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十九大報告中五提“一帶一路” 它是開放中國的代名詞

前言

在提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表示:“開放帶來進步, 封閉必然落後。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只會越開越大。 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 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 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 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這就不由讓人回想起古絲綢之路, 也曾在東西方之間架起了一座經濟、文化交往的合作橋樑。 今天, 小紅果和您一同來瞭解。

絲綢之路的興起與衰落

絲綢之路的概念是在1870年, 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通過對中國河南、陝西等地考察後提出的。 作為古代中國與亞歐大陸國家貿易商路的統稱, 廣義上的絲綢之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而狹義上的絲綢之路僅代指陸上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

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 在張騫和班超的努力下, 共開闢了兩條商路, 自長安(今西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玉門關後, 南面的一條出玉門關沿昆侖山北麓經古樓蘭(今新疆若羌)、安息(波斯, 今伊朗), 再向西可達條支(今伊拉克)、大秦;北面的一條出玉門關後沿天山南麓西行途經車師(今新疆葉魯番),

再往西南經安息, 繼續西行達大秦。

絲綢之路上的西域風情

魏晉以後, 統治者不再滿足于陸地上的絲綢之路, 從而海上絲綢之路漸漸形成, 以廣州為起點, 穿過麻六甲海峽, 直駛印度洋、紅海、波斯灣,

對外貿易涉及15個國家和地區, 絲綢是主要輸出品。 到了唐朝, 隨著我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 我國通往東南亞、麻六甲海峽、印度洋, 以及非洲大陸的航路紛紛開通並延伸, 海上絲綢之路最終替代陸上絲綢之路, 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鄭和七次下西洋是明朝官方發起的海上遠航活動, 遠及紅海、東非和美洲。 它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 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 是明朝國力強盛的直接體現。

到了清朝, 由於我國封建社會固步自封, 不斷被西方資本主義入侵和掠奪。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 昔日引以為豪的絲綢之路成為了閉關自守的犧牲品。

古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

不同國家人們在絲綢之路上溝通交流

古絲綢之路上的頻繁人口流動帶動了外族定居和民族間的通婚,促進了我國的民族融合,也豐富了我國的民族多樣性。同時,人口流動讓東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漸深入。

中國古代的思想結晶以造紙術為載體,更為廣泛地傳入西域乃至歐洲各國。相應地,西域各國的音樂、舞蹈等傳入了中原,並與中原文化相融合。此外,歐洲商人和傳教士將歐洲當時領先的數學、物理學、西洋繪畫、武器製造技術等帶入中國。

但是,由於古代中國人缺乏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甚至統治者還限制臣民到外面去,因此沒有形成“外貿”的概念,多是接受別國的朝貢,並且薄來厚往,重加賞賜,以顯示天朝的氣派。所以,歷史上中國沒有主動地利用絲綢之路,也很少從絲綢之路貿易中獲得利益。

“一帶一路”不是複製古絲綢之路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的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首次提出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從那一刻,“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簡稱OBAOR)建設拉開序幕。

2016年6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干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海陸絲綢之路在廈門交匯攜手

4年多的時間證明,當今的“一帶一路”並不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再現或重建,它的構想到實踐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

開放、包容、普惠的新絲路

回眸歷史,古絲綢之路上中國與亞歐非諸國的輝煌故事,無不證明了一個歷史基本規律:一個時代的進步,不僅需要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更需要各個發展主體之間的開放和包容。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的昇華。

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

今年5月,在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共形成了76大項、270多項有代表性的成果;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相關協定的國家及國際組織總數達到68個;中國還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強烈共鳴和高度參與。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5次提到“一帶一路”,衷心希望通過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結語

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地開放。“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以打造開放、包容、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為目的:一方面,讓國內沿線的人民共用對外開放和包容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充分的公平參與、共同發展的機會。

※※※※※※

從古田會議到一帶一路,十九大報告中有許多概念值得細細品味並從中汲取養分。通過這六期的學習和解讀,小紅果希望能帶給您些許感悟,從而讓我們在十九大開始的新的五年,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高度,去展望美好前景,滿懷信心和激情,投入到新時代的發展洪流當中。

————END————

圖、文 | 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不同國家人們在絲綢之路上溝通交流

古絲綢之路上的頻繁人口流動帶動了外族定居和民族間的通婚,促進了我國的民族融合,也豐富了我國的民族多樣性。同時,人口流動讓東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漸深入。

中國古代的思想結晶以造紙術為載體,更為廣泛地傳入西域乃至歐洲各國。相應地,西域各國的音樂、舞蹈等傳入了中原,並與中原文化相融合。此外,歐洲商人和傳教士將歐洲當時領先的數學、物理學、西洋繪畫、武器製造技術等帶入中國。

但是,由於古代中國人缺乏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甚至統治者還限制臣民到外面去,因此沒有形成“外貿”的概念,多是接受別國的朝貢,並且薄來厚往,重加賞賜,以顯示天朝的氣派。所以,歷史上中國沒有主動地利用絲綢之路,也很少從絲綢之路貿易中獲得利益。

“一帶一路”不是複製古絲綢之路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的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首次提出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從那一刻,“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簡稱OBAOR)建設拉開序幕。

2016年6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干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海陸絲綢之路在廈門交匯攜手

4年多的時間證明,當今的“一帶一路”並不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再現或重建,它的構想到實踐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

開放、包容、普惠的新絲路

回眸歷史,古絲綢之路上中國與亞歐非諸國的輝煌故事,無不證明了一個歷史基本規律:一個時代的進步,不僅需要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更需要各個發展主體之間的開放和包容。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的昇華。

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

今年5月,在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共形成了76大項、270多項有代表性的成果;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相關協定的國家及國際組織總數達到68個;中國還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強烈共鳴和高度參與。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5次提到“一帶一路”,衷心希望通過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結語

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地開放。“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以打造開放、包容、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為目的:一方面,讓國內沿線的人民共用對外開放和包容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充分的公平參與、共同發展的機會。

※※※※※※

從古田會議到一帶一路,十九大報告中有許多概念值得細細品味並從中汲取養分。通過這六期的學習和解讀,小紅果希望能帶給您些許感悟,從而讓我們在十九大開始的新的五年,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高度,去展望美好前景,滿懷信心和激情,投入到新時代的發展洪流當中。

————END————

圖、文 | 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