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教育工作者爸爸的檢討書,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

在以往的推送裡, 小編總是給大家介紹“別人家的孩子”, 以及站在他們背後, 滿腹教育經驗的家長們。

然而一個班級裡有成績優異的孩子, 也會有相應學習不太好的孩子。 有的孩子, 不論家長怎麼耐心地教, 全心全意地付出, 也只能在做作業時, 抬起迷茫的眼神望著家長, 讓多少家長既心累又心疼。

最近, 小編在網上看到了一封來自這一類孩子的家長的“檢討書”, 儘管不知道這位家長姓氏名誰, 來自何處。 但我想, 應該會有不少家長, 會在信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這位父親眼裡, 自己的兒子是個學習成績糟糕的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 長時間愣神, 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因此, 呵斥甚至一頓打罵在所難免。 然而, 打罵之後往往伴隨著後悔。

因為本身從事教育工作, 這位爸爸一直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 並在一場家長會上對自己做了一番“檢討”,

結果戳中了許多父母的痛點——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 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 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 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 也付出很多, 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 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 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 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 堅持不在外邊報班, 相信自己的教育, 結果呢, 我看到孩子的磨磨蹭蹭, 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 長時間愣神, 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

於是, 終於放棄原來的理念, 開始陪學、輔導, 從那以後, 家裡就充斥著呵斥、不滿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做老師的都知道, 不怕你笨, 就怕你缺意志力, 不怕你學不會, 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易躁, 黔驢技窮的我也打孩子, 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 尤其下手比較狠的時候, 心情壞到極點, 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 十分無助, 默默哭泣, 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 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和我對抗, 僅僅因為學習, 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 而這個他是我的寶貝, 自己的唯一, 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 每當回想當年, 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 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 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 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

永不放棄的堅韌。

而在演講的後半部分, 這位元爸爸根據親身經歷, 提出的幾個教育觀點, 引起很多家長的沉思——

1、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 無論怎麼樣的現在和將來, 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

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 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了, 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不穩定了。

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 要不為什麼同一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

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 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只能有什麼, 抱怨一生, 你就痛苦一生。

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 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 我們就只能最愛他(她), 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2、別把可能的幸福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

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 學習從不讓你操心, 老師誇你教子有方, 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 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

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週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語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一種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要反復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認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麼?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的時間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3、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承認,升學率與這些無關,學校也不因為這個歧視孩子。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百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家長朋友們,孩子出現了問題,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長不高、跑不快一樣,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4、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説明;不要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説明,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而且,一週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相互鞏固,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

5、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即使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呢?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

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週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語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一種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要反復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認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麼?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的時間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3、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承認,升學率與這些無關,學校也不因為這個歧視孩子。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百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家長朋友們,孩子出現了問題,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長不高、跑不快一樣,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4、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説明;不要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説明,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而且,一週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相互鞏固,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

5、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即使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呢?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