正6點能下班的時候寥寥無幾,也並沒有聽說過“加班費”這項福利。

此前我們熟悉的華為企業文化就是“擼起袖子狠命幹”,不少人提到華為就會聯想到“透支生命”的工作方式。

而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了“華為派”公司,主張義務加班、主張風險精神、主張為了公司的進步而奮鬥,當長期分超額付出沒有得到對等回報,員工的疲態亦是可想而知的。

無休止的加班,真的有效嗎?

付出與收穫總要成正比,但時間的投入和成效的收回真的能夠一致嗎?

在波士頓經驗曲線指出了經驗與效率的關係,它表明越是經常地執行一項任務,每次所需的時間就越少。當時間被拉長,工作愈加往復,將會影響人工作的效率,也會破壞人的工作熱情。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理想的工作時間是一周不超過50小時。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在生理與心理上都會對人造成一定的壓力;並且工作效率不會再有進一步的提升。

只是這個道理,不知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們何時才能“參透”。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Econman財經觀點、人民日報、新浪科技、中國知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